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菩萨经

作者:法贤
《八大菩萨经》由法贤大师奉旨翻译,记录了佛陀在舍卫国与众弟子及八大菩萨共聚的教义。这部经典详细介绍了多位菩萨,诸如妙吉祥、观自在、慈氏等,及其在众生解脱中的重要角色。佛陀指示舍利弗,提及多个佛刹及佛陀名号,强调倾听和诵念的重要性,表明修行者若诚心信受,将获得往生善处、避免恶趣,以及达成觉悟的种种福德。经典最后,诸菩萨和天人皆欣然接受佛陀的教诲,果然获得了心灵的启迪与欢喜。

正文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八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慈氏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以为上首。复有诸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无能胜菩萨摩诃萨。龙相菩萨摩诃萨。喜意菩萨摩诃萨。无垢藏菩萨摩诃萨。无垢称菩萨摩诃萨。智王菩萨摩诃萨。无边军菩萨摩诃萨。智光菩萨摩诃萨。慧光菩萨摩诃萨。慧灯菩萨摩诃萨。智灯菩萨摩诃萨。梵授菩萨摩诃萨。天冠菩萨摩诃萨。如是等诸大菩萨。皆来会坐。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今谛听。过东方恒河沙数世界。有一佛刹名无能胜。彼土有佛。名善精进吉祥如来应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又过东方十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无我。彼土有佛。号普照如来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又过东方三恒河沙数世界。有一佛刹名曰善爱。彼土有佛。号吉祥如来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又过东方三十四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寂静藏。彼土有佛。号印捺啰计睹特嚩惹王如来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又过东方五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离尘。彼土有佛。号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应供正等觉。现为众生说微妙法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经中闻是诸佛如来名号。一心谛听或自忆念。或书写读诵为他解说。彼人命终不堕恶趣。不生边地邪见诸恶律仪下贱族中。亦不生於长寿天中。亦不生於五浊恶世。饥馑疾病刀兵劫中。亦无王难水难火难贼盗虎狼等难。常生佛刹及天上人间。身相端严诸根具足。眷属圆满得宿命智。具六波罗蜜。行四无量法。通达一切甚深法藏。成最上道。佛说此经已,诸大菩萨。舍利弗及诸刍。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法贤的其他作品

大正句王经
法贤
《大正句王经》是一本重要的佛教经典,汇聚了丰厚的文化与智慧,旨在指导信徒在修行过程中深入理解佛理。这部经文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因果法则、心灵的解脱以及人生的真谛。其内容不仅适合宗教信仰者,也为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通过阅读《大正句王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洞察人生的本质,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慈悲与智慧的教导。让这部经典伴随我们,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法贤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般若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经文主要阐述了智慧的本质与意义,强调“空”的思想,以及通过智慧获得解脱的途径。文本通过佛母的慈悲与智慧,将深奥的哲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启发人们内观自性,超越烦恼。经文不仅是修行者的指引,也为广大信众提供了灵性启迪与内心安宁的宝贵智慧。其深远的思想影响了佛教的发展及其在东亚的传播。
阿罗汉具德经
法贤
《阿罗汉具德经》由法贤翻译,记录了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对围绕弟子们的教诲。经中详细赞颂了诸多大声闻的修行德行,包括憍陈如、舍利弗、阿难等人,强调他们的智慧、辩才、持律及慈悲。佛陀赞扬声闻的精进与清净,指出他们在顿悟、神通及布施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这些教诲不仅展示了声闻的榜样力量,更引导众生在修行中常行善法,持戒修德,最终达到解脱与平等的境界。此经文是寻求内心安宁及成长的信仰指南。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法贤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是由法贤大师翻译的一部重要经文,记录了释迦佛在广严城的教法和宝授菩萨的修行经历。经中描绘了大阿罗汉与菩萨们的修行状态,以及其如何通过慈悲和智慧度化众生。宝授菩萨在经中展现出深厚的法理,强调无相供养与大菩提心,并揭示修行的真实意义。此经的核心在于教导修行者如何离相、无执,达到解脱的境界,最终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听众皆为之欢喜,信受奉行。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兜调经
佚名
《兜调经》讲述了一个关于善恶因果的故事。佛陀在舍卫国,遇到一位婆罗门兜调及其爱狗谷。兜调因恶行而死,化身为狗,常常懊悔。谷发现狗的不适,追问佛陀,得知狗是其父。佛陀解释了世间人死后因善恶行径的不同而转世的道理。故事深刻剖析了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强调慈心、孝敬、布施等美德的重要性。最终,谷悔悟并决心奉行佛法,期望获得救赎,成为优婆塞。此经教导众生应警惕自身行为,以善行获得更好的成果。
大乘方广总持经
尼多流支
《大乘方广总持经》由隋天竺三藏尼多流支翻译,记载了佛陀在王舍城的教义与启示。经文中描述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庄严场景,以及众多菩萨和神灵亲临佛前,聆听佛陀的教诲。佛陀在临涅槃之际,传授重要法门,特别强调诸法平等与菩提心的核心理念,警示信众勿生二见,以防谤法。经文展现了佛法的深邃智慧,鼓励众生持守善行,传承佛教教义,获取无上菩提的巨大功德。
佛说八师经
支谦
《佛说八师经》是支谦所译的经典佛教文本,讲述了佛陀在舍卫国教导梵志耶句的智慧。佛陀强调了八种“师”——即杀生、盗窃、邪淫、恶口、嗜酒、年老、病瘦和死亡,作为修行者应警惕与避免的悲惨后果。每一种师都透视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规范。教义的核心在于劝诫众生行善、修德、知足,最终获得解脱。经过佛陀的教导,梵志领悟真理,发心受戒,成为清信士。这部经典传达了珍惜生命、抵御诱惑与追求觉悟的重要性。
大鱼事经
昙无兰
《大鱼事经》是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所译的一部经典佛教经文。故事描绘了大鱼对小鱼的告诫,警示它们不要离开安全之地,以免被恶人捕获。然而,小鱼未听劝告,最终遭遇不幸,正如比丘面对诱惑,若不守护自心,便会迷失于欲望,堕入恶趣。作者借此比喻,强调修行者需谨慎自守,避免贪念和诱惑,从而坚持佛法,追求解脱与智慧。该经引导信众对自身欲望进行反思,提倡清净与守戒。
阴符经
黄帝
《阴符经》是由黄帝撰写的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探讨了天地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书中探讨了天道、自然法则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以及如何顺应自然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安定。通过“富国安民”的思想,阐释了人心的变动与世界的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阴阳相互作用的原理。《阴符经》不仅是哲学作品,更是对时局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富有智慧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