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作者:地婆诃罗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是由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所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书中讲述善财童子向不同的圣者请教如何修习菩萨道的过程,展现了菩萨的多种解脱状态和所修法门。在交谈中,许多长者和菩萨传授了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包括智慧、慈悲和解脱等多种素养和技艺。善财童子通过向智慧的圣者们学习,逐渐增长其功德与对菩萨行的理解,最终指引众生朝向解脱的道路。这部经典旨在启发修行者的智慧和内在光明,引领他们走向觉悟之路。

正文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尔时,摩耶夫人。复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於此世界三十三天。有王名正念。王有童女。名天主光。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敬受其教。头面作礼。绕无数匝。恋慕瞻仰。卻行而退。遂往天宫。见彼童女。礼足围绕。合掌前祝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

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天女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碍念清净庄严。善男子,我念过去。有最胜劫。名青莲华。我於彼劫中。供养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彼诸如来。从初出家。我皆瞻奉。守护供养。造僧伽蓝。营办什物。又彼诸佛。从为菩萨住母胎时。诞生之时,行七步时。大师子吼时。住童子位。在宫中时。向菩提树。成正觉时。转正法轮。现佛神变。教化调伏众生之时,如是一切诸所作事。从初发心。乃至法荆我皆明忆无有遗馀。常现在前念持不忘。又忆念过去。劫名善地。我於彼供养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又过去劫。名为妙德。我於彼供养一佛世界微尘等诸佛如来。又劫名无所得。我於彼供养八十四亿百千那由他诸佛如来。又劫名善光。我於彼供养阎浮提微尘等诸佛如来。又劫名无量光。我於彼供养二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又劫名精进德。我於彼供养一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又劫名善悲。我於彼供养八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又劫名胜游。我於彼供养六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又劫名妙月。我於彼供养七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善男子,如是忆念恒河沙劫。我常不舍诸佛如来应正等觉。从彼一切诸如来所。闻此无碍念清净庄严菩萨解脱。受持修行恒不间断。随顺趣入。如是先劫所有如来。从初菩萨。乃至法荆一切神变。我以净严解脱之力皆随忆念明了现前。持而顺行曾无懈废。善男子,我唯知此无碍念清净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永离痴冥。未尝惛寐。心无诸盖。身行轻安。於诸法性。清净觉了。成就十力开悟群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迦毗罗城。有童子师名曰遍友。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以闻法故。身心喜悦。不思议善根。流派增广。头面敬礼天主光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从天宫下。渐向彼城。至遍友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遍友答言:善男子,此有童子名善知众艺。学菩萨字智。汝可问之。当为汝说。

尔时善财即至其所。头顶礼敬。於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彼童子,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善知众艺。我恒唱持。入此解脱根本之字。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菩萨威德各别境界。唱罗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平等一味最上无边。唱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法界无异相。唱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唱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无上。唱逻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无垢。唱荼(徒假反)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不退转之行。唱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金刚常唱荼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曰普轮。唱沙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唱他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生安祝唱那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圆满光。唱耶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差别积聚。唱史吒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光明息诸烦恼。唱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差别一味。唱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霈然法雨。唱摩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大流湍激众峰齐峙。唱伽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上安立。唱娑他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真如藏遍平等。唱社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入世间海清净。唱室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诸佛正念庄严。唱陀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圆满法聚。唱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诸佛教授轮光。唱佉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净修因地现前智藏。唱叉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息诸业海藏蕴。唱娑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蠲诸惑障开净光明。唱壤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作世间了悟因。唱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智慧轮断生死。唱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宫殿具足庄严。唱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行戒藏各别圆满。唱娑摩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十方现见诸佛。唱诃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一切无缘众生方便摄受令生海藏。唱诃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唱伽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持一切法雲坚固海藏。唱吒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十方诸佛随愿现前。唱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不动字轮聚集诸亿字。唱娑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化众生究竟处。唱娑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诸地满足无著无碍解光明轮遍照。唱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宣说一切佛法境界。唱多娑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虚空法雷遍吼。唱侘(耻加反)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晓诸迷识无我明灯。唱陀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法轮出生之藏。善男子,我唱如是入诸解脱根本字时。此四十二般若波罗蜜门为首。入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门。善男子,我唯知此善知众艺菩萨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能於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於彼岸。殊方异艺咸综无遗。文字算数蕴其深解。医药咒术善疗众玻有诸众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诅。恶星变怪。死尸奔逐。颠痫羸瘦。种种诸疾。咸能救之。使得痊愈。又善别知金玉珠贝。珊瑚琉璃。摩尼车磲鸡萨罗等。一切宝藏出生之处。品类不同。价直多少。村营乡邑。大小都城。宫殿苑园。岩泉薮泽。凡是一切人众所居。菩萨咸能随方摄护。又善观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鸟兽音声。雲霞气候。年榖丰俭。国土安危。如是世间所有技艺。莫不该练尽其源本。又能分别出世之法。正名辩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愚暗无顽钝。无忧恼无沈没。无不现证。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摩竭提国有一聚落。彼中有城名婆咀那。有优婆夷号曰贤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众艺之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向聚落城。至贤胜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贤胜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法门。名无依处道常既自开解。复为人说。又得无尽三昧。非彼三昧。法有尽无荆以能出生一切智性眼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耳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鼻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舌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身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意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种种慧明无荆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周遍神通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如海波涛无量功德皆无尽故。又能出生一切智性遍世间光无尽故。善男子,我唯知此无依处道场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善男子,南方有城名为沷田。彼有长者名坚固解脱。汝可往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尔时善财。礼贤胜足。绕无数匝。恋慕瞻仰。辞退南行。到於彼城。诣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著清净念。我自得是解脱已来。法愿充满。於十方佛所。无复悕求。善男子,我唯知此净念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获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高广福慧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即此城中。有一长者名为妙月。其长者宅常有光明。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坚固足。绕无数匝。辞退而行。向妙月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妙月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净智光明。善男子,我唯知此智光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出生。彼有长者名无胜军。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是时善财。礼妙月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向彼城。至长者所。礼足围绕。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长者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无尽相。我以证此菩萨解脱。见无量佛。得无尽藏。善男子,我唯知此无尽相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城南。有一聚落。名之为法。彼聚落中有婆罗门。名尸毗最胜。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礼无胜军足。绕无数匝。恋仰辞去。渐次南行。诣彼聚落。见尸毗最胜。礼足围绕。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婆罗门答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法门。名诚愿语。过去现在未来菩萨。以是语故。乃至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善男子,我以住於诚愿语故。随意所作莫不成满。善男子,我唯知此诚语法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之出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意花门。彼有童子名曰德生。复有童女名为有德。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於法尊重。礼婆罗门足。绕无数匝。恋仰而去。渐次南行。至於彼城。见童子童女。顶礼其足。围绕毕已,於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唯愿慈哀。为我宣说。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祝以斯净智。观诸世间皆幻祝因缘生故。一切众生皆幻祝业烦恼所起故。一切法皆幻祝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三界皆幻祝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生老死忧悲苦恼皆幻祝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祝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祝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祝能自调伏教化众生殊胜智心及诸行愿之所成故。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祝愿及智所摄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善男子,我等二人。但能知此菩萨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时童子童女。说自解脱已,诸善根力不思议故。令善财身。柔软光泽。

