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鬼报应经

作者:佚名
《饿鬼报应经》通过尊者目连与各个饿鬼的对话,揭示了因果法则。每个鬼的痛苦皆由其生前的恶行所致。目连指出,他们生前的贪婪、残忍和不慈悲导致了今生的各种可怕折磨,如头痛、疮烂、极度饥渴等。每当鬼魂询问痛苦的原因,目连都详细解答,让他们意识到因果关系,进而引发忏悔之心。此经文强调修德的重要性,通过忏悔,饿鬼们希望能减轻痛苦,获得解脱之道。

正文

失译附东晋录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一鬼问言:我常苦头痛。不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本为人时,不能修忍。以杖打众生头。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常疮痛。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无有慈心。焚烧山野。残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举身疮烂。不可堪忍。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喜燂猪羊。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食无足。初不得饱。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虽饭众生。恒令不足。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常苦头痛。治之叵差。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敬道德。加以骂辱。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生男女。尽皆端正可爱。而皆早死。念无断绝。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喜啖肉。杀故促命。喜故痛毒。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敬夫主。邪淫无礼。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常头痛。而男根疮烂。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於塔庙清净之处行淫。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得此身。粗涩不净。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尊有德。轻贱善人。而以沙土。掷坌沙门。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食不啻一斛。而常不足。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本作比丘。为僧求物。而以自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形。脚肿项癭。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使人及诸畜生。负重无道。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患热渴。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喜好渔猎。以所得鱼。投之沙土。令其苦死。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狂痴无智。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以酒施人。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所生子。皆反啖我。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修孝养。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食常吐。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有人中後索食。汝瞋骂而与。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今一生资财无乏。而乐著弊衣。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虽好布施。施後寻悔。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一形。恒倚巷陌。宿无常处。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客来投止。而不安隐。见他容止。而复瞋骂。今受华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得此形。非男非女。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而无慈心。好犍六畜。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得此身。躄不能行。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好行无道。拘系人兽。令不得行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此一身常患热渴。行见恒河。清凉美好。入中洗浴。冀得凉乐。以除热苦。方入其中。举身烂坏。渴欲饮之。一口入咽。五藏焦烂。饥肉离骨。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好为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毁或誉。自称有德。以动人心。以求利养。又於父母兄弟宗亲。谄伪不实。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受苦亿倍。说不可尽。一鬼问言:我受身以来常有恶狗。体大牙利。