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生王故事经

作者:法炬
《顶生王故事经》由西晋三藏法炬翻译,讲述了一位名叫顶生的大王,他以法治国,施行仁政,产生了丰硕的民众和富饶的国土。顶生王渴望不断追求更多的财富与权力,却逐渐陷入贪欲无止境的迷思。尽管他的国土雨下七宝,人民生活丰裕,但最终他意识到五欲的无常与困扰。故事通过顶生王的经历,反映出对贪欲的警示,以及追求智慧与解脱的重要性,引导读者避免沉迷于物质世界,寻找真正的满足。

正文

西晋三藏法炬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在闲独处。便作是念。乃至贪欲染著皆悉藏贮。贪欲无厌足。尔时尊者阿难便从坐起往至世尊所。到已头面作礼便一面坐。尔时尊者阿难须臾退坐。长跪叉手白世尊言:向至禅所便起是念。乃至贪欲染著无厌足。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如是如是。阿难。乃至贪欲染著藏贮。实无厌足。所以然者,阿难。曩昔久远时。有大王名顶生。真法之王治化人民无有卒暴。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绀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是谓七宝。亦有千子勇悍猛剑颜色暐晔能卻他敌,犹如此世界江河大海。以法治化不加刀杖。尔时阿难。大王顶生便作是念。我曾闻曩昔旧人寿命极长聪明黠慧。便作是语。然我有是阎浮利地有力势神足。穀茂丰熟人民繁稠。王便生是念。我欲使雨七宝於我宫中。尔时阿难。王顶生作是念已,即七日之中雨七宝。尔时顶生王复於异时便生是念。我曾闻曩昔旧人。寿命极长聪明黠慧。闻有弗于逮神足自在。穀茂丰熟人民繁稠。我欲往彼治化。尔时阿难。王顶生適作是念已,於阎浮利不现出弗于逮。及四部兵。尔时弗于逮众生遥见王顶生来。大众围绕各各持银钵盛满碎金。或持金钵盛满碎银。往至顶生王所。到已白顶生王。善来大王。此是大王弗于逮界神足自在。穀茂丰熟人民繁稠。愿大王於此治化。我等尽是大王所领尔时阿难。王顶生於彼治化无数百千岁。是时阿难。大王顶生。复於异时便作是念。我有阎浮利地。所欲自在神足。穀茂丰熟人民繁稠。我已雨七宝於宫殿乃至七日。今复有弗于逮境界自在神足。穀茂丰熟人民繁稠。我曾闻曩昔旧人聪明黠慧便作是语。有瞿耶尼国土神足自在。穀茂丰熟人民繁稠。王便作是念。我欲往至瞿耶尼界率化人民。