地婆诃罗的其他作品

大乘显识经
地婆诃罗
《大乘显识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意识的本质与功能。经文通过阐述“显识”与“藏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根本结构,强调了知觉与智慧的相互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还对修行者的觉悟之道有指导意义。经中提到,真正的智慧离不开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理解,鼓励信众超越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作为研究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的重要文本,《大乘显识经》对后世的佛教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方广大庄严经
地婆诃罗
《方广大庄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主要探讨法界的广阔与庄严,强调智慧与慈悲的结合。经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教义,引导修行者认识到内心的清净与光明。其核心思想在于突破自我,体悟众生的苦乐,最终达成解脱与圆满。阅读此经不仅可以增长智慧,提升内在修养,还能激励人们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慈悲,是修行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大乘百福相经
地婆诃罗
《大乘百福相经》由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探索佛教的深刻教义。经文描绘了佛陀在舍卫国普妙宫中与大比丘僧和无央数菩萨的教化场面,文殊师利菩萨请求佛陀解释如来的福德力量。佛陀逐一阐述了一切众生福德的差异,强调如来福德的无量无边与不可思议。同时,这部经典也揭示了如来身相的殊胜,完美无瑕,通过不同层次的福德引导众生通向觉悟。通过此经,信众能更深入理解佛法的广博与深邃。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玄奘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是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受诏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时的教导与允诺。佛陀慈悲告诫阿难,尽管他将离世,但无上法将持续存在千年,逐渐隐没并为众生带来利益。经文详细描述了佛教在未来几个世纪的力量变化,强调信仰的坚固与衰退,及弟子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修行状态。同时,预示着未来尚有法师与善男子的重要角色,将共同护持佛法,造福有情世界。这部经文对于理解佛教的教义流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法炬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是西晋法炬翻译的一部经典,讲述了摩竭国王阿阇世因杀父王而对五逆罪的疑惑。调达尊者为他解惑,指出真正的因果关系,强调每个人只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阿阇世王犯下重罪,但调达告诉他,未来会历经多生,最终将成就辟支佛,名为无秽。经文强调信念和行为的重要性,传递出只要有善根,最终皆可超越恶果,实现解脱的深刻思想。
法印经
施护
《法印经》由施护翻译,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与大众讲述圣法的场景。佛陀强调空性的重要性,指出一切法皆无常、无我、苦,讲述了三解脱门的智慧,强调应在寂静之地观察内心,理解色、受、想、行、识的空性,以此脱离烦恼。经文提及保持平等见、离我见的观念,达到解脱的境界。听闻法音后,众人欢喜,心怀敬仰,展现出对佛法的珍视与追求。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
提雲般若等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由提云般若等人翻译,讲述了弥勒菩萨在王舍城向佛陀请教关于如何修习慈心的道理。文中深入探讨了修慈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修习慈心,可以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获得安乐。佛陀教导弥勒菩萨修习慈心的心法,指出慈心应在宁静之处以清净的信心修持,以达到无上的菩提。全篇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慈心的力量,并明确称修慈者将得到佛陀的庄严与庇护,最终与佛法圆满相应,获得永恒的快乐与解脱。
桂林风土记
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是莫休符在唐朝时期撰写的一部地志,记录了桂林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本书详细描绘了从古至今桂林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以及诸多名胜如舜祠、双女冢、伏波庙等。作者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见闻,展示了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弥足珍贵的是,这些片段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成为后人了解桂林风土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