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作者:佚名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是由佚名所作,蕴含深刻的佛理与智慧,描述了诸佛的境界及其教化众生的无量法门。文本中佛陀的慈悲与智慧,透过六万二千比丘及大菩萨的教化传递,展现了涅槃与解脱的奥义。经文中提到众生在佛前所见的种种不同,这反映出佛法的无量无边、慈悲普及。此经引导修行者通过信仰与实践,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达到与佛同体的境界。其深邃的理义及生动的比喻,值得广大信众深入诵读与反思。

正文

失译人名附秦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法林菩提光明宫殿。大功德所造能令见者生大欢喜无量功德莲华之像师子高座。佛在其上。正遍知意清净。无等正行。到诸佛等法心无障碍。到不退法。不舍无边佛事。安住不可思议。向无相法。三世平等。身满世界知法无疑一切智身智慧无量。诸大菩萨之所受持。已到诸佛无等禅那。究竟满足。得解脱智。大慈大悲转於法轮。究竟无边有色身。及馀比丘众六万二千。其名曰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阿?楼驮。须菩提。迦旃延。摩诃劫宾那。离婆多。难陀。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分那弥多罗尼子。伽梵钵底。周利般特。蹋腊骠末利至。迦提罗尼伽。准陀。摩诃俱絺罗。罗睺罗。阿难陀。如是等六万二千众。一切定一切行。等入诸法性。无住无依。度诸烦恼。入佛法界。随从一法。向一切智。不舍一切智道。乐一切智不退。已到毗婆舍那第一波罗蜜已生诸方便境界行处及与万比丘尼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耶输陀罗比丘尼。等入一切善神清白之法。近一切智入一切智明。善达诸法无性。入诸法无性。入诸法无相。得诸法实际。知诸法不生。一切安立不思议解脱之定。教化众生。不作意不思惟。而能现身四种威仪。复有十佛世界不可说亿万那由他微尘数等菩萨摩诃萨。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眼菩萨。普化菩萨。普慧菩萨。普焰菩萨。普光菩萨。普明菩萨。普光明菩萨。普幢菩萨。普意菩萨。大勇猛菩萨。大持勇猛菩萨。大神通菩萨。大神通王菩萨。大勇猛菩萨。大勇猛力菩萨。大嚬申菩萨。大嚬申力菩萨。大香象菩萨。大月菩萨。善月菩萨。普光明月菩萨。法无垢月菩萨。光炎月菩萨。明月菩萨。放光月菩萨。满月菩萨。梵大自在菩萨。梵帝释震声菩萨。地鸣声菩萨。法界响声菩萨。除一切魔界声菩萨。法鼓响声菩萨。普语言声菩萨。无思惟声菩萨。地上响声菩萨。一切声性宫殿声菩萨。普上菩萨。普无垢上菩萨。功德藏菩萨。光曜菩萨。地藏菩萨。宝藏菩萨。月藏菩萨。日藏菩萨。热光藏菩萨。莲华吉藏菩萨。意菩萨。大意菩萨。胜意菩萨。震意菩萨。广意菩萨。上意菩萨。增长意菩萨。无边菩萨。严意菩萨。觉意菩萨。无尽意菩萨。海意菩萨。弥楼灯菩萨。大灯菩萨。法炬灯菩萨。一切光耀灯菩萨。普灯菩萨。除一切闇灯菩萨。照一切趣灯菩萨。专一光明灯菩萨。月灯菩萨。日灯菩萨。文殊师利童子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精进菩萨。金刚藏菩萨。密室菩萨。舍恶趣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慈不声菩萨。莲华手菩萨。日光菩萨。无微尘勇猛菩萨。金刚意菩萨。伏一切界菩萨。魔不胜菩萨。宝顶菩萨。百光所照明菩萨。大魔不胜菩萨。不可生菩萨。不可胜菩萨。不可入菩萨。不可近意菩萨。扫恶趣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诸菩萨。十佛世界不可说万亿那由他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一生相续馀世界集。晓了众生。成熟众生。安住菩萨智慧方便。入世间法。了泥洹处。观了一切挍计习已,断行取於晓了不断摄受众生。善入一切无边无中。晓了一切众生业果而不失。於无所得智。观众生结使。具方便智慧。了去来今。诸佛义句。善能受持。智慧分别。入世出世。无边无中。能观有为及无为法。向去来今。诸如来智。了心刹那刹那生灭。初生出家方便苦行坐菩提树降魔得佛转於法轮及般涅槃。不离众生起菩提业。此诸菩萨。以一众生心缘。入一切众生心缘。方便生智慧地。不退菩萨身。得一切智地。行不退转。不断菩萨所行。入无功用智慧。为一众生事。行无边事无行。转法轮教化世间。晓了能持诸佛法本。绍如来种。使不断绝。於无佛世能现作佛。秽恶世界能令清净。能除一切菩萨业障。令得入於无障碍法相应。虚空等一切世界相应。无障碍等实际相应。与法界等知一切业所造果报。如彼因缘所造果报相应。印彼印造诸法等智相应。像现一切等智相应。於响声知诸假名等。此诸菩萨。安住不可思议解脱定。游戏首楞严三昧。安住无边佛身。具众陀罗尼。於一毛孔现诸世界成就去来现在诸佛清净住处。受持殊胜行愿。成就普贤行愿。了知诸佛初生灭度劝请说法利安众生。一毛孔中。现於十方初生出家方便苦行。坐菩提树降魔成佛。转於法轮及般涅槃。此诸菩萨。以智慧相应於一坐处。能动十方一切世界。