尔时阿难。王顶生作是念已,便从弗于逮没往瞿耶尼界。及四种兵。尔时瞿耶尼人民遥见王顶生。各以持银钵盛满碎金。或持金钵盛满碎银。各送往献往至王顶生所。到已白顶生王言:善来大王。此是王瞿耶尼界。穀茂丰熟人民繁稠。唯愿大王。於此瞿耶尼界率化人民。我等尽是大王所领。尔时阿难。王顶生於瞿耶尼治化人民。无数百千岁无数万岁。尔时阿难。大王顶生复於异时便生是念。我有阎浮利地。穀食丰熟人民繁稠。雨七宝於宫殿乃至七日。亦有弗于逮界神足自在。穀食丰茂人民繁稠。亦有瞿耶尼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繁稠。是时顶生王便作是念。我曾闻曩昔旧人聪明黠慧有作是语。有郁单曰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繁稠。於彼国土一切人民。各无所属所欲自在寿命极长。於彼命终尽生天上。食自然粳米。著劫波育衣。尔时顶生王便作是念。我当於彼治化以生此念。尔时阿难顶生王於瞿耶尼没即往郁单曰界及四种兵。尔时顶生王遥见彼国地。皆平正尽绀青色。见彼色已便告诸群臣人民。卿辈。颇见地平正绀青色不乎。答曰如是大王。卿等欲知。此是劫波育衣树。彼人尽著劫波育衣。卿等。亦著劫波育衣。尔时大王顶生复更见地淳白色。见已复告群臣。卿等见此地白不乎。答曰:如是。此是自然粳米无皮无茎。不加捶杖亦不扬簸。香顺风百由旬。逆风五十由旬。极香极美。彼士人民食此粳米。诸贤亦当食此粳米。尔时顶生王遥见地平正皆绀青色。见已告群臣人民言:汝等见此绀青色不。对曰:如是大王。此是四指濡草极濡如孔雀毛。各各右旋与体无异。郁单曰人皆坐此草。卿等亦当坐此草。尔时大王顶生遥见城郭楼橹埤堄见已便告群臣人民言:卿等。见此地平正楼橹埤堄不。对曰:如是大王。此是人民所住舍。尔时郁单曰人遥见顶生王来。各以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白顶生王言:善来大王。此是王郁单曰界神足自在。穀茂丰熟人民炽盛。愿大王於郁单曰治化人民。我等亦当顺从王教。尔时阿难。顶生王於郁单曰治化人民。无数百岁无数千岁。是时王顶生复於异时便作是念。我所领境界有阎浮利地神足自在至人民炽盛。我於彼雨七宝在宫殿乃至七日。我亦有弗于逮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炽盛。我亦有瞿耶尼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炽盛。我亦有郁单曰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炽盛。我曾闻旧人聪明黠慧。作是说曰:有三十三天寿命极长颜貌端正。於彼有天名释提桓因。我今当往诣彼三十三天。便受五处。天寿天色天乐天神足天增上。我今欲往至三十三天。尔时阿难。顶生王作是念已,於郁单曰没便往住三十三天及四种兵。诣彼善法讲堂。尔时释提桓因遥见顶生王来。见已便语顶生王曰:善来大王。可就此座。尔时阿难。顶生王即就座而坐。与释提桓因同坐。此二王同坐而无有异。颜容姿貌正等无异。唯眼旬异。是时顶生王复於异时便作是念。我有阎浮利地神足自在至人民繁稠。於宫殿雨七宝乃至七日。亦有弗于逮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繁稠。我亦有瞿耶尼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繁稠。我亦有郁单曰界神足自在至人民繁稠。及此三十三天长寿久处此。尔时三十三天集善法讲堂。各次第坐。尔时三十三天便作是念。此顶生王。是阎浮利地王以法治化。七宝具足千子围绕。於四境界最尊第一。不加刀杖以法治化人民。尔时阿难。释提桓因与顶生王半座使坐。二人同坐光色无异。颜彩容貌皆悉同一。唯眼旬异。尔时阿难。顶生王於彼五欲而自娱乐无有厌足。无数百千岁无数万岁。尔时阿难。顶生王复於他时而生是念。我所领境界有阎浮利地神足至人民炽盛。七日之中雨七宝於宫殿上。亦有弗于逮界神足至人民炽盛。我亦有瞿耶尼界神足至人民炽盛。我亦有郁单曰界神足至人民炽盛。复有此三十三天寿命延长颜色暐晔。有此善法讲堂四园具足。云何四。难檀桓园。宝采园。粗坚园。杂种园。是为四园。有昼度树拘毗多罗树。皆悉茂盛。香顺风百由旬。逆风五十由旬。此是三十三天所娱乐处。四月之中五欲自娱。此是善法讲堂所皆青琉璃。此是天帝所坐处。百台围绕皆七宝成。一一台有七百阁。一一阁有七七玉女。一一玉女有七七使人。皆是释提桓因所领。尔时阿难。顶生王复生此念。我今当移释提桓因。於此三十三天治化诸天。尔时阿难。顶生王適生是念。即於释提桓因坐处堕阎浮利。及四部兵。失神足举身皆痛,犹如人欲死时。轮宝灭。象宝命过。马宝亦终。珠宝不现。女宝命终。居士宝典兵宝命终。尔时阿难。大王顶生五种亲属皆悉雲集。往诣顶生王所。白顶生王曰:大王命终後备有问我曹者,顶生大王临欲崩时。有何顾命。我等当何以答彼。尔时顶生王答曰:若我命终後有作是问者,大王顶生临崩时有何顾命。汝等当作是答。诸贤欲知。大王顶生典领四天下。往至三十三天。於五欲而无厌足。便於彼命终。阿难。汝欲知者,尔时顶生王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何以故?尔时王者,阿难。即我身是。以此方便。阿难当知。乃至五欲而无厌足。染著於欲聚集藏贮。欲无厌足。所谓足者,至贤圣道。然後乃足。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不以钱财业,觉知欲厌足。乐少苦恼多,智者所不为。设於五欲中,竟不爱乐彼。爱尽便得乐,是三佛弟子。

