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华经

作者:昙无谶
《悲华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分为十卷,由北凉的昙无谶汉译。经文介绍了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的由来,以及释迦牟尼的出世因缘。该经典包括汉译、藏译和梵文本等多个版本。汉译本共分六品,涵盖转法轮、陀罗尼等内容。藏译本由多位印度僧侣与西藏翻译官合作翻译,分为15卷5品。尽管《悲华经》早期译出,但在汉传佛教中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唯有明末藕益大师对此经进行了力荐。

目录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

昙无谶的其他作品

大般涅槃经
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内容深入探讨涅槃的本质和佛陀的真实教义。经文主要围绕佛教徒如何理解生死、烦恼以及最终的解脱,强调无常与涅槃的关系。它不仅呈现了佛陀的教诲,也描绘了信众修行的智慧与苦乐,为追求真理与内心平和的信徒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部经典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认识到内心的觉悟与宁静,是通往涅槃的重要途径。
大方等大集经
昙无谶
《大方等大集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的重要文献。此经主要阐述了菩萨道和普遍的慈悲精神,强调智慧与慈爱的结合。它通过诸多故事和比喻,引导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寻求内心的平和与觉悟。经典中提到的“空性”理念,启示人们超越执着,了解万物的本质,为修行者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大方等大集经》不仅在宗教修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大乘佛教哲学和伦理的重要文本。
大方等无想经
昙无谶
《大方等无想经》是汉传佛教大乘经典之一,属于般若舍利的重要经典。其核心思想探讨了无我、无相、无作的哲理,强调超越形象和概念的真实智慧。经文通过对因缘、空性及菩萨道的深入剖析,指引修行者放下执念,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部经文不仅是佛教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信众提供了慈悲与智慧的实践指南,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弘扬无私的爱与关怀,是理解大乘佛教思想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大方广三戒经
昙无谶
《大方广三戒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戒律的重要性,对修行者的道德规范和精神修养有深远影响。经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哲理,强调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倡导信徒剔除贪、嗔、痴三毒,培养慈悲和智慧。该经不仅为出家众提供了指引,也为在家信徒提供了修行的方向,是修习佛法的重要参考。通过学习《大方广三戒经》,信徒可以更好地理解戒律的深意,提升自我修养,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刘向说苑
刘向
《刘向说苑》是西汉刘向编纂的古代杂史小说集,又名《新苑》。成书于公元前17年,原有二十卷,现存五卷。书中按类记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蕴含儒家政治思想与道德观念,反映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等哲理格言。作品不仅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还以简洁生动的对话体叙述,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笔记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部分古籍散佚,《说苑》仍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清代纪昀等人编纂的一部大型解题书目,共200卷,彰显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髓。该书将《四库全书》中的3461种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附录未收入的6793种著作,并详细编写内容提要,考据文字、篇章的异同,为研究古籍提供了重要参考。总目经过多次刊印,殿本、浙本和粤本各具特色,殿本被认为最佳。研究该书的学者众多,其中胡玉缙、余嘉锡等人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续小五义
石玉昆
《续小五义》是《三侠五义》的续作,情节精彩,包含众英雄大破铜网阵、盗贼白菊花与襄阳王的对抗等。书中众侠勇闯险境,智破阴谋,经历激烈战斗,曲折动人,展现了他们的侠义精神和忠诚。此书首次刊于1891年,虽文学成就略逊于原著,但语言生动、口语化,深受读者喜爱。鲁迅评价其“绘声状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连接了侠义故事的各个精彩环节,构成完整叙事。
赵太祖三下南唐
好古主人
《赵太祖三下南唐》是清代长篇神怪小说,由好古主人创作,全称《赵太祖三下南唐被困寿州城》。小说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因南唐主李煜拒绝投降而亲征南唐。在战争中,赵匡胤遭到敌军余鸿的围困,经过一系列波折,与群侠齐心协力,最终解围、击败南唐。书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与神仙道术,使得情节引人入胜。全书五十三回,展示了英雄侠义与智勇的较量,是历史演义与民间传说相结合的经典之作。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玄奘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及救度众生的功德。经文通过十轮的法门,阐释了地藏菩萨如何在六道轮回中引导灵魂走向解脱,强调因果法则和修行的重要性。这部经典不仅是信仰的指引,更是修行者内心的启示。其内容丰富,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也富含动人的故事,激励信徒发愿行善,积累福德。通过阅读此经,修行者可加深对地藏菩萨的信仰,提升自我觉悟,弘扬慈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