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

作者:无兰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是东晋三藏竺昙无兰的经典翻译,讲述了一位采花人因偶遇佛陀,而不顾王命,宁愿舍身以花奉佛的故事。在采花过程中,采花人深刻意识到佛法的珍贵,选择以花散佛,展现出无私的信念与菩萨精神。即使面临王的惩罚,他依然坚定地追求真理,最终获得佛陀的加持,受授大乘法名为“妙华如来”。此故事传达了对佛法追求的虔诚与忠诚,以及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守信念的深刻道理。

正文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昔者世尊,游罗阅祇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微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时王便给使数十馀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采女大小。一日俱出城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遥见世尊相好威光巍巍无量。犹星中月。若日初出照于天下。与圣众俱弟子菩萨前後围绕。往诣佛所稽首为礼。心自念言:人命难保。佛世难遇。经法难值。今遭大圣。犹病者得良医。身既贫贱加属县官。羁役之患恒不自从。国王严急。主给采花常以早进。设失时节或能见诛。日不再中。圣众难遇亿世时有。宁弃身命。以花上佛并散圣众。因受经戒听省深法无穷之慧。我於无数劫。为人所害不可称载。未曾为法而惜身命。今供世尊三宝之业。纵使见害。不堕苦痛必生安处。便以华散佛及圣众上。卻自归命一心重礼。佛知其念发大道意。甚慈愍之。具为散讲大乘之法六度无极四等四恩三脱菩萨时。诸采华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心解佛慧。至不退转无所从生。佛即授决後当得佛。号曰妙华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其边人闻莫不怡悦。启受大法供奉三宝。时采华夫供养受决。稽首佛足还归家中。与家二亲妻子辞别。我今命尽为王见杀。父母愕然问何罪咎。诸子答曰:为王所使行采诸华。中遥见佛以华贡上。王大严急既违失时。复无有华必见危命。故辞别耳。二亲闻之益以愁慼。当奈之何。发箧视之满中好华须曼杂香。香薰郁郁远彻四面。父母告曰:可以进王。诸子各曰:众人见之必传至王。又复违时恐不得安。时王大瞋。见不时来复散众华。遣边大臣多将人兵收取将来,则受王教反缚入宫。罪当弃市。诸人不恐面色不变。王怪问之。汝等罪过命在不测。缚来当杀。何故不懅面色不改。即白王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我从无数劫每以非法不惜身命。朝早采华值遇世尊,以华供上稽首归命。尔时以知违令当死。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还视华箧续满如故。皆是如来恩仁所覆。王甚怪之心不信然。故往诣佛稽首足下。卻坐一面叉手问佛。有是意不。佛言然王。此人至心欲度十方不惜身命。故取众华以散上佛。意无想报以得受决。将来成佛号曰妙华至真等正觉。用发大意受决之故。慈心之香华满箧器莫不闻知。王大欢喜。疾解众缚悔过自责。愚意不及系缚菩萨。惟原其罪。佛言:善哉善哉!能自改者与无过同。佛说如是,王及臣民莫不悦豫。作礼而去。。

无兰的其他作品

阿难七梦经
无兰
《阿难七梦经》是由东晋天竺法师竺昙无兰翻译的一部经典著作。故事围绕阿难在舍卫国的七个梦境展开,这些梦象征着未来五浊恶世的景象和佛教法理的预示。梦境中包含了火焰、星宿消失、比丘堕落、邪见盛行等寓意,揭示了信仰与道德的堕落。佛陀在面对阿难的忧虑时,传达了梦境的真正含义以及对未来世道的预警,鼓励他要心存正念,修身持德,抵抗恶世之扰。此经文不仅富含哲理,更让人反思现代社会的道德与信仰变迁。
比丘听施经
无兰
《比丘听施经》由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翻译,讲述了比丘听施在舍卫国的修行困惑。因沉迷睡眠而对佛法产生怀疑,他向佛求教。佛指出,若不守护根门、节制饮食、警醒修行,将难以理解经法。佛以比喻阐明修行的重要,指出欲望与贪念的困扰,强调离欲和清净的修行才能通往解脱。最终,听施意识到修行的真义,倍感欣喜。《比丘听施经》传达了反思内心、克己奉心的重要理念,是佛教智慧的一部分。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法贤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是由法贤大师翻译的一部重要经文,记录了释迦佛在广严城的教法和宝授菩萨的修行经历。经中描绘了大阿罗汉与菩萨们的修行状态,以及其如何通过慈悲和智慧度化众生。宝授菩萨在经中展现出深厚的法理,强调无相供养与大菩提心,并揭示修行的真实意义。此经的核心在于教导修行者如何离相、无执,达到解脱的境界,最终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听众皆为之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阿难分别经
法坚
《佛说阿难分别经》由法坚所译,探讨佛教信徒在实践信仰时的行为与因果关系。佛陀通过阿难的提问,阐明善恶之果如何影响人生,强调信仰坚定、持戒遵法的重要性。善男子善女人通过恭敬奉行佛法,最终能获得天龙鬼神的护佑,诸事顺遂。而违背佛法、心存嫉妒者则相反,必遭恶果。此外,佛陀警示世人应珍视师德友善,避免恶意与嫉妒。末世更需重视信仰的力量,以抵御众多不善之道。信佛,在世间也应坚持良德,为众生护航。
放牛经
鸠摩罗什
《放牛经》由鸠摩罗什翻译,源于佛教教义,讲述了比丘们应遵循的十一法则,以确保修行的有效性。比丘如同放牛儿,若不知如何养护牛,终将无法使牛滋息。同理,比丘若不懂这十一法则,难以成就沙门之道。具体法则包括了解色相、护眼耳根、择行正道、敬重长老等,强调内观与自律的重要性。掌握这些要素,能为修行种下法律根,为未来的成长与觉悟提供滋养,最终通向解脱与悟道。
吴地记
陆广微
《吴地记》是陆广微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主要记载了吴国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及文化遗迹。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古至今吴国的疆域变迁、政权更迭及重要人物的事迹,同时描绘了吴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如姑苏台、虎丘山等著名地标。通过对吴国历史的梳理,展现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此书不仅是了解吴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与文化的珍贵文献。
大三摩惹经
法天
《大三摩惹经》是由法天大师翻译的重要经典,书中描述了佛陀在迦毗罗林宣讲法法时,集结了无量人天众和大神通的药叉、护世天王等,聆听佛法。四大梵王轮番颂扬佛陀的德行,示现出信仰坚定的力量,而世尊借此机会向众生讲述了修行的重要性与涅槃的境界。全经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佛教教义的深邃与魅力,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以及对众生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