食欲拘利岁,终便入地狱。本欲安所至,命为苦所切。诸法悉无常,生者必坏败。生生悉归尽,彼灭第一乐。

尔时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佛说顶生王故事经。

法炬的其他作品

阿阇世王授决经
法炬
《阿阇世王授决经》是西晋法炬译的佛教经典,讲述了阿阇世王与一位贫穷老母的故事。王为佛点灯供奉,虽有护看,却常灭;而老母的灯光明亮,连神通第一的目连也无法扑灭。佛为老母授记,她三十劫后将成佛,而王则因心态问题未能获得授记。在臣子祇婆的指点下,阿阇世王虔诚修行,最终获得佛的显现,得以八万劫后成佛。此经强调诚信重于功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多种译本被历史大藏经收录,包括敦煌遗书。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法炬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是西晋法炬翻译的一部经典,讲述了摩竭国王阿阇世因杀父王而对五逆罪的疑惑。调达尊者为他解惑,指出真正的因果关系,强调每个人只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阿阇世王犯下重罪,但调达告诉他,未来会历经多生,最终将成就辟支佛,名为无秽。经文强调信念和行为的重要性,传递出只要有善根,最终皆可超越恶果,实现解脱的深刻思想。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法炬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是西晋沙门法炬的译作,讲述了一位比丘因与长者妇女嬉戏而遭恶名,陷入自杀的困境。在极度痛苦中,他受到一位天神化身长者女的开导,明白了面对世俗恶名的重要性。天神以偈语教诲比丘,强调应以忍耐来面对外界的非议,不应自我伤害,更不应因他言而动摇内心的决心。最终,比丘悟道,专心修行,断除烦恼,达至阿罗汉的境地。此经文深刻反映出出家修行者应有的心性与对恶声的处理智慧。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
法炬
《除忧患经》是由法炬所译,是一段关于波斯匿王面对其母太后逝世时的思考与佛陀的教导。故事发生在舍卫城,波斯匿王在悲痛中向世尊请教如何面对生死无常。佛陀教导他认识老、病、死及离别的恐惧,提醒他应广泛修习无常观、断除一切欲爱,而不是依赖外在之物赎命。在此过程中,波斯匿王感受到心理的烦恼得到释放,最终心生欢喜,坚定地遵循世尊的教诲,展现了佛法对心理治愈的力量。
法海经
法炬
《法海经》由西晋沙门法炬翻译,记录了佛陀与大比丘众在瞻波国集会时的教导和交流。故事围绕佛陀为何不在众僧面前说戒展开,强调了僧众的清净性及戒行的重要性。比丘目连在观察中发现比丘中有不净者,提出清理众席,使得佛陀终于能够传授戒律。之后,佛陀告知比丘们,未来的戒律应由他们自我践行,强调僧法的八德,指引弟子们追求清净与和谐。该经文突出戒律的重要性和僧众的自律意识,为修行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饿鬼报应经
佚名
《饿鬼报应经》通过尊者目连与各个饿鬼的对话,揭示了因果法则。每个鬼的痛苦皆由其生前的恶行所致。目连指出,他们生前的贪婪、残忍和不慈悲导致了今生的各种可怕折磨,如头痛、疮烂、极度饥渴等。每当鬼魂询问痛苦的原因,目连都详细解答,让他们意识到因果关系,进而引发忏悔之心。此经文强调修德的重要性,通过忏悔,饿鬼们希望能减轻痛苦,获得解脱之道。
大乘顶王经
月婆首那
《大乘顶王经》由月婆首那译,是一部深奥的佛教经典,主要描述了佛陀在毗舍离城的教导以及善思惟童子的悟道过程。经中通过童子与佛的对话,探讨了诸法的本质、无自性以及涅槃的真谛,强调菩萨应怀有慈悲心行于世,远离恐惧与攀缘的心态。经典以华丽的比喻与诗歌表达佛法的微妙,启发众生对法义的理解与悟道的追求,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智慧,鼓励信众信受、奉行,以达成无上菩提境界。
阿难同学经
安世高
《阿难同学经》由后汉时期的安世高所译,讲述了尊者阿难与比丘掘多之间的法义交流。掘多因不乐于修梵行,向阿难倾诉,阿难则向佛陀请求教导。佛陀以比喻阐述了出家修行的重要性,警示掘多远离尘俗及女性带来的种种烦恼。在获得佛陀开示后,掘多顿悟,剃发出家,最终成就阿罗汉,并平静地般涅槃。佛陀也赞美阿难对掘多的帮助,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和早日解脱的机缘。此经文揭示了修行者的道路及如法的力量。
佛说百佛名经
那连提耶舍
《佛说百佛名经》由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翻译。经文描述了佛陀在舍卫国给无量大众宣说佛名的伟大意义。舍利弗请求佛陀讲解当前诸佛的名号,以期帮助众生生发功德,发菩提心,获得解脱。佛以无上智慧阐明,持念佛名者可以获益无量,诸魔恶人无法干扰,能消除贪嗔痴,亲近佛陀。最终,闻法者欢喜无量,得到清净法眼。该经教导众生珍惜并广泛传播佛名,以求得圆满解脱与智慧。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
提雲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由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翻译,阐释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获得无上觉悟的过程,描述了菩提树的威严与美丽,及其象征意义。文中提到众多菩萨及诸佛在此集会,共同修行,探讨如何更加觉悟菩提心。经文强调,一切法空如幻,观心念而现,阐述了智慧与慈悲的相互作用。通过供养与善行,众生可获得极高的福德,最终实现觉悟与解脱。此经典不仅是心灵的启迪,更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