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作者:安世高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是由后汉三藏安世高所译的佛教经典,讲述了阿那邠邸长者的七个儿子不信佛法、持续作恶的故事。为了引导他们归命佛陀及受五戒,长者以金钱激励他们,最终七子在得到富贵后选择悔改。佛陀随后为他们开示法义,使其彻底解脱,断除烦恼,获得了福德与智慧。这部经典强调了善行的价值和通过信仰与修行获得解脱的重要性,反映了佛教对人生观和道德的深远影响。

正文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於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莫杀生。莫不与取。莫他妻淫。莫妄语。莫饮酒。皆悉莫犯。彼子作是语。我不堪任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莫杀亦不与取他淫妄语饮酒。皆不堪任。阿那邠邸长者言:我当赐汝千两金。汝等。可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莫杀生不与取他淫妄语饮酒。皆悉改之。尔时七子已得千两金。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改不杀生不盗不他淫不妄语不饮酒。时阿那邠邸长者,与彼七子各赐千两金。已授三自归受五戒。便往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阿那邠邸白世尊言:我於此间有七子无笃信意。亦无欢喜心於佛法众。不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不改盗。不改他淫。不改妄语。不改饮酒。世尊,时七子各各赐千两金。便使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而授五戒。云何世尊,彼七子颇有福善诸功德。使後有所获不。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多饶益众生。欲安隐众生天人得安。长者,彼七子缘是功德。诸善功德皆悉具足。谛听彼七子所因功德诸善所获果报。我今当说。此北方有国城名石室。国土丰熟人民炽盛。彼有伊罗波多罗藏。无数百千金银珍宝车渠马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及诸众妙宝。彼揵陀赖国人。七岁中七月七日。或以裓盛抱戴。随其所欲皆悉费用。然彼伊罗钵多罗藏无所减少。若复长者,彼七子及此伊罗钵多罗大宝藏彼七千两金百倍千倍百千倍无数倍。皆悉不及汝七子所获功德。长者,复有国名迦陵磲。有城名蜜絺罗。穀米丰熟人民炽盛。彼有宝藏名般筹。无数珍宝金银车磲马瑙真珠水精琉璃珊瑚琥珀。乃至迦陵磲国人民。七岁七月七日中。随意所欲担负多少。无所减少。然彼迦陵渠国有所减少。若复长者七子。所有七千两金。及般筹大宝藏。於彼七千两金。百倍千倍百千倍无数倍。皆悉不及七子七千两金。所获功德而无与等。复有长者,鞞提师国城名须赖吒宾伽罗大宝藏。无数百千珍宝藏。金银车磲马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於彼鞞提师国。七岁七月七日中。随其所欲担负多少。皆负持去。於彼宾迦罗宝藏无所减少。若复长者七子七千两金。及宾迦罗宝藏。此七子七千两金。百倍千倍百千倍无数倍。皆悉不及七子所获功德。不可称计。复有长者,加尸国波罗奈城。彼有藏名蠰伽(龙名)。无数金银珍宝车磲马瑙水精琉璃真珠琥珀。彼七子七千两金。及此蠰伽大宝藏。彼七子七千两。金所获功德。百倍千倍百千倍无数倍不如也。长者,置此乾陀越国人。舍此迦陵磲人。舍此鞞提施人。舍此迦尸人,犹如此阎浮提十六大国男女大小。彼尽随其所欲担负取此四大宝藏。金银珍宝车磲马瑙真珠琥珀水精琉璃。彼於七岁七月七日中。随其所欲皆悉担负持去。彼四大藏无所减少。长者彼七子七千两金。及此四大宝藏。百倍千倍百千倍无数倍皆悉不及。是时世尊,便说偈言:

伊罗钵乾陀,蜜絺及般筹。宾伽及须赖,蠰伽波罗奈。如此四宝藏,种种珍宝满。无数不相及,所作功德果。

尔时世尊与阿那邠邸。说微妙法劝令欢喜。时同那邠邸长者,已从如来闻微妙法。即从座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叉手向佛白世尊言:愿世尊,当受我请及比丘僧。欲设甘露饮食。为彼七子故。时世尊默然受阿那邠邸请。时阿那邠邸已见世尊默然受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家即其日。施设甘露饮食。施设甘露饮食已即敷坐具。为佛比丘僧故而白时到。今正是时,愿世尊临顾。是时世尊知时已到。便著衣持钵。比丘僧前後围绕。入舍卫城诣阿那邠邸家。即就座坐及比丘僧。时阿那邠邸长者及七子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阿那邠邸长者白世尊言:我有此七子各赐千两金。使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使受五戒。今愿世尊,与此等说法。使我等七子。於如来所使逮等见。时世尊告阿那邠邸长者言:如是长者,如是长者,时阿那邠邸长者,见佛比丘僧坐定。及七子以甘馔饮食而供养之。时阿那邠邸长者及七子。甘馔饮食饭佛比丘僧。见世尊食竟除去钵。时阿那邠邸长者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彼七子。如来与说微妙法。而世尊知阿那邠邸七子至心听法。诸佛世尊常应所说法苦习尽道。时世尊与彼阿那邠邸长者七子。说如是法。各於坐上诸尘垢尽。无有瑕秽得法眼生。彼已见法。逮得深法无有狐疑。亦无犹预想得无所畏。以解了如来深法。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众。而受五戒。时世尊与阿那邠邸长者及七子。复重说法已便从座起而去。是时阿那邠邸长者及彼七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安世高的其他作品

