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摩肃经

作者:求那跋陀罗
《鞞摩肃经》是由求那跋陀罗于宋代翻译的佛教经典,主要讲述了比丘鞞摩肃与世尊之间的对话。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鞞摩肃向世尊请教色的妙处,开始质疑色与光明的真正价值。随着对色与光的探讨,他逐渐认识到世间种种欲望的虚幻与无常。在世尊的教导下,他经历了内心的转变,最终决心学习佛法,成为比丘并达成阿罗汉果位。此经深刻揭示了佛教对欲望与真理的看法,体现了涅槃的智慧。

正文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於是鞞摩肃(姓也)异学。中食後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唯瞿昙。形色极无上妙。此迦旃延。云何为色妙。此瞿昙。谓色妙极妙。更无有妙最胜者,最妙最好彼色最妙。彼色最上最好。犹若迦栴延。有人作是说。人中有妙者我欲淫之。或有作是言:汝谓此人中妙者,字是姓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端正不端正。若白黑。若刹利女婆罗门女。居士女工师女。东方南方西方北方。问已不能报。汝不知不见。谓此人中妙至北方。而言欲淫。此迦旃延。汝所言彼色为最妙。彼色为最上彼色无上。问色已不能知。犹若瞿昙。阎浮檀金。巧工师子极磨治净著白器中。形色极妙。色有所照。是故瞿昙。我作是说。色为最妙色为最胜。彼色为最胜彼色无上彼色最上。是故迦旃延。我还问汝。随所思还报之。於迦旃延意云何。此阎浮檀金巧师子极磨治净。著白器中形色有照。谓此即照虫於闇冥时。色妙色有所照。谁光最胜最上最妙最好说。此瞿昙。即照虫於阎浮檀金。光明最胜最上最好最妙说。於迦旃延意云何。即照虫於闇冥时光明有所照。谓油灯明於闇冥时。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最妙最好最上。唯瞿昙。油灯光明。於即照虫。光明最胜最上最妙最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油灯光明。於夜闇冥有所照。谓此大火积。於夜闇冥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最上妙好。唯瞿昙。火积光明於油灯光明最胜上妙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火积於闇冥时光明有所照。谓星过夜半天晴无雲曀。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上妙好。唯瞿昙。星光明於火积。光明最胜上妙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星过夜半已天晴无雲蔽。光明有所照。谓月夜欲半天无雲蔽。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上妙好。唯瞿昙。月光明於星光明。最胜上妙好。於迦旃延意云何。谓月夜欲半天晴无雲蔽。光明有所照。谓日於夏时。日中光明有所照。谁光明最胜上妙好。唯瞿昙。日光明於月光明。最胜上妙好。此迦旃延。彼多有天诸谓如是威神。极有所能光明所不及。我本在中坐。本在中有所说,我不作是说。光明最胜光明最上光明最妙。汝迦旃延。谓即照虫光明最下最不如而说言是最上最胜最妙耶。问光明已而不能知。於是鞞摩肃异学。被世尊面责。默然住无有言:身面污回。面无言默然住。於是世尊,而责鞞摩肃已,还欲令言:告鞞摩肃异学曰:复次迦旃延。有五姓欲爱念爱色近淫染著。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此迦旃延。或有爱色。或有不爱色。谓或有一於色欢喜具满。喜意所念亦满。於彼色於馀色。不欲不思。不欲得不愿求。是彼色最为妙最为上。此迦旃延。或有一爱声香味细滑。或有一不爱滑。或有一细滑者欢喜具满。喜意所念亦满。於彼细滑更馀细滑。不欲不思。不欲得不愿求。是彼细滑最上最妙。於是鞞摩肃异学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甚奇瞿昙。而沙门瞿昙无量方便。为我说淫乐求淫乐。犹若瞿昙。草木因火然。火因草木然。如是我沙门瞿昙。以无量方便说於淫。说淫乐求淫乐止。迦旃延。汝为不善於此长夜作异见作异忍作异欲作异求。我此所说等与等知其义。此迦旃延。我弟子诸比丘,晨起及暮常不眠卧。常行讲论必成等道。具足分别生得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我此所说等与等知其义。於是鞞摩肃异学。於世尊极瞋恚。极怀恨不欢喜。说世尊诽世尊骂世尊,如此沙门瞿昙。为非骂说已白世尊曰:此瞿昙。或有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不知当来世。无量生世间。而记说圣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是故瞿昙。我作是念。云何或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不知当来世。无量生世间。而记说圣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於是世尊作是念。念此鞞摩肃异学。於我极瞋恚。极怀恨不欢喜。诽谤我骂詈我。此沙门瞿昙。我骂说之而白我曰:此瞿昙。或有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至知如真。世尊知已,告鞞摩肃异学曰:此迦旃延。或一沙门婆罗门。不知过去世。至知如真。彼时应作是言:置过去世。置当来世。不应念一生。复次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置当来世。不应念一生。我弟子诸比丘,不谀谄亦不幻质直行。我教授之我为说法。如所设则能学。近於法知有善。犹若迦旃延。年少童男。彼父母或系手足。於彼时有智生。彼父母解手足。彼但忆解不忆缚。如是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至知有善。犹若迦旃延。因油灯炷则得然。或有人不更著油不更易炷。前者皆尽後亦不益。不久速灭。如是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至知有善。犹若迦旃延。有十积木。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积木。火烧然而然。则知有大火积。或有人更不著薪不著草。不著牛粪不著<麦孚>不著扫。不久皆尽亦不更著。不久速灭。如是迦旃延。我作是说置过去世。至知有善。说此时鞞摩肃异学。远尘离垢诸法眼生。於是鞞摩肃异学。见法得法。了法清净法。离邪离疑。更无尊天不复信他。离诸犹豫得立果。於世尊境界得无畏法。从坐起头面礼世尊足。唯世尊,我宁可得於世尊学道。受具足为比丘。於世尊所行於梵行。此比丘当行梵行。彼鞞摩肃。则於世尊学道。受具足为比丘。尊者鞞摩肃。学道受具足。知法至成阿罗汉。佛如是说。鞞摩肃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求那跋陀罗的其他作品