於一佛土。遍能庄严诸佛世界。晓了庄严一佛世界。能现一切诸佛世界。於十方世界诸如来众。能现一如来众。於一如来众。能现十方诸如来众。晓了说法无中无边。能於自身。现一切众生。於一佛身。能现多佛。於多佛身。能现一佛。能令自身现十方世界。晓了三世能现一众生身。於过去世现未来世。於未来世现过去世。於过去世现现在世。於现在世现过去世。於未来世现现在世。於现在世现未来世。能以一身出入无量无数禅定三摩钵提。以无量无数身。出入一定三摩钵提。能现菩提。於一切身。能於一众生身。现一切众生。於一切众生身。现一众生。能於一佛身。现一切众生。於一切众生身。能现於一佛。能现一切身法身众生身。於一切世界。能现一世界。分布一世界能现多世界。能令十方世界入一毛孔。能现诸众生一切诸佛得菩提愿力处。能现十方世界成熟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现无数劫一世界中修菩萨行。能现一心生於十方一切世界。於一切世界一切众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二足四足无足多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四天王人及非人。如所成熟。教化众生心无功用。不以思惟起威仪事。於一微尘。能现无量无数不可说世界一切众生。亦无迫迮。无量无数不可说劫威仪果报事。能於一念中。现於一念威仪果报事。於无量无数不可说劫中。现如是所作。心无功用。不作思惟。现身威仪及诸转变。复有馀菩萨。具足不可称量功德亿万那由他。复有不可说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脩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四天王人非人等。从诸佛世界来集於此。从此世界百千万亿四天王,一四天王,有一大天及诸眷属。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天帝释。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夜摩天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兜率陀天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化乐天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他化自在天王,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诸天魔眷属。亦来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无量百千万亿梵天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大梵天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少光天。复有无量百千万亿无量光天。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光耀天。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少净天。复有无量百千万亿无量净天。复有无量百千万亿遍净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一一天众共来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净居诸天。及大自在天子。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无量百千万亿龙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夜叉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乾闼婆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紧那罗王。复有无量百千万亿摩睺罗伽王等。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无量阿僧祇人非人等。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无量百千万亿优婆塞优婆夷。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山神。树神。草木等神。及弥楼。摩诃弥楼。目真邻陀。摩诃目真邻陀。雪山。铁围等诸山神。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小海大海小江大江湖池等神。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村邑国城诸神。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龙神夜叉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住处诸神。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以佛神力悉无迫迮。复有百千万亿月天子。复有百千万亿日天子。一一天子。各将大眷属。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复有阿?达多大龙王。来至佛所。礼拜供养听受正法。

