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佛名号经

作者:阇那崛多
《八佛名号经》是阇那崛多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该经记录了佛陀与舍利弗及大乘菩萨们的对话,探讨了诸佛如来的名号及其功德。经文指出,诵持诸佛名号能使修行者得到不退转的愿力,成就无上菩提,并能超越恶道,获得诸多利益。同时,文中揭示了持名者能获得清净法眼,消除障碍和烦恼,甚至可保平安,免受恶劣环境和危险的影响。这部经典强调了诵持佛名的重要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仰与修行的指导。

正文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大乘众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尔时世尊,与无量无数百千万众。前後围绕而为说法尔时尊者舍利弗。於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有疑心今欲发问。惟愿如来怜愍众生为我解说。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善男子,随汝所问。若有疑心。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时舍利弗蒙佛印可许决疑网。欢喜踊跃即白佛言:世尊,颇有现在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往昔愿力常为众生现在说法。彼诸如来所有名号。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得诵持此诸佛名。若读若闻及以书写。缘是功德。便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无所缺减。至於无上正真之道。速得成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不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谘问真妙辩才。为於来世无量众生广作利益。慈悲哀愍一切天人。能问如来如斯奥义。是故汝今谛听谛受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善男子,东方去此过一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难降伏。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善说称功德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为诸大众说微妙法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二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无障碍。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因陀罗相幢星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三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爱乐。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普光明功德庄严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四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普入。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善斗战难降伏超越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五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曰净聚。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普功德明庄严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六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无毒主。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无碍药树功德称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七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侧塞香满。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步宝莲华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

复次舍利弗。从此东方过八恒河沙世界。有一佛刹名妙音明。於彼国土有佛世尊,号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亦为大众说微妙法。舍利弗。是等诸佛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是佛刹清净无秽。无有五浊复无五欲。其中众生无有谄曲虚伪之心。亦无欲行及以女人。

复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及善女人。得闻彼等诸佛世尊如是名号。既得闻已能自受持读诵修行。复为他人宣扬显说。彼善男子及善女人。若堕三恶道者无有是处。惟除五逆诽谤正法及谤圣人。

复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彼等诸佛世尊如是名号。既得闻已能自受持读诵修行。复为他人宣扬显说。如是之人乃至菩提。於其中间生生之处常具五通。兼复逮得诸陀罗尼。六根完具无诸残缺。常得欢喜身毛右旋。

复次舍利弗。若善男子及善女人。得闻彼等诸佛世尊如是名号。既得闻已能自受持读诵修行。复为他人宣扬显说。彼等众生所在之处。县官恶贼不能得便。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恶龙恶蛇不能毒害。若行若住师子虎狼态罴豺豹。夜叉罗刹诸恶鬼神鸠槃荼等及人非人。能作惊惶无有是处。惟除宿殃复次舍利弗。若有女人能厌其身。系念专心受持读诵如是世尊诸佛名号。复为他人分别显说。寿终之後更复受於女人身者,无有是处。

复次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静夜中能诵如是诸佛名号。是等众生。於现世间所作功业皆速成就。日日增长无诸障碍。尔时世尊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诸众生,能持是佛名。悉舍诸恶道,速生於善处。常在诸佛前,恒闻说妙法。既睹无上尊,随心而供养。

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成得菩提。若人满七日,能诵是佛名。即得清净眼,便能见诸佛。