大方广宝箧经
求那跋陀罗
《大方广宝箧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文献。该经主要讲述了佛陀通过比喻和教义,阐述了菩萨行和智慧的重要性。经文中,佛陀强调了信仰的力量和对众生的慈悲,鼓励修行者发愿利益他人,追求解脱与觉悟。其内容丰富,涵盖了信仰、修行和智慧等多方面,是研究佛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典籍。通过诵读和理解《大方广宝箧经》,信众能够获得心灵的启迪及对生命的深刻领悟,进而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
阿速达经
求那跋陀罗
《阿速达经》由求那跋陀罗译,主要讲述了佛在舍卫国教导比丘们要如何孝顺父母。经文指出,子女应以身心践行孝道,劝诫父母行善止恶,以此报答养育之恩。此外,佛教导了妻子对丈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包括要以恭敬的态度为夫服务,避免与惰人、怨家和贼人同居,以保持合适的家庭关系。通过这样的德行,夫妻双方皆可获得善果,生天享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
求那跋陀罗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所译的一部经典,强调念诵咒语的重要性,以获得阿弥陀佛的守护,达到生净土的目标。书中描述了修行者通过持诵《阿弥陀经》及咒语,克服世间烦恼,最终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感应与体验。作品还讲述了众多修行者因专注诵经而显现的神迹,鼓励善男信女们坚持修行,通过不断念诵实现超凡脱俗的愿景,克服业障,获得安乐。
大意经
求那跋陀罗
《大意经》是求那跋陀罗翻译的一部经典,讲述了昔日一位仁心大意的年轻居士,他立下愿望,誓言用所获财富救济贫困。故事中,他经历了无数磨难,潜入海中寻宝,途经多个王国,面对毒蛇的威胁以坚定的信念与智慧克服困难,最终获得四颗明月珠。这些经历不仅是对大意品德的考验,更是心中对众生的慈悲情怀体现。佛陀在最后指出,大意因其生前的善行,最终得以成佛,启示弟子们善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法贤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是由法贤大师翻译的一部重要经文,记录了释迦佛在广严城的教法和宝授菩萨的修行经历。经中描绘了大阿罗汉与菩萨们的修行状态,以及其如何通过慈悲和智慧度化众生。宝授菩萨在经中展现出深厚的法理,强调无相供养与大菩提心,并揭示修行的真实意义。此经的核心在于教导修行者如何离相、无执,达到解脱的境界,最终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听众皆为之欢喜,信受奉行。
阿难七梦经
无兰
《阿难七梦经》是由东晋天竺法师竺昙无兰翻译的一部经典著作。故事围绕阿难在舍卫国的七个梦境展开,这些梦象征着未来五浊恶世的景象和佛教法理的预示。梦境中包含了火焰、星宿消失、比丘堕落、邪见盛行等寓意,揭示了信仰与道德的堕落。佛陀在面对阿难的忧虑时,传达了梦境的真正含义以及对未来世道的预警,鼓励他要心存正念,修身持德,抵抗恶世之扰。此经文不仅富含哲理,更让人反思现代社会的道德与信仰变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地婆诃罗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是由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所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书中讲述善财童子向不同的圣者请教如何修习菩萨道的过程,展现了菩萨的多种解脱状态和所修法门。在交谈中,许多长者和菩萨传授了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包括智慧、慈悲和解脱等多种素养和技艺。善财童子通过向智慧的圣者们学习,逐渐增长其功德与对菩萨行的理解,最终指引众生朝向解脱的道路。这部经典旨在启发修行者的智慧和内在光明,引领他们走向觉悟之路。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支谦
《八吉祥神咒经》是由支谦翻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山宣讲的教义。经文中提及八位佛陀及其所住的纯净世界,强调听闻、持诵和传播经文的功德。持此经者可免于三恶道,助于解脱,常得诸神护持,身体健康,欢喜安乐。经中所述的八佛,分别代表不同的愿望与庇佑,诵持此经能净化心灵、消除恶业,最终实现无上觉悟。这部经文是信众追求灵性增长的重要法门,具有深厚的宗教与文化价值。
阿阇世王授决经
法炬
《阿阇世王授决经》是西晋法炬译的佛教经典,讲述了阿阇世王与一位贫穷老母的故事。王为佛点灯供奉,虽有护看,却常灭;而老母的灯光明亮,连神通第一的目连也无法扑灭。佛为老母授记,她三十劫后将成佛,而王则因心态问题未能获得授记。在臣子祇婆的指点下,阿阇世王虔诚修行,最终获得佛的显现,得以八万劫后成佛。此经强调诚信重于功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多种译本被历史大藏经收录,包括敦煌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