尔时世尊,光明照耀过诸大众。如月十五日。圆满明净无诸雲翳。光明照耀过於众星。如是世尊光明照耀。过於一切释梵诸天。佛身不动如须弥山王。尔时文殊师利童子菩萨。谓伏一切诸盖菩萨摩诃萨言:佛子。此如来身安住不动。如是语已,伏一切诸盖菩萨摩诃萨。复语文殊师利言:於此众中。有人见佛欲出家逾城。或有见佛已出家。或有见佛已修苦行。或有见佛向菩提树。或有见佛已坐道树。或有见佛为无量无数魔所围绕。或有见佛已破魔军。或有见无量无数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释梵诸天。说如是言愿如来胜。或有见佛为帝释所请。或有见佛为梵王所请。或有见佛为四天王所请。或复有人。於此众中。见佛为我说布施法。有见为我说持戒法。有见为我说忍辱法。有见为我说精进法。有见为我说禅定法。有见为我说智慧法。有见为我说方便法。有见为我说於愿法。有见为我说声闻法。有见为我说缘觉法。有见为我说菩萨法。有见为我说地狱生法。有见为我说饿鬼生法。有见为我说畜生生法。有见为我说人生法。有见为我说四天王生法。有见为我说三十三天生法。有见为我说焰摩天生法。有见为我说兜率陀天生法。有见为我说化乐天生法。有见为我说他化自在天生法。有见为我说梵天生法。有见为我说转轮王生法。或复有人。於此众中。见於如来身长二寻。或见佛身长一句卢舍。或见佛身长二句卢舍。或见佛身长一由旬。或见佛身长十由旬。或见佛身长千由旬。或见佛身长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千由旬。或见佛身长百千由旬。或见佛身长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千由旬。或见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或见佛身过於数量百千由旬。或见佛身紫金之色。或见佛身宝琉璃色。或见佛身因陀罗青摩尼宝珠色。或见佛身大青摩尼珠色。或见佛身火光摩尼宝珠色。或见佛身摩尼宝莲华色。或见佛身过帝释摩尼宝珠色。或见佛身金刚光明宝摩尼色。或见佛身一切天宝光摩尼色。或见佛身日月光明摩尼宝色。或见佛身水精摩尼宝色。或见佛身自在天王宝摩尼色。或见佛身一切光明聚宝摩尼色。或见佛身师子鬛毛宝摩尼色。或见佛身师子幢宝摩尼色。或见佛身海住清净庄严遍光明宝摩尼色。或见佛身如意宝摩尼色。文殊师利。是诸众生。见如来身。闻所说法。入如来行。至佛境界。彼诸众生。各见如来。同其所行文殊师利。於东方不可数量不可思议不可称说世界布满。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四天王人非人等。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不可数量不可思议。不可称说布满。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梵四天王人非人等。大众充满。如竹林园。如甘蔗园。如稻麻园。文殊师利。若诸众生得见如来,则可教化。彼诸众生。在如来前。去一寻住。瞻仰如来。是时众生随见如来。现四威仪各住其前。文殊师利。若以说法成熟众生。彼诸众生皆闻说法。文殊师利。若以行成熟众生。彼诸众生唯见佛行。文殊师利。如来所现。无异功用。无异思惟。随众生性。自见不同。文殊师利。如十五日夜。阎浮提人。各见月现。在其上。月不作意我现其上。亦不作意令其得见。何以故?不共法故。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於大众中。众生皆见各在其前。佛不作意我现其前。亦不作意令彼见我。应受化者随其自见。何以故?不共法故。文殊师利。如最胜水精摩尼宝珠。随种种衣成种种色。若珠置在黄衣之上。珠成黄色。置赤衣上。珠成赤色。置青衣上。珠成青色。此摩尼珠。亦不作意亦不思惟令成异色。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是由众生故现种种色。若诸众生应见金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身黄金色。若应见水精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水精摩尼珠色。应见真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真珠之色。应见因陀罗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因陀罗摩尼珠色。应见大青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大青摩尼珠色。应见一切光明聚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一切光明聚摩尼珠色。应见师子鬛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师子鬛摩尼珠色。