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十轮经
作者:
佚名
《大方广十轮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主要探讨菩萨道与众生解脱的智慧。经文通过十个轮的比喻,阐释了因果法则、慈悲心与智慧的圆满,旨在引导修行者超越世俗烦恼,达到觉悟的境地。它强调了菩萨的愿力与行持,呼吁信众在生活中实践慈悲与智慧,以惠及众生,推动社会和谐。此经文不仅富含哲理,亦为后世修行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是研究佛教思想与修行方法的重要文献。无论是修行者还是佛教爱好者,都能从中汲取深刻的智慧与启迪。
目录
卷一
序品第一
卷二
诸天女问四大品第二
发问本业断结品第三
卷三
灌顶喻品第四
相轮品第五
卷四
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第六
卷五
众善相品第七
卷六
刹利依止轮相品第八
卷七
远离讥嫌品第九
布施品第十
持戒相品第十一
忍辱品第十二
卷八
精进相品第十三
禅相品第十四
智相品第十五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
诗词
刘公案
佚名
《刘公案》是清朝末年的经典公案小说,围绕大学士刘墉的传奇故事展开,共106回。书中不仅描绘了刘墉在江湖豪侠的协助下制裁贪官恶霸的情节,更深入探索了他与和珅及乾隆帝之间的斗智斗勇,因此也被称为《满汉斗》和《君臣斗智》。该作品充满了虚构元素,但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来相声和电视剧的重要灵感来源,如《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
三国志平话
佚名
《三国志平话》是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话本,起源于宋朝,后在元朝由不知名作者整理成书。该作品承载着三国时期的故事,推动了相关文化的发展。元代诗人王沂在其诗作《虎牢关》中提及“三分书”,指的正是《三国志平话》。现今,存有多种插画版本,如《三分事略》和《全相三国志平话》。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也是从《三国志平话》汲取灵感创作而成,体现了这部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大集譬喻王经
佚名
《大集譬喻王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华严经》系列。经中通过丰富的譬喻,阐释了佛法的深奥智慧与普遍真理。该经主要讲述了法王如来在教化众生时,运用各种比喻,使听众能够更容易理解佛教的教义与实践。它强调因果法则、菩萨道以及众生平等的理念,深入探讨了慈悲和智慧的结合。作为修行者的重要读物,《大集譬喻王经》不仅是心灵的滋养,更是引导我们走向觉悟和解脱的明灯。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佚名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是由佚名所作,蕴含深刻的佛理与智慧,描述了诸佛的境界及其教化众生的无量法门。文本中佛陀的慈悲与智慧,透过六万二千比丘及大菩萨的教化传递,展现了涅槃与解脱的奥义。经文中提到众生在佛前所见的种种不同,这反映出佛法的无量无边、慈悲普及。此经引导修行者通过信仰与实践,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达到与佛同体的境界。其深邃的理义及生动的比喻,值得广大信众深入诵读与反思。
大雲无想经
佚名
《大云无想经》是一部由无名作者撰写的经典佛教经典,探讨众生因无明而陷入苦海的根源及解脱之法。经文中提到,面对罪业的众生只要发心忏悔,能生起善法信念,便可消除重罪并增长正法。文中还描述了如来佛教导众生认清虚妄,以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揭示真实与虚幻、正与邪的深层关系。最后,通过传授陀罗尼法门及其功德,鼓励信众远离恶业,生发菩提心,最终成就无上菩提,普度众生。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隋唐演义
褚人获
《隋唐演义》是清代作家褚人获创作的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分为100回。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的历史。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个性鲜明,尤其是秦琼等草泽英雄的传奇经历,深受读者喜爱。小说包含隋末宫廷内斗、英雄起义以及唐代宫廷故事,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英雄主义。虽然结构较为松散,但其经典段落至今仍为人传颂。此外,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国产动画片《隋唐英雄传》,进一步传播了其影响力。
痴娇丽
情痴反正道人
《痴娇丽》是由清代“情痴反正道人”撰写的小说,共十三回。此书存在上下两栏的排版形式,部分内容缺失。作品又名《三妙传(摘锦)》、《白锦琼奇会遇》等,作者身份不详,收录于多部古籍中。故事围绕元代白景云及其表姐妹赵锦娘、李琼姐和陈奇姐的情感纠葛展开。该书在宣泄情欲的同时,也试图弘扬封建伦理,表现出笔酣墨饱但格调不高的特征,受到后世评论家如薛洪勋的关注。
测字秘牒
程省
《测字秘牒》是一部结合阴阳、五行、六神及八卦等古代学说的测字术专书。书中强调汉字的多变性,通过十种测算方法,使汉字演化出丰富意义,突破了简单笔画增减的限制。作者程省,清初江阴人,漂泊江湖以测字为生,深谙古典经学。其著作不仅系统总结了测字技巧,还为术士们提供了实用工具,涵盖测字十法、心易六法等,反映了他渊博的学识和对测字术的独到见解。
小五义
石玉坤
《小五义》全名《忠烈小五义传》,是一部深受喜爱的侠义小说,流传广泛,延续了《三侠五义》的背景。书中讲述了五位侠客—粉面子都卢珍、霹雳鬼韩天锦、山西雁徐良、玉面专诸白芸生和“小侠”艾虎,在忠义的信念驱动下,共同揭露西夏反叛的阴谋,讨伐盗匪,捍卫正义。故事精彩纷呈,涵盖各类宝物、暗器与机关阵法,展示了行侠仗义精神。作者争议颇多,主要归于石玉昆,但确切作者未明。
传习录
王守仁
《传习录》是明代大儒王守仁的哲学著作,由他的学生们整理而成,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其讲学语录,中卷收录了七封信,下卷包含部分语录和《朱子晚年定论》。王守仁以心学理论享誉于东亚,其学说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该书中的语录探讨了如何实践和传承儒家思想,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同时,《传习录》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评注和研究,推动了对阳明心学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