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鬼报应经

作者:佚名
《饿鬼报应经》通过尊者目连与各个饿鬼的对话,揭示了因果法则。每个鬼的痛苦皆由其生前的恶行所致。目连指出,他们生前的贪婪、残忍和不慈悲导致了今生的各种可怕折磨,如头痛、疮烂、极度饥渴等。每当鬼魂询问痛苦的原因,目连都详细解答,让他们意识到因果关系,进而引发忏悔之心。此经文强调修德的重要性,通过忏悔,饿鬼们希望能减轻痛苦,获得解脱之道。

正文

失译附东晋录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一鬼问言:我常苦头痛。不知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本为人时,不能修忍。以杖打众生头。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常疮痛。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无有慈心。焚烧山野。残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举身疮烂。不可堪忍。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喜燂猪羊。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食无足。初不得饱。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虽饭众生。恒令不足。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常苦头痛。治之叵差。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敬道德。加以骂辱。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生男女。尽皆端正可爱。而皆早死。念无断绝。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喜啖肉。杀故促命。喜故痛毒。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敬夫主。邪淫无礼。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常头痛。而男根疮烂。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於塔庙清净之处行淫。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得此身。粗涩不净。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尊有德。轻贱善人。而以沙土。掷坌沙门。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食不啻一斛。而常不足。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本作比丘。为僧求物。而以自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形。脚肿项癭。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使人及诸畜生。负重无道。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患热渴。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喜好渔猎。以所得鱼。投之沙土。令其苦死。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狂痴无智。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以酒施人。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所生子。皆反啖我。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不修孝养。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食常吐。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有人中後索食。汝瞋骂而与。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今一生资财无乏。而乐著弊衣。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虽好布施。施後寻悔。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一形。恒倚巷陌。宿无常处。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客来投止。而不安隐。见他容止。而复瞋骂。今受华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得此形。非男非女。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而无慈心。好犍六畜。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得此身。躄不能行。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好行无道。拘系人兽。令不得行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此一身常患热渴。行见恒河。清凉美好。入中洗浴。冀得凉乐。以除热苦。方入其中。举身烂坏。渴欲饮之。一口入咽。五藏焦烂。饥肉离骨。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好为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毁或誉。自称有德。以动人心。以求利养。又於父母兄弟宗亲。谄伪不实。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受苦亿倍。说不可尽。一鬼问言:我受身以来常有恶狗。体大牙利。两目赫赤昼夜常来而啖我身。命未尽顷肉寻复生。复受此苦。痛不可忍。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天祠主。於天祠中。取牛羊血。以祀於天。自食其肉。语众人言:汝等祀天。大得吉利。作诸恶邪。以惑百姓。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在不净中。举身涂漫。有所啖食。皆是不净。恒受此苦。不能得离。臭恼缠身。忧患叵计。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婆罗门。不信佛法。不乐供养沙门道人。若来乞求。恒不欲见。时有一道人来从汝乞。汝作是念。当作方便令不复来。即取钵盛屎著下。以饭覆上。将与道人。道人得已,还至本处。持著一面。净洗手讫。坐而执钵。手取欲食。钵中不净。臭不可近。以是因缘。受此臭恼。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常吞热铁丸。身体烂坏。苦不可言: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处处舌出。有自然斧。而斩截之。如是无数。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小道人。为僧所差。取冷净水。作石蜜浆。分与众僧。石蜜坚大。打取少许。盗食一口。盗僧物故。今受华报果在地狱。吞注洋铜。苦不可言: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苦饥饿。往至厕上。欲取屎食。厕上有大力鬼。以杖打我。初不得近。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曾作道人。为佛图主。吝护僧物。不以好食供养众僧。常以粗恶与之。或时时欲作好食。客比丘来。便止不作。待去乃设。恶心慳惜。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腹大如瓮。馀身分皆小。咽如细针孔。不得下食。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聚落主。自恃豪强。欺人民。常以无道。索人饮食。以苦百姓。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肩上有铜瓶。满中洋铜。手捉一杓。以酌取之。自灌其头。举身焦烂。如是无数。苦痛无量。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出家修道。知僧饮食。以一酥瓶。藏著馀处。客道人来而不与之。客去出酥行与旧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隐匿僧物。与不平等。以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受苦难计。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有人来。持诸刀锯。割剥我身。又破其腹。出其五藏。肉尽筋断。痛不可忍。须臾之间。肉生平复。寻复来割。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婆罗门。不信正法。常生邪见。奉事天神。恒以牛羊祷祠。以是罪故。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有人来。持诸刀锯。割剥我身。又破其腹。出其五藏。肉尽筋断。苦切叵忍。须臾之间。肉生平复。寻复来割。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常作魁脍主。知杀人无有慈心。叹喜行之。有如是罪。故得此恶。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两腋下恒有热铁轮转。大热逼身两腋焦烂。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出家学道。与僧作种种饼。僧未下食。汝时贪心盗取僧饼。藏著腋下屏处食之。以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受苦难量。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常有自然赤铁丸。从空中下。入口至腹。或从左出右入。或从右出左入。举身焦烂。痛切无量。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出家为沙弥。为僧煮菴罗果。僧中行之。至和上前。辄长与七枚。以是因缘。得如是恶。今受华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意欲行来。发动回还,犹如旋风。初不得前。愁恼闷苦。不可称计。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卜问师。诡诳他人。令心罔惑。或喜或怖。皆不真实。由此因缘。得如是恶。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内常有热。犹怀汤火。复来烧煮。苦痛万端。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国王第一夫人。时王贵敬小夫人。汝常生嫉心。作恶方便。求欲杀之。伺其卧时。煮酥令热。注著腹上。其人得此苦痛无量。遂便命终。由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言我受此身。性多恐怖。常畏人来。收闭系缚。枷锁楚毒。初无欢心。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好行邪淫。犯人妇女。常畏发觉。心不自宁。今受花报果在地狱。或卧铁床或抱铜柱。如是之苦。不可称计。一鬼问言:我受此身。自然热铁。而有笼网。缠络我身。烧热焦烂。痛毒叵言: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常持罝网。杀诸鱼兽。笼取飞鸟。以是因缘。得如是苦切。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无有手足。如一肉。在於旷野。狐狼虎豹。雕鹫众鸟。竞来搏撮。争共食之。苦痛叵言: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作恶方便。若己若他。妊身之时,即便与药。令胎消化。由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又三鬼一时来问言:我受此身。常有铁钉。从空中下。钉我身上。入肌破骨。痛毒彻髓。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一人作马师。一人作牛师。一人作象师。苟贪他财。针刺无道。使受痛苦。而不除痛。由是因缘。得如是苦。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受此身。无有头首。眼耳鼻口。尽在胸前。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若见杀人。与之捉头。欢喜而挽。无有慈心。由是因缘。得如是身。今受花报果在地狱。目连答诸鬼已,皆生敬心。走前忏悔。目连见其欢喜。更为说法。诸鬼闻已,皆大欢喜。