应见师子幢上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师子幢上摩尼珠色。应见海住清净庄严普光明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海住清净庄严普光明摩尼珠色。应见以电灯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电灯摩尼珠色。应见水清净摩尼珠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水清净摩尼色。文殊师利。若有众生。应见如来。以帝释梵天四天王色而受化者,即见如来。帝释梵天四天王色。如是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至无色界。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随以身相而受化者,彼诸众生皆见如来有种种相。如来亦不作意分别。此众生愿见我金色者,莫令见我水精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水精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金色。此众生愿见我水精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真珠色。此众生愿见我真珠色者,莫令见我水精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因陀罗摩尼珠色。莫令见我大青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大青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因陀罗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一切光明聚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师子鬛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师子鬛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一切光明聚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师子幢上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海住清净庄严普光明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海住清净庄严普光明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师子幢上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电灯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水清净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水清净摩尼珠色者,莫令见我电焰摩尼珠色。此众生愿见我帝释梵天四天王色者,莫令见我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等色。此众生愿见我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等色者,莫令见我帝释梵天四天王色。如来不作意思惟以无功用。亦不分别以成其事。文殊师利。如自在王摩尼宝生处。是处不生铁。及诸众具亦不得生。自在王摩尼宝。亦不作意。是处我生铁及众具不应得生。文殊师利。是处自在王摩尼宝自生。是处终不生铁。及诸众具亦不得生。文殊师利。如是佛境界处。如来生处。尼乾外道亦不得生。诸邪见等亦不得生。一切诸乱亦不生。五逆亦不生。十不善道亦不生。制法亦不生。日月光明亦不生。帝释梵天四天王等诸天光明亦不生。诸宝摩尼光明亦不生。火光明亦不生。电光明亦不生。一念半念。一月半月。一年半年数亦不生。文殊师利。如来虽复成就众生。不作思惟。心无功用一切成就。文殊师利。如人为大青摩尼宝珠光明所触。彼人即成大青摩尼宝珠色。大青摩尼宝珠不作意思惟。若人为如来智慧光明所触。彼人即成一切智色。如来亦不作意思惟心无功用。文殊师利。如水精摩尼珠。善磨莹之。随所安处。以为庄严或庄严足。或庄严手或庄严头。或庄严颈。随庄严处。皆大光明。诸庄严具悉随光明。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行四威仪随所住处。如来光明。彼亦光明如来不作思惟心无功用。文殊师利。如地安住一切诸种种草木药树。悉得增长。地不作意思惟分别。文殊师利。如来安住一切众生。善根增长。如来亦不作意思惟心无功用。文殊师利,犹如大雲普覆大地。於一切种。降一味雨。令诸草木成种种味。成种种色。雲不作意思惟分别。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於十方世界。以佛身雲普覆众生种种善根。种种诸愿。