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摩肃经

作者:求那跋陀罗
《鞞摩肃经》是由求那跋陀罗于宋代翻译的佛教经典,主要讲述了比丘鞞摩肃与世尊之间的对话。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鞞摩肃向世尊请教色的妙处,开始质疑色与光明的真正价值。随着对色与光的探讨,他逐渐认识到世间种种欲望的虚幻与无常。在世尊的教导下,他经历了内心的转变,最终决心学习佛法,成为比丘并达成阿罗汉果位。此经深刻揭示了佛教对欲望与真理的看法,体现了涅槃的智慧。

正文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於是鞞摩肃(姓也)异学。中食後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唯瞿昙。形色极无上妙。此迦旃延。云何为色妙。此瞿昙。谓色妙极妙。更无有妙最胜者,最妙最好彼色最妙。彼色最上最好。犹若迦栴延。有人作是说。人中有妙者我欲淫之。或有作是言:汝谓此人中妙者,字是姓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端正不端正。若白黑。若刹利女婆罗门女。居士女工师女。东方南方西方北方。问已不能报。汝不知不见。谓此人中妙至北方。而言欲淫。此迦旃延。汝所言彼色为最妙。彼色为最上彼色无上。问色已不能知。犹若瞿昙。阎浮檀金。巧工师子极磨治净著白器中。形色极妙。色有所照。是故瞿昙。我作是说。色为最妙色为最胜。彼色为最胜彼色无上彼色最上。是故迦旃延。我还问汝。随所思还报之。於迦旃延意云何。此阎浮檀金巧师子极磨治净。著白器中形色有照。谓此即照虫於闇冥时。色妙色有所照。谁光最胜最上最妙最好说。此瞿昙。即照虫於阎浮檀金。光明最胜最上最好最妙说。於迦旃延意云何。即照虫於闇冥时光明有所照。谓油灯明於闇冥时。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最妙最好最上。唯瞿昙。油灯光明。於即照虫。光明最胜最上最妙最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油灯光明。於夜闇冥有所照。谓此大火积。於夜闇冥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最上妙好。唯瞿昙。火积光明於油灯光明最胜上妙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火积於闇冥时光明有所照。谓星过夜半天晴无雲曀。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上妙好。唯瞿昙。星光明於火积。光明最胜上妙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星过夜半已天晴无雲蔽。光明有所照。谓月夜欲半天无雲蔽。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上妙好。唯瞿昙。月光明於星光明。最胜上妙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月夜欲半天晴无雲蔽。光明有所照。谓日於夏时。日中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上妙好。唯瞿昙。日光明於月光明。最胜上妙好。此迦旃延。彼多有天诸谓如是威神。极有所能光明所不及。我本在中坐。本在中有所说,我不作是说。光明最胜光明最上光明最妙。汝迦旃延。谓即照虫光明最下最不如而说言是最上最胜最妙耶。问光明已而不能知。於是鞞摩肃异学。被世尊面责。默然住无有言:身面污回。面无言默然住。於是世尊,而责鞞摩肃已,还欲令言:告鞞摩肃异学曰:复次迦旃延。有五姓欲爱念爱色近淫染著。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此迦旃延。或有爱色。或有不爱色。谓或有一於色欢喜具满。喜意所念亦满。於彼色於馀色。不欲不思。不欲得不愿求。是彼色最为妙最为上。此迦旃延。或有一爱声香味细滑。或有一不爱滑。或有一细滑者欢喜具满。喜意所念亦满。於彼细滑更馀细滑。不欲不思。不欲得不愿求。是彼细滑最上最妙。於是鞞摩肃异学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甚奇瞿昙。而沙门瞿昙无量方便。为我说淫乐求淫乐。犹若瞿昙。草木因火然。火因草木然。如是我沙门瞿昙。以无量方便说於淫。说淫乐求淫乐止。迦旃延。汝为不善於此长夜作异见作异忍作异欲作异求。我此所说等与等知其义。此迦旃延。我弟子诸比丘,晨起及暮常不眠卧。常行讲论必成等道。具足分别生得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我此所说等与等知其义。於是鞞摩肃异学。於世尊极瞋恚。极怀恨不欢喜。说世尊诽世尊骂世尊,如此沙门瞿昙。为非骂说已白世尊曰:此瞿昙。或有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不知当来世。无量生世间。而记说圣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是故瞿昙。我作是念。云何或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不知当来世。无量生世间。而记说圣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於是世尊作是念。念此鞞摩肃异学。於我极瞋恚。极怀恨不欢喜。诽谤我骂詈我。此沙门瞿昙。我骂说之而白我曰:此瞿昙。或有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至知如真。世尊知已,告鞞摩肃异学曰:此迦旃延。或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至知如真。彼时应作是言:置过去世。置当来世。不应念一生。复次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置当来世。不应念一生。我弟子诸比丘,不谀谄亦不幻质直行。我教授之我为说法。如所设则能学。近於法知有善。犹若迦旃延。年少童男。彼父母或系手足。於彼时有智生。彼父母解手足。彼但忆解不忆缚。如是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至知有善。犹若迦旃延。因油灯炷则得然。或有人不更著油不更易炷。前者皆尽後亦不益。不久速灭。如是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至知有善。犹若迦旃延。有十积木。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积木。火烧然而然。则知有大火积。或有人更不著薪不著草。不著牛粪不著<麦孚>不著扫。不久皆尽亦不更著。不久速灭。如是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至知有善。说此时鞞摩肃异学。远尘离垢诸法眼生。於是鞞摩肃异学。见法得法。了法清净法。离邪离疑。更无尊天不复信他。离诸犹豫得立果。於世尊境界得无畏法。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唯世尊,我宁可得於世尊学道。受具足为比丘。於世尊所行於梵行。此比丘当行梵行。彼鞞摩肃。则於世尊学道。受具足为比丘。尊者鞞摩肃。学道受具足。知法至成阿罗汉。佛如是说。鞞摩肃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求那跋陀罗的其他作品