两目赫赤昼夜常来而啖我身。命未尽顷肉寻复生。复受此苦。痛不可忍。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天祠主。於天祠中。取牛羊血。以祀於天。自食其肉。语众人言:汝等祀天。大得吉利。作诸恶邪。以惑百姓。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在不净中。举身涂漫。有所啖食。皆是不净。恒受此苦。不能得离。臭恼缠身。忧患叵计。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婆罗门。不信佛法。不乐供养沙门道人。若来乞求。恒不欲见。时有一道人来从汝乞。汝作是念。当作方便令不复来。即取钵盛屎著下。以饭覆上。将与道人。道人得已,还至本处。持著一面。净洗手讫。坐而执钵。手取欲食。钵中不净。臭不可近。以是因缘。受此臭恼。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常吞热铁丸。身体烂坏。苦不可言: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处处舌出。有自然斧。而斩截之。如是无数。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小道人。为僧所差。取冷净水。作石蜜浆。分与众僧。石蜜坚大。打取少许。盗食一口。盗僧物故。今受华报果在地狱。吞注洋铜。苦不可言: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苦饥饿。往至厕上。欲取屎食。厕上有大力鬼。以杖打我。初不得近。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曾作道人。为佛图主。吝护僧物。不以好食供养众僧。常以粗恶与之。或时时欲作好食。客比丘来。便止不作。待去乃设。恶心慳惜。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腹大如瓮。馀身分皆小。咽如细针孔。不得下食。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聚落主。自恃豪强。欺人民。常以无道。索人饮食。以苦百姓。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肩上有铜瓶。满中洋铜。手捉一杓。以酌取之。自灌其头。举身焦烂。如是无数。苦痛无量。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出家修道。知僧饮食。以一酥瓶。藏著馀处。客道人来而不与之。客去出酥行与旧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隐匿僧物。与不平等。以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受苦难计。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有人来。持诸刀锯。割剥我身。又破其腹。出其五藏。肉尽筋断。痛不可忍。须臾之间。肉生平复。寻复来割。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婆罗门。不信正法。常生邪见。奉事天神。恒以牛羊祷祠。以是罪故。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有人来。持诸刀锯。割剥我身。又破其腹。出其五藏。肉尽筋断。苦切叵忍。须臾之间。肉生平复。寻复来割。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常作魁脍主。知杀人无有慈心。叹喜行之。有如是罪。故得此恶。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两腋下恒有热铁轮转。大热逼身两腋焦烂。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出家学道。与僧作种种饼。僧未下食。汝时贪心盗取僧饼。藏著腋下屏处食之。以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受苦难量。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有自然赤铁丸。从空中下。入口至腹。或从左出右入。或从右出左入。举身焦烂。痛切无量。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出家为沙弥。为僧煮菴罗果。僧中行之。至和上前。辄长与七枚。以是因缘。得如是恶。今受华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意欲行来。发动回还,犹如旋风。初不得前。愁恼闷苦。不可称计。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卜问师。诡诳他人。令心罔惑。或喜或怖。皆不真实。由此因缘。得如是恶。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内常有热。犹怀汤火。复来烧煮。苦痛万端。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国王第一夫人。时王贵敬小夫人。汝常生嫉心。作恶方便。求欲杀之。伺其卧时。煮酥令热。注著腹上。其人得此苦痛无量。遂便命终。由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言我受此身。性多恐怖。常畏人来。收闭系缚。枷锁楚毒。初无欢心。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好行邪淫。犯人妇女。常畏发觉。心不自宁。今受花报果在地狱。或卧铁床或抱铜柱。如是之苦。不可称计。一鬼问言:我受此身。自然热铁。而有笼网。缠络我身。烧热焦烂。痛毒叵言: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常持罝网。杀诸鱼兽。笼取飞鸟。以是因缘。得如是苦切。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无有手足。如一肉。在於旷野。狐狼虎豹。雕鹫众鸟。竞来搏撮。争共食之。苦痛叵言: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恶方便。若己若他。妊身之时,即便与药。令胎消化。由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又三鬼一时来问言:我受此身。常有铁钉。从空中下。钉我身上。入肌破骨。痛毒彻髓。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一人作马师。一人作牛师。一人作象师。苟贪他财。针刺无道。使受痛苦。而不除痛。由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无有头首。眼耳鼻口。尽在胸前。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若见杀人。与之捉头。欢喜而挽。无有慈心。由是因缘。得如是身。今受花报果在地狱。目连答诸鬼已,皆生敬心。走前忏悔。目连见其欢喜。更为说法。诸鬼闻已,皆大欢喜。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佛说阿鸠留经