种种心解脱。种种住解脱。降大法雨。令种种善根。种种诸愿。种种心解脱。悉得增长。如来亦不作意思惟。我令增长此众生声闻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缘觉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佛智慧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四天王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三十三天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焰摩天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兜率陀天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化乐天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他化自在天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乃至五净居天生善根。文殊师利。如来不作意分别。我令增长此众生种种王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人生善根。我令增长此众生富贵生善根。文殊师利。如来虽不作意分别。利益事成。如其愿。如其意。如其乐。善根成就。於一切处恒行舍心。无有思惟无有分别。文殊师利。如日初出。放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光。除阎浮提一切诸闇。光不作意我令闇灭。虽无思惟日用得成。文殊师利。佛日初出。放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智慧光明。灭邪见闇。除如来应现为成熟众生。文殊师利。如来亦不作意分别。我灭众生邪见烦恼。不以功用如来事成。文殊师利。又如幻师现种种事。不以功用不以思惟。所作幻事自然而成。所为幻事不可言说不生不灭。无字无声无性无相。不可思议不去不来无等无对。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众生。行四威仪一切处现。而此如来不可言说。不生不灭无字无声无性无相不可思议。不去不来无等无对与法界等。文殊师利。如日於须弥四洲。众生各各异见。有见日出。有见日入。有见正中。有见中夜。日不作意思惟分别。因须弥故。四洲世界现种种事为见不同。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於一众处。令诸众生各各异见。有见如来当得作佛。有见如来当入涅槃。有见如来已得成佛。有见如来已般涅槃。有见如来正法兴隆。有见如来正法衰灭。有见如来或十二十至四十年说法。有见如来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亿百千不可说劫已入涅槃。文殊师利。如来亦不作意分别。由众生故自见不同。文殊师利。如阎浮提大风吹动。东方草木一时皆伏。西方草木一时皆起。如是随方起伏种种不同。而此草木亦不作意思惟。由风吹故令现种种。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由诸众生於无数劫现四威仪。若诸众生缘於如来。生诸行者,断无数劫地狱饿鬼畜生阎魔王生。若有众生一念作意缘如来者,所得功德无有限极。不可称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大菩萨。悉得不可思议解脱定。不能计挍得其边际。文殊师利。如日从大海出。放无数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光。现城邑聚落。灭诸闇乾湿泥。生草木成众事。然後行动。日不作意思惟分别。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从生死海出。住於数量。放无数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智慧光明。现於十方一切世界。除无明闇。乾烦恼泥。令生善根。成就一切於本处不动。如来亦不思惟分别。而一切皆成。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十方世界微尘等诸佛及声闻众。施百味饮食及微妙天衣。日日不废。满恒河沙劫彼诸如来悉入涅槃。为一一佛。於十方世界一一世界。起尘数塔阎浮檀金为塔。电光摩尼宝珠以布其地。一切光明聚摩尼宝珠为基。真摩尼宝珠为幡。自在摩尼宝珠为网。覆其上造如是塔。宝繖遍覆大千世界。一一幢衣。一一幡华。一一诸香王自在。一一摩尼宝珠。一一如意摩尼宝珠。其数如雲。散以供养。一日三时日日不废满恒沙劫。复教无数无量众生。设诸供养。如上所说文殊师利。若有一善男子一善女人。信此如来功德智慧不可思议境界。度脱众语言法。所得功德胜彼无量。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信此言说能令满足不可称量百千亿那由他波罗蜜。能知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佛游戏处。