佚名的其他作品

古籍诗词
不退转法轮经
佚名
《不退转法轮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法轮转动的深义及其与修行者心态的关系。经文强调坚定不移的信仰与修行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心念不退,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解脱与觉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教义,本经引导信众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与勇气。它不仅适合佛教徒修身养性,也是对心灵渴望成长与平静的读者的重要启示。无论身处何境,皆能从中获得力量与智慧。
尚书
佚名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汇编了多种体裁的文献,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帝王的言论和政令,还保存了尧、舜等上古历史的重要资料。历史上,《尚书》经历了今文与古文的争论,今文本由汉代的伏生整理,而古文本则受孔安国家族的影响。清华大学的竹简发现证明了古文尚书的伪造问题。《尚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其语言古奥难解,注释资料丰富,至今仍在广泛研究与探索中。
三十六计
佚名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经典之一,包含三十六个策略,起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时期。它汇集了古代军事思想与斗争经验,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书中的“计”依《易经》推演,贯穿了对立的哲理,强调灵活应对的智慧。《三十六计》不仅在战争中具有指导意义,也在生活和商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引用典故。通过这些经典计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智与策略的重要性。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佚名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是佛教经典,讲述了阿弥陀佛及其清净乐土的神秘法门。经文中提到,信众若能诚心受持阿弥陀佛名号,精勤修行,定能在临终时得见阿弥陀佛,并往生极乐世界。经中详细阐释了持咒的重要性与种种修法,强调正念与道德修行的重要性。此外,安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与诸菩萨的陪伴,给信众带来无限的希望与激励。此经引导众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激励人们心向往生的美好愿景。
月波洞中记
佚名
《月波洞中记》是宋代学者郑樵创作的一卷文献,收录于《通志·艺文略》。该书记述了老君在太白山月波洞的九篇文章,涵盖了相术相关内容。晁公武在《读书志》中也有提及,声称其源自唐代任逍遥在月波洞石壁上所见。该书在后世术家中鲜有引用,仅在《永乐大典》中存留一些信息。文中探讨的相法较为精细,且包含了古老的仙术理念。虽然篇名众多,但普遍学者认定原本仅为一卷,后来的附录尚未考证其真实性。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
天息灾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是一本由天息灾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录了文殊师利与佛陀的深刻对话。文本围绕四圣谛展开的思维,探讨众生在虚妄轮回中迷失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修持佛法获得解脱。文中阐明了如实观法的重要性,强调正念、正定及八正道的修行,以帮助修行者超越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此书不仅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文献,也为读者指引了通往解脱的智慧之路,吸引了无数信徒的关注和研习。
吴地记
陆广微
《吴地记》是陆广微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主要记载了吴国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及文化遗迹。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古至今吴国的疆域变迁、政权更迭及重要人物的事迹,同时描绘了吴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如姑苏台、虎丘山等著名地标。通过对吴国历史的梳理,展现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此书不仅是了解吴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与文化的珍贵文献。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
不空
《百千颂大集经》由不空大师翻译,探讨地藏菩萨的教义与智慧,强调清净心与法身的关系。文中以丰富的比喻阐述烦恼与清净的对立,指出烦恼如同隐藏明灯的瓶子,只有破除烦恼,法界才得以显现。同时,通过多种例子展示了法界的无自性,鼓励信众离开执著,直指真实的智慧。全经传达了成佛之道,重视修行与觉悟,呼唤众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最终实现灵性解脱与广大利他。
大乘四法经
实叉难陀
《大乘四法经》是由阐释者实叉难陀翻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讲述了文殊师利菩萨与善胜天子的对话,阐述菩萨应持有的四种心态与修行法门。文中强调了菩萨不仅要具备大悲和智慧,还需不断努力于众生的解救与成佛之路。经文中提到的“四事”包括:供养佛、度众生、不断三宝种、庄严佛刹功德。通过细致的法门教授,旨在引导修行者在追求菩提的过程中,关注自身内心的修持与成长,直至达成无上觉悟。
比丘听施经
无兰
《比丘听施经》由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翻译,讲述了比丘听施在舍卫国的修行困惑。因沉迷睡眠而对佛法产生怀疑,他向佛求教。佛指出,若不守护根门、节制饮食、警醒修行,将难以理解经法。佛以比喻阐明修行的重要,指出欲望与贪念的困扰,强调离欲和清净的修行才能通往解脱。最终,听施意识到修行的真义,倍感欣喜。《比丘听施经》传达了反思内心、克己奉心的重要理念,是佛教智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