若有闻佛名,即能诵持者,随其所生处,常为他所敬。相好形端正,常生福乐家。喜心行大舍,聪明不放逸。

若有诸女人,闻此佛名故。自诵为他说,其福不可量。於此寿终已,必舍女人报。得受丈夫身,生生常利根。

诵持佛名故,多百亿劫中。口气常芬馥,恒如栴檀香。彼等诸大仙,如是诸名字。若能诵持者,细心不放逸。

诵持佛名故,父母及兄弟。并馀诸眷属,终无异苦恼。诵持佛名故,一切魔波旬。黑闇众眷属,终不能障碍。

恶毒不能害,刀杖及火等。县官恶贼盗,一切不能伤。诵持佛名故,千亿诸劫中。常生宝莲华,威相神通具。

常在虚空中,遍不思议刹。观诸异佛土,刹中清净者,证无上道已,普为诸杂类。诸天及世人,能作归依处。

佛说是经已,长老舍利弗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阇那崛多的其他作品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
阇那崛多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是佛教经典《大方等大集经》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讲述了贤护菩萨所展现的智慧与慈悲。该经文强调了众生的因果关系和修行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通过善行和慈悲心来解脱苦难。贤护菩萨用深邃的道理启迪修行者,鼓励信众发愿行善,以积累福德智慧。其内容不仅具有深厚的哲理性,还蕴含丰富的情感,是修行者和信徒深入理解佛法的重要参考书籍。通过学习这一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慈悲与智慧的真谛,推动自身的修行道路。
佛本行集经
阇那崛多
《佛本行集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佛陀的本愿及其行迹。书中详细描述了佛陀为救度众生所展现的种种慈悲和智慧,体现了大乘思想的核心理念。经文包含了佛陀的生平事迹、教诲以及对信徒的教导,强调了信仰、善行与智慧的重要性。读者通过本经不仅可以了解佛陀的教义,还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与追求解脱的道路,是探索佛教哲学和修行的重要参考。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
阇那崛多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是一部深奥的佛教经典,阐释了如来佛的无尽智慧与慈悲。这部经典通过华严宗的视角,探讨了宇宙万物的相互依存及其本质,展现了真理的无边界和超越性。书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辩证思考,揭示了修行者如何通过内在的智慧与德行,进入如来的境界,体验不思议的真理。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佛教哲学的深邃,更能找到生活的智慧与平静,是修行与思考的宝贵指南。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梵摩渝经
支谦
《梵摩渝经》由支谦翻译,讲述了佛陀与其弟子们在随提国的教化故事。梵摩渝是一位年长的沙门,博览群书,听闻佛陀的神圣,在心中充满崇敬。最后,他亲自前往请教佛陀,见到佛的三十二相时,深感震撼与喜悦。在佛的教导下,他领悟了无上正真觉之道,并成为一位虔诚的信士,承诺奉行佛法,离苦得乐。该经文展现了佛的智慧及佛教教义的深邃,引导信徒在灵性修行中净化自心。
佛说宝网经
法护
《佛说宝网经》由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所译,描述了无量力童子宝网在梦中得见佛陀的光辉与神通,寓意着学习佛法的深远意义。经文中,佛陀通过童子的恭敬与奉献,阐述了信仰与供养的重要性,强调那些恭敬佛法、学习菩萨道的人能获得无量福德,超越生死轮回。经文提到,通过供养与宣扬经典,众生可获得智慧和自在。通篇以佛陀的教导引导信徒向善,教授修行与觉悟之道,传达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佛说八师经
支谦
《佛说八师经》是支谦所译的经典佛教文本,讲述了佛陀在舍卫国教导梵志耶句的智慧。佛陀强调了八种“师”——即杀生、盗窃、邪淫、恶口、嗜酒、年老、病瘦和死亡,作为修行者应警惕与避免的悲惨后果。每一种师都透视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规范。教义的核心在于劝诫众生行善、修德、知足,最终获得解脱。经过佛陀的教导,梵志领悟真理,发心受戒,成为清信士。这部经典传达了珍惜生命、抵御诱惑与追求觉悟的重要性。
德光太子经
法护
《德光太子经》由西晋三藏竺法护翻译,讲述了德光太子与佛陀的对话与教诲。在王舍城灵鸟顶山,太子向佛询问菩萨应当如何修行,以获得智慧与解脱。佛陀指示了菩萨应遵循的四个核心法则,强调无放逸行与清净心的重要性。整部经文探讨了生死、放逸以及菩萨道的实践,并通过太子的修行故事,展现了寻求真知与慈悲的永恒主题。这部经典不仅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修习者提供了深刻的灵性指引。
梵网六十二见经
支谦
《梵网六十二见经》由支谦翻译,探讨异道人对佛法的不同看法与误解。佛在俱留国与比丘讨论他人对自身及法僧的谤言,强调信仰的正确引导和心态的重要性。经中提到,异道思想的根源在于对生命、存在、善恶等的误解,导致他们陷入无尽的见解争辩,无法自拔。佛教导弟子们应以智慧和慈悲来面对外界的误解,以往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觉悟为目标。此经旨在让人们认清自我,超越执念,实现真正的解脱与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