能破无数憍慢之山。能倒无数嫉妒之幢。能乾无数渴爱之河。能度无数生死之海。能断无数魔王之绳。能胜诸日月帝释梵天王等光明。能从佛境界至诸佛境界。能度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生。令得值佛。与菩萨俱亦能得海印三昧。现一切界无过三昧。一切诸法自在三昧。一切法入三昧。无行庄严三昧。宝生三昧。作游戏三昧。莲华庄严三昧。破虚空三昧。随行一切世间三昧。法华三昧。境界自在三昧。大嚬申三昧。心行自在三昧。师子嚬申三昧。日等三昧。无边转三昧。随流行三昧。金刚缘三昧。金刚幢三昧。金刚喻三昧。金刚三昧。持地三昧。山等三昧。弥楼幢三昧。宝藏三昧。心自在三昧。一切众生心自在三昧。一切诸行境界行三昧。深密方便三昧。种种乐说三昧。无观三昧。观一切诸法三昧。游戏三昧。一切通行三昧。胜魔境界三昧。现一切色三昧。修身三昧。随一切法则三昧。智慧灯三昧。作证菩提光明三昧。说四无碍三昧。入一切行功德三昧。一切分别说三昧。寂静分别神通三昧。首楞严三昧。大深不量海水岸三昧。得如是等无数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复得无边佛身色众具陀罗尼。智慧陀罗尼。清净音声陀罗尼。无尽藏陀罗尼。无边转陀罗尼。海印陀罗尼。莲华庄严陀罗尼。不著入门陀罗尼。度分别辩陀罗尼。佛庄严受持陀罗尼。得如是等阿僧祇百千万亿那由他陀罗尼。到一切胜行。到一切诸法不由他知。到一切诸法无疑。复得阿僧祇百千佛游戏。复得诸胜行方便。文殊师利。如须弥山。於一切山。光明殊特。如是若菩萨信此言者,於一切善根光明。最为殊胜。是时文殊师利童子,语伏一切诸盖菩萨言:佛子。更有馀胜法。是菩萨信乐处。若菩萨能信者,得无量胜功德不。伏一切诸盖菩萨言:有五法。是菩萨信乐处。得无量胜功德。云何五法。一者信一切诸法无对不生不灭不可说。二者信过阎浮提微尘诸行威仪事。如来不以功德不以思惟。念念自生。三者信常成熟众生。於恒沙劫久已成佛。四者信从然灯佛来乃至得佛中间所作是佛境界。无边劫来久已得佛现行此事。五者信灭释种示现此事。成熟众生是佛境界。文殊师利。此谓五法。是菩萨所信。得无边胜功德。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日日中以百味食及微妙衣。施得六通及八解脱诸阿罗汉满恒沙劫。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一日之中。施一缘觉。如上供养。胜於前人所得功德。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十方世界。起於塔寺如微尘数。於一一世界。真阎浮檀金。电灯摩尼宝布地。一切光明聚摩尼宝为基。真珠摩尼宝为幡盖。牛头栴檀以涂其地。自在王摩尼宝为网覆上安置。海清净普光明庄严摩尼宝为柱。师子鬛摩尼珠为板覆上。师子幢上摩尼宝为窗牖。悬诸幡盖。无量百千缘觉所住。日日施与百味饮食及上妙衣。经恒沙劫。文殊师利。若有一善男子善女人。闻佛者,闻世尊者,闻如来者,闻一切智者,此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胜彼无量不可计数。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为佛造像。或以彩画。或用泥木。其人所得功德。复胜於彼无数不可计量。何况复以香华幡盖种种供养。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归依如来。一日守护如来禁戒。是人所得功德。复胜於彼无量无数不可称计。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以百味食百种妙衣。施於十方一切诸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经恒沙劫。彼诸如来入於涅槃。为一一如来。於十方界微尘数等。起诸宝塔。一一宝塔纵广如四天下。庄挍具足。以真阎浮檀金灯摩尼宝布地。一切光明聚摩尼宝为基。真珠摩尼宝为幡盖。牛头栴檀以涂其地。自在王摩尼宝为网覆上。又以宝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复以诸幡华其数如雲。复以种种上妙妓乐。供养於塔。文殊师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信此经如来功德智慧不可思议。乃至以一揣食。施於畜生。是人所得功德。复胜於彼不可数量。文殊师利。若有菩萨。信於修多罗。如前所说,而为供养。若有菩萨信此经法。复见馀人信此法者,生大欢喜发踊跃心。起恭敬意。奉迎合掌礼拜问讯。随所能办以为供养。此人功德。复胜於彼无量无边不可称计。何以故?以此功德能生佛智。世尊所印。文殊师利闻此言已,皆大欢喜。及诸菩萨声闻大众。天人阿修罗迦楼罗等。皆悉随喜顶礼而退。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杨家将
佚名