佚名
《佛说阿鸠留经》讲述了富有的贾客阿鸠留对于后世生的怀疑及其转变。在一次旅途中,阿鸠留与五百人遭遇饥渴,绝望中遇到一位神秘男子,获得饮食和珍宝。男子揭示自己是阿鸠留前世因善心而得的果报,令他意识到作善与恶的后果。阿鸠留受此启发,回乡布施众人,积累德行,最终得以升天。此经强调信仰与善行的重要性,展现了因果法则的力量。
周礼
佚名
《周礼》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作,成书于战国时期,传为周公旦所著,记录了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全书分为六篇,涵盖政治、军事、教育、祭祀、法律等领域,展示了古代官制的全面结构。尽管其真实性受到历代学者的争议,但近现代出土文物的发现为其可信性提供了支持。《周礼》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解析儒家文化与古代社会组织的重要文献,也体现了历史变迁中礼制的演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礼》与《仪礼》、《小戴礼记》被并列为“三礼”。
小尔雅
佚名
《小尔雅》是汉代孔鲋编著的训诂学著作,旨在解释古书中的词语,仿照《尔雅》的形式。原书失传,现存版本则摘录自《孔丛子》,共分为十章,涵盖了广泛的词汇和用法。在《小尔雅》中,孔鲋将古代的度量衡与现实相结合,发现诸多值得考证的内容。尽管汉代对经典的解释尚显不足,但该书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训诂资料。其文虽非旧本,但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禅要经
佚名
《禅要经》是一本探讨修行与内观的经典作品,作者以深刻的智慧引导修行者关注身心的本质。书中提到,修行者应当除去六欲,认识到身体的不净,透视生死轮回的苦痛,进而达到内心的宁静。通过观察自身的“死尸”状态及其臭恶,修行者能生起厌离之心,趋向解脱。作者强调反思与自省的重要性,劝导人们远离贪欲,珍视修道的机会。此书不仅具启发性,更是修心经历的重要指南,鼓励人们以智慧和勇气面对生命的无常。
大方广如来藏经
佚名
《大方广如来藏经》是佛教经典,聚焦于如来藏的深奥法理。文中描述了佛陀在灵鹫山与众多菩萨及信徒的教导,展现了如来智慧的普遍性和深邃性。通过莲花的比喻,揭示了烦恼与内在佛性之间的关系,强调无论外在条件如何,所有有情众生内心都有如来藏。经典内容深刻,极大地鼓励信众超越自我,与法相应,达到觉悟。其教义传达了对所有众生的慈悲和宽恕,帮助信众发现自身的佛性,以追求解脱和涅槃。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乘百福相经
地婆诃罗
《大乘百福相经》由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探索佛教的深刻教义。经文描绘了佛陀在舍卫国普妙宫中与大比丘僧和无央数菩萨的教化场面,文殊师利菩萨请求佛陀解释如来的福德力量。佛陀逐一阐述了一切众生福德的差异,强调如来福德的无量无边与不可思议。同时,这部经典也揭示了如来身相的殊胜,完美无瑕,通过不同层次的福德引导众生通向觉悟。通过此经,信众能更深入理解佛法的广博与深邃。
鞞摩肃经
求那跋陀罗
《鞞摩肃经》是由求那跋陀罗于宋代翻译的佛教经典,主要讲述了比丘鞞摩肃与世尊之间的对话。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鞞摩肃向世尊请教色的妙处,开始质疑色与光明的真正价值。随着对色与光的探讨,他逐渐认识到世间种种欲望的虚幻与无常。在世尊的教导下,他经历了内心的转变,最终决心学习佛法,成为比丘并达成阿罗汉果位。此经深刻揭示了佛教对欲望与真理的看法,体现了涅槃的智慧。
阿难七梦经
无兰
《阿难七梦经》是由东晋天竺法师竺昙无兰翻译的一部经典著作。故事围绕阿难在舍卫国的七个梦境展开,这些梦象征着未来五浊恶世的景象和佛教法理的预示。梦境中包含了火焰、星宿消失、比丘堕落、邪见盛行等寓意,揭示了信仰与道德的堕落。佛陀在面对阿难的忧虑时,传达了梦境的真正含义以及对未来世道的预警,鼓励他要心存正念,修身持德,抵抗恶世之扰。此经文不仅富含哲理,更让人反思现代社会的道德与信仰变迁。
大方等如来藏经
佛陀跋陀罗
《大方等如来藏经》由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翻译,主要阐述如来藏的深奥意义。经中佛陀在王舍城的讲堂,和广大菩萨及天龙夜叉等众生一起探讨众生内在的佛性。佛通过丰富的譬喻,如莲花、岩树蜜以及真金等,阐述众生身内本具的如来藏,虽被烦恼覆盖,但其本质永恒不变。最终,佛鼓励众生修习如来藏法,去除烦恼,迅速成就正觉,广利众生。此经强调信仰与实践的重要性,为心灵的觉醒和道德提升提供了指导。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
无兰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是东晋三藏竺昙无兰的经典翻译,讲述了一位采花人因偶遇佛陀,而不顾王命,宁愿舍身以花奉佛的故事。在采花过程中,采花人深刻意识到佛法的珍贵,选择以花散佛,展现出无私的信念与菩萨精神。即使面临王的惩罚,他依然坚定地追求真理,最终获得佛陀的加持,受授大乘法名为“妙华如来”。此故事传达了对佛法追求的虔诚与忠诚,以及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守信念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