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正义
作者:
班固
《白虎通义》是中国礼学史上首部系统研究礼制与礼意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时期,记录了“白虎观会议”的讨论成果。其结构明确,以礼为纲,行文通过主客问答展现,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指导意义。书中深刻反映了政治与文化的交融,是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文本。作者肖航,武汉大学副教授,专注于儒家哲学等领域,对《白虎通义》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古代人的价值观和宇宙观提供了重要视角。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班固的其他作品
汉书
班固
《汉书》,班固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西汉阶段的历史,其范围从前202年汉高帝元年到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共一百篇,以其语言庄重典雅、结构严谨而闻名。班固和他的家族历时四十多年完成此书,奠定了后世断代史的编纂模式,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遗留诸多珍贵史料,为后代研究汉代及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周易正义
俞琰
《周易正义》是南宋时期传世的古代易学作品,基于《周易》单疏本的一部重要著作,共十四卷。作为《易经》的经典注释,它融合了历代学者的见解,旨在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和解释。该书由魏王弼、晋韩康伯等人进行注释,唐代孔颖达主编,定稿于公元653年,长期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教材,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典籍。由于其历史渊源和影响力,《周易正义》在易学的发展和传承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悲华经
昙无谶
《悲华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分为十卷,由北凉的昙无谶汉译。经文介绍了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的由来,以及释迦牟尼的出世因缘。该经典包括汉译、藏译和梵文本等多个版本。汉译本共分六品,涵盖转法轮、陀罗尼等内容。藏译本由多位印度僧侣与西藏翻译官合作翻译,分为15卷5品。尽管《悲华经》早期译出,但在汉传佛教中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唯有明末藕益大师对此经进行了力荐。
诗经
佚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涵盖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311篇诗歌。作为儒家经典,被尊称为《诗经》,书中诗篇虽多作者已无考证,但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民俗及文化。其内容分为《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形式以赋、比、兴为主,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及政治。孔子赞誉其为教化的工具,强调了诗歌在修身齐家治国中的重要意义。《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北游记
余象斗
《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是由余象斗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全书共四卷二十四则,生动描绘了真武大帝下凡收妖的传奇故事。该书于道光十年(1830年)整合而成,汇集了丰富的道教文化与神话元素,展现了英雄壮举和哲理思考,是研究道教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人物和情节的塑造,读者得以领略到真武大帝的神秘与威严。
孝经
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