《杨家将》是一部广为流传的英雄传奇系列故事,演绎了北宋时期杨家四代人在北疆坚守、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故事围绕著名将领杨业及其子杨延昭等人展开,描绘了他们与辽国的斗争以及忠臣与奸臣之间的权力博弈。作品通过话本、戏剧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故事情节,形成了一系列经典角色,如八贤王、高俅、包拯等,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英勇无畏的精神。杨家将的故事不仅在文学中得以传承,还影响了众多影视作品,展现其历久弥新的魅力。
阿弥陀佛说咒
佚名
《阿弥陀佛说咒》是一部经典的佛教咒语,旨在帮助信众念诵与修行,获得心灵的平和与智慧。咒文通过恳求阿弥陀佛的加持与庇佑,将信众的愿望寄托于菩萨之上,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与敬仰。持诵此咒能消除恶业,祈求往生极乐世界,带来内心的宁静与解脱。适合所有寻求灵性成长与救赎的信士,体现了佛教教义的深刻思想与精髓。
禅要经
佚名
《禅要经》是一本探讨修行与内观的经典作品,作者以深刻的智慧引导修行者关注身心的本质。书中提到,修行者应当除去六欲,认识到身体的不净,透视生死轮回的苦痛,进而达到内心的宁静。通过观察自身的“死尸”状态及其臭恶,修行者能生起厌离之心,趋向解脱。作者强调反思与自省的重要性,劝导人们远离贪欲,珍视修道的机会。此书不仅具启发性,更是修心经历的重要指南,鼓励人们以智慧和勇气面对生命的无常。
礼记
佚名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之一,汇集了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与论述。其文章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世儒者创作,旨在解释与阐述《仪礼》。该书分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成为现代通行版本。全书体裁涵盖散文,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探讨规章制度,还涉及仁义道德,形成了一部深刻的教科书。著名篇章如《大学》、《中庸》、《礼运》均阐明了理想的社会状态和道德观念,至今影响深远。
大方广如来藏经
佚名
《大方广如来藏经》是佛教经典,聚焦于如来藏的深奥法理。文中描述了佛陀在灵鹫山与众多菩萨及信徒的教导,展现了如来智慧的普遍性和深邃性。通过莲花的比喻,揭示了烦恼与内在佛性之间的关系,强调无论外在条件如何,所有有情众生内心都有如来藏。经典内容深刻,极大地鼓励信众超越自我,与法相应,达到觉悟。其教义传达了对所有众生的慈悲和宽恕,帮助信众发现自身的佛性,以追求解脱和涅槃。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梵摩渝经
支谦
《梵摩渝经》由支谦翻译,讲述了佛陀与其弟子们在随提国的教化故事。梵摩渝是一位年长的沙门,博览群书,听闻佛陀的神圣,在心中充满崇敬。最后,他亲自前往请教佛陀,见到佛的三十二相时,深感震撼与喜悦。在佛的教导下,他领悟了无上正真觉之道,并成为一位虔诚的信士,承诺奉行佛法,离苦得乐。该经文展现了佛的智慧及佛教教义的深邃,引导信徒在灵性修行中净化自心。
拔陂菩萨经
初异
《拔陂菩萨经》是由初异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主要讲述了拔陂菩萨与如来佛在罗悦祇竹园的教诲。书中描述了密集的法会场景,各类众生,包括比丘、菩萨、天王及龙王等,齐聚佛前,共同聆听教义。佛法阐述了菩萨应具备的坚定信念、精进修行以及无私的慈悲心。特别强调通过不断的善行与修行,菩萨能够获得果位,并在未来成就正觉。此经旨在引导信徒理解佛法的深邃,坚定修行的信念,最终达到涅槃的境地。
般泥洹後灌腊经
法护
《般泥洹後灌腊经》由西晋竺法护翻译,记录了佛陀在舍卫国的教诲。阿难向佛请教在佛陀般泥洹后,四众弟子如何应对灌腊法事。佛陀强调,灌腊不仅是对死者的福愿,更是对现世施予的考验,行为必须诚实、无私,尤其是在施舍中不可私占。贪心之人将承担五种罪业,后世受到恶果。此经教导众生要心存善念,行善积德,以解脱生死苦难,铭记佛法的真实与重要。
差摩婆帝授记经
菩提流支
《差摩婆帝授记经》由菩提流支翻译,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描述了佛陀在王舍城的教法活动。经文中,佛陀与弥勒菩萨一同前往王宫,王夫人差摩婆帝虔诚礼敬。她以偈答复佛陀,谈及她种下的福德树及其果实,表达了修行佛法的信念和对利益众生的渴求。佛陀称赞她的善行,并预言她未来将成为佛陀“功德宝胜如来”。这部经典不仅传递了深刻的教义,也体现了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核心理念。
法海经
法炬
《法海经》由西晋沙门法炬翻译,记录了佛陀与大比丘众在瞻波国集会时的教导和交流。故事围绕佛陀为何不在众僧面前说戒展开,强调了僧众的清净性及戒行的重要性。比丘目连在观察中发现比丘中有不净者,提出清理众席,使得佛陀终于能够传授戒律。之后,佛陀告知比丘们,未来的戒律应由他们自我践行,强调僧法的八德,指引弟子们追求清净与和谐。该经文突出戒律的重要性和僧众的自律意识,为修行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