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宝箧经
作者:
求那跋陀罗
《大方广宝箧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文献。该经主要讲述了佛陀通过比喻和教义,阐述了菩萨行和智慧的重要性。经文中,佛陀强调了信仰的力量和对众生的慈悲,鼓励修行者发愿利益他人,追求解脱与觉悟。其内容丰富,涵盖了信仰、修行和智慧等多方面,是研究佛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典籍。通过诵读和理解《大方广宝箧经》,信众能够获得心灵的启迪及对生命的深刻领悟,进而提升自身的修行境界。
目录
卷上
卷中
卷下
求那跋陀罗的其他作品
阿速达经
求那跋陀罗
《阿速达经》由求那跋陀罗译,主要讲述了佛在舍卫国教导比丘们要如何孝顺父母。经文指出,子女应以身心践行孝道,劝诫父母行善止恶,以此报答养育之恩。此外,佛教导了妻子对丈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包括要以恭敬的态度为夫服务,避免与惰人、怨家和贼人同居,以保持合适的家庭关系。通过这样的德行,夫妻双方皆可获得善果,生天享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
求那跋陀罗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所译的一部经典,强调念诵咒语的重要性,以获得阿弥陀佛的守护,达到生净土的目标。书中描述了修行者通过持诵《阿弥陀经》及咒语,克服世间烦恼,最终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感应与体验。作品还讲述了众多修行者因专注诵经而显现的神迹,鼓励善男信女们坚持修行,通过不断念诵实现超凡脱俗的愿景,克服业障,获得安乐。
鞞摩肃经
求那跋陀罗
《鞞摩肃经》是由求那跋陀罗于宋代翻译的佛教经典,主要讲述了比丘鞞摩肃与世尊之间的对话。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鞞摩肃向世尊请教色的妙处,开始质疑色与光明的真正价值。随着对色与光的探讨,他逐渐认识到世间种种欲望的虚幻与无常。在世尊的教导下,他经历了内心的转变,最终决心学习佛法,成为比丘并达成阿罗汉果位。此经深刻揭示了佛教对欲望与真理的看法,体现了涅槃的智慧。
大意经
求那跋陀罗
《大意经》是求那跋陀罗翻译的一部经典,讲述了昔日一位仁心大意的年轻居士,他立下愿望,誓言用所获财富救济贫困。故事中,他经历了无数磨难,潜入海中寻宝,途经多个王国,面对毒蛇的威胁以坚定的信念与智慧克服困难,最终获得四颗明月珠。这些经历不仅是对大意品德的考验,更是心中对众生的慈悲情怀体现。佛陀在最后指出,大意因其生前的善行,最终得以成佛,启示弟子们善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孝经
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
封神演义
陈仲琳
《封神演义》又称《封神榜》,是明代作家陈仲琳创作的经典神魔小说,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书中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为背景,融入丰富的道教元素和鲜明角色,如姜子牙和哪吒。全书共一百回,展现了仙人们的斗智斗勇,构筑了周朝与殷商的史诗对抗。该作影响深远,衍生出众多评书、电视剧等,最早版本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体现了其文献价值和文化遗产。
孙子兵法
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实践的重要著作,作者春秋时期的孙武,书中论述战争策略和军事原则,历经2500年仍被视为经典。全书约6000字,共13篇,以“孙子曰”开篇,内容涵盖战前准备、军队布署及敌情研究等,逻辑严谨,文字简练,具备深邃的军事思想。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军事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全球军事史产生深远影响,多次被翻译,引发广泛研究与讨论。
昌言
仲长统
《昌言》是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创作的重要政治哲学著作,分为三十四篇,探讨古今政事与社会弊病。其主要观点包括限制田地兼并、提倡农桑、反对外戚干政及宦官专权,并强调应根据才华选官。仲长统还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理念,主张重视人事而非迷信天道。作者仲长统(179—220年),以聪颖和博学著称,性格豪爽,虽屡备官职却未受重用。他的思想通过《昌言》得以传承,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是研究东汉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韩湘子全传
杨尔曾
《韩湘子全传》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古典小说,讲述了道士韩湘子的传奇人生。作为“八仙”之一,韩湘子拥有超凡的道术与奇妙的法器,他的故事融合了神话、仙术与人情百态。书中描绘了韩湘子行云流水、潇洒洒脱的形象,伴随着他在尘世间的冒险与挑战,探索人情世故与道德伦理。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哲理使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精彩的阅读体验,更是一部探索人生真谛的智慧之作。翻开《韩湘子全传》,你将踏上一段充满惊奇与启示的仙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