道地经
安世高
《道地经》是中国古代道教经典之一,传承了道教的核心思想与修炼法门。书中探讨了自然法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提倡顺应自然、返璞归真。通过简洁而深邃的文字,读者可以领悟到“无为而治”的智慧,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道地经》不仅是修身养性的指南,更是理解道教文化精髓的重要书籍,适合各类读者在现代生活中反思自我,追求精神的升华。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安世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由后汉沙门安世高所译,是佛教经典之一,探讨信仰与行为对人生吉凶的影响。经文中阿难向佛陀询问那些事佛的个体,为什么会有富贵与衰耗的差异。佛陀指出,真正的佛弟子道德严谨,恭敬奉行戒律,常获天神护佑,而心怀疑惑、偏离正道者则面临衰败。经文强调因果法则,劝导人们信奉佛教,秉持善行,避免嫉妒与恶意,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未来的幸运。
八正道经
安世高
《八正道经》是由后汉时期安世高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阐述了佛陀在舍卫国与弟子们分享的道理。经中详细介绍了邪道与正道的区别,强调了八种正行,包括谛见、谛念、谛语、谛行、谛受、谛治、谛意和谛定。正道的实践强调真实的信仰、善良的行为和内心的平和。这八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信徒在今世与来世中获得幸福与解脱,同时也鼓励彼此传承与教导,助人得道。
阿难同学经
安世高
《阿难同学经》由后汉时期的安世高所译,讲述了尊者阿难与比丘掘多之间的法义交流。掘多因不乐于修梵行,向阿难倾诉,阿难则向佛陀请求教导。佛陀以比喻阐述了出家修行的重要性,警示掘多远离尘俗及女性带来的种种烦恼。在获得佛陀开示后,掘多顿悟,剃发出家,最终成就阿罗汉,并平静地般涅槃。佛陀也赞美阿难对掘多的帮助,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和早日解脱的机缘。此经文揭示了修行者的道路及如法的力量。
本相猗致经
安世高
《本相猗致经》是后汉时期由安世高译出的佛教经典,讲述了比丘修行所需的法门和心法。经文探讨了从“爱”与“痴”的根源出发,通过“非本念”等概念,逐步引导修行者向智慧解脱的道路迈进。它阐述了五盖、三恶行等障碍,并提出七觉意和四意止作为通往解脱的关键。最终,通过信本和贤者聚会等修习,比丘们能够实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达到究竟的解脱。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敦煌坛经
慧能
《敦煌坛经》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主要法典,记录了他的教义与指引。该经书展示了顿教思想,强调人人皆有佛性,修行需自省见性。慧能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告诉信众如何超脱生死轮回,通过勿迷于相、见本性,达到解脱。碑文中提到,惠能的法门不拘泥于文词,而在于内心的觉悟与修行。该经在后代流传广泛,成为南宗的重要学习依据,鼓励众生通过自身的觉悟走向佛道。
辩意长者子经
法场
《辩意长者子经》是后魏沙门法场所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故事发生在舍卫国,讲述了辩意长者子向佛陀请教众生因缘的五事法则,以解释人们如何在轮回中生于天、人、地狱、饿鬼与畜生等不同境界。佛陀分别阐述了生天、做人、堕落、尊贵与卑贱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善行与恶行。经典强调了心念与行为对人生际遇的深远影响,并鼓励人们播撒善念,行持慈悲,以获得长久的福报和智慧。此经对于信仰修持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
求那跋陀罗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所译的一部经典,强调念诵咒语的重要性,以获得阿弥陀佛的守护,达到生净土的目标。书中描述了修行者通过持诵《阿弥陀经》及咒语,克服世间烦恼,最终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感应与体验。作品还讲述了众多修行者因专注诵经而显现的神迹,鼓励善男信女们坚持修行,通过不断念诵实现超凡脱俗的愿景,克服业障,获得安乐。
法观经
法护
《法观经》由西晋月氏国的三藏竺法护翻译,内容探讨了坐禅与修行的重要性。佛教中提到“数息”是修行的基础,通过调息来减轻对身体的执着,培养内心的宁静。经文中提出“三定”理念,引导修行者在身、口、意三方面达成定境,并强调持戒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自我与他人的身体,修行者应意识到这个身体现象的虚无与无常。最终,故以身心的空观达到解脱和更深的领悟,明了人生苦空无常的真理,从而引导人们走向宁静与智慧的道路。
八吉祥经
伽婆罗
《八吉祥经》是由僧伽婆罗译的经典佛教经文,描绘了佛陀在舍卫国与比丘和菩萨众的交流。经中提到八个清净佛土及其如来佛的名字,通过闻持这些佛号,信士能够消除恐惧,灭除罪障,获得安宁和守护。此外,持诵此经者将具备神通,身心清净,得到众多善神的护佑与尊敬。这部经文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倡导信士在日常生活中对佛号的记念与传播,以求得更加美好的后果与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