大方广宝箧经
求那跋陀罗
《大方广宝箧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文献。该经主要讲述了佛陀通过比喻和教义,阐述了菩萨行和智慧的重要性。经文中,佛陀强调了信仰的力量和对众生的慈悲,鼓励修行者发愿利益他人,追求解脱与觉悟。其内容丰富,涵盖了信仰、修行和智慧等多方面,是研究佛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典籍。通过诵读和理解《大方广宝箧经》,信众能够获得心灵的启迪及对生命的深刻领悟,进而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
阿速达经
求那跋陀罗
《阿速达经》由求那跋陀罗译,主要讲述了佛在舍卫国教导比丘们要如何孝顺父母。经文指出,子女应以身心践行孝道,劝诫父母行善止恶,以此报答养育之恩。此外,佛教导了妻子对丈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包括要以恭敬的态度为夫服务,避免与惰人、怨家和贼人同居,以保持合适的家庭关系。通过这样的德行,夫妻双方皆可获得善果,生天享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
求那跋陀罗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所译的一部经典,强调念诵咒语的重要性,以获得阿弥陀佛的守护,达到生净土的目标。书中描述了修行者通过持诵《阿弥陀经》及咒语,克服世间烦恼,最终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感应与体验。作品还讲述了众多修行者因专注诵经而显现的神迹,鼓励善男信女们坚持修行,通过不断念诵实现超凡脱俗的愿景,克服业障,获得安乐。
大意经
求那跋陀罗
《大意经》是求那跋陀罗翻译的一部经典,讲述了昔日一位仁心大意的年轻居士,他立下愿望,誓言用所获财富救济贫困。故事中,他经历了无数磨难,潜入海中寻宝,途经多个王国,面对毒蛇的威胁以坚定的信念与智慧克服困难,最终获得四颗明月珠。这些经历不仅是对大意品德的考验,更是心中对众生的慈悲情怀体现。佛陀在最后指出,大意因其生前的善行,最终得以成佛,启示弟子们善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佛母般泥洹经
慧简
《佛母般泥洹经》由宋朝沙门慧简翻译,讲述佛陀在维耶离国讲法时,佛母及五百名信徒除馑女的故事。大爱道比丘尼深情不舍佛陀将要圆寂,展现了她的慈悲和对佛法的追求。在佛陀的教诲下,众人领悟了生死无常、三界苦痛的真谛,决定追随佛法,修行解脱。佛陀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诸弟子共同为佛母及除馑女兴庙立刹,表现了对她们的敬仰和怀念。此经文传达了佛教关于生命、死亡和追求真理的深刻思考。
饿鬼报应经
佚名
《饿鬼报应经》通过尊者目连与各个饿鬼的对话,揭示了因果法则。每个鬼的痛苦皆由其生前的恶行所致。目连指出,他们生前的贪婪、残忍和不慈悲导致了今生的各种可怕折磨,如头痛、疮烂、极度饥渴等。每当鬼魂询问痛苦的原因,目连都详细解答,让他们意识到因果关系,进而引发忏悔之心。此经文强调修德的重要性,通过忏悔,饿鬼们希望能减轻痛苦,获得解脱之道。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
义净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是由大唐三藏法师义净所译,书中佛陀揭示了八种无暇修习圣行的困境。佛陀强调,在这个世界中,众生常因各种苦难而无法接触到佛法。从地狱受苦的灵魂到受恶报而失去感官的生灵,皆难得闻法。有幸生于有暇之处者,应珍惜此生,勤修善法,避免堕入无暇的轮回。理解无暇与有暇的深刻教义,将助于众生超越痛苦,最终实现涅槃。本文旨在唤醒人们关注修行与内心善法的重要性。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鸠摩罗什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由鸠摩罗什于后秦时期翻译,描绘了佛陀在舍卫国的教诲。故事围绕一名被弃婴儿—不思议光菩萨展开,展示了其不可思议神通及善根。经文揭示了因缘法的深刻智慧,强调解脱妄想、达成无我及空寂的理念。佛陀用善巧方便解答众生疑惑,令无数听闻者心生敬仰与菩提心。此经不仅传达了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也指导修行者如何亲近善知识、践行菩萨道,希冀使大家能以此法门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敦煌坛经
慧能
《敦煌坛经》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主要法典,记录了他的教义与指引。该经书展示了顿教思想,强调人人皆有佛性,修行需自省见性。慧能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告诉信众如何超脱生死轮回,通过勿迷于相、见本性,达到解脱。碑文中提到,惠能的法门不拘泥于文词,而在于内心的觉悟与修行。该经在后代流传广泛,成为南宗的重要学习依据,鼓励众生通过自身的觉悟走向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