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

作者:文康
《儿女英雄传》是清代作家文康创作的经典小说,描绘了安学海父子在官场的经历,揭示了腐败与黑暗。小说中的侠女十三妹,勇敢智勇双全,帮助落难贵族公子安骥,成为经典女性英雄。然而,随着情节发展,她逐渐变成循规蹈矩的贵妇,展示了封建对女性的压迫与限制,促使读者思考自由与束缚的关系。这是中国小说史上首部融合侠义与言情的作品,共40回。

目录

缘起首回 开宗明义闲评儿女英雄 引古证今演说人情天理第一回 隐西山闭门课骥子 捷南宫垂老占龙头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宪冤陷县监牢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风尘 一封书义仆托幼主第四回 伤天害理预泄机谋 末路穷途幸逢侠女第五回 小侠女重义更原情 怯书生避难翻遭祸第六回 雷轰电掣弹毙凶僧 冷月昏灯刀歼余寇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怜弱女 摘鬼脸谈笑馘淫娃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头 一双人偏寻根觅究第九回 怜同病解囊赠黄金 识良缘横刀联嘉耦第十回 玩新词匆忙失宝砚 防暴客谆切付雕弓第十一回 糊县官糊涂销巨案 安公子安稳上长淮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叙天伦 佟儒人姑媳祝侠女第十三回 敦古谊集腋报师门 感旧情挂冠寻孤女第十四回 红柳树空访褚壮士 青云堡巧遇华苍头第十五回 酒合欢义结邓九公 话投机演说十三妹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筹画 连环计深心作笔谈第十七回 隐名姓巧扮作西宾 借雕弓设局赚侠女第十八回 假西宾高谈纪府案 真孝女快慰两亲灵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变幻重重从容救死第二十回 何玉凤毁妆全孝道 安龙媒持服报恩情第二十一回 回心向善买犊卖刀 隐语双关借弓留砚第二十二回 晤双亲芳心惊噩梦 完大事矢志却尘缘第二十三回 返故乡宛转依慈母 圆好事娇嗔试玉郎第二十四回 认蒲团幻境拜亲祠 破冰斧正言弹月老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证明守宫砂 安老翁讽诵列女传第二十六回 灿舌如花立消侠气 慧心相印顿悟良缘第二十七回 践前言助奁伸情谊 复故态怯嫁作娇痴第二十八回 画堂花烛顷刻生春 宝砚雕弓完成大礼第二十九回 证同心姊妹谈衷曲 酬素愿翁媪赴华筵第三十回 开菊宴双美激新郎 聆兰言一心攻旧业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惊鼠窃魂 戆老翁醉索鱼鳞瓦第三十二回 邓九公关心身后名 褚大娘得意离筵酒第三十三回 申庭训喜克绍书香 话农功请同持家政第三十四回 屏纨裤稳步试云程 破寂寥闲心谈月夜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闱异兆 安公子占桂苑先声第三十六回 满路春风探花及第 一樽佳酿酾酒酬师第三十七回 志过铭嫌隙成佳话 合欢酒婢子代夫人第三十八回 小学士俨为天下师 老封翁蓦遇穷途客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诺义赒贫 矍铄翁九帙双生子第四十回 虚吃惊远奏阳关曲 真幸事稳抱小星禂

文康的其他作品

侠女奇缘
文康
《侠女奇缘》是清代作家文康创作的一部侠义公案小说,融合了《儿女英雄传》和《续儿女英雄传》中的故事。小说通过名门侠女何玉凤的复仇与侠义之旅,展现了正直与邪恶的较量,塑造了豪爽睿智的女英雄形象。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小说描绘了勇敢的侠客与清官们劫富济贫的壮举,反映了民众对正义力量的追求。尽管作品受到历史局限的影响,但其生动细腻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依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与思考价值。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罗隐集
罗隐
《罗隐集》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集,包含了他的诗文创作。罗隐(833-909),字昭谏,原籍新城(今浙江富阳),以讽刺现实和抒发情感闻名。该集汇集了《甲乙集》、《谗书》、《广陵妖乱志》等重要作品,以及多篇序、论、碑铭等杂著,体现了罗隐多样的文学风格。此书是研究罗隐文学的重要资料,展现了晚唐时期的文人风貌。
薛刚反唐
如莲居士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讲述了薛丁山之子薛刚在家族被奸臣害死后,不屈服于压迫,勇敢寻求复仇的传奇经历。薛刚在元宵节上意外惹事,最终带领庐陵王李显起兵,讨伐武则天,书中展现了他坚强的性格和对正义的追求。这部清朝时期的章回小说,因其情节引人入胜和人物形象鲜明而受到广泛喜爱,销量高达五万册,成为“唐宋英雄传奇”系列中的一部分,影响深远。
西游记
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故事讲述了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取经的传奇旅程,展现了惩恶扬善、信仰与修行的主题。书中角色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经典故事如“大闹天宫”等在全国广为流传。《西游记》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思想,隐喻当时社会现实,影响深远。作品经过多次改编,形成了丰富的衍生作品,体现出其持久的文化韧性与魅力。
百喻经
求那毗地
《百喻经》是由天竺高僧僧伽斯那创作,南朝高僧求那毗地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该经文汇集近百个通俗易懂且富有生动活力的寓言故事,旨在传达佛教基本思想。每篇经文分为“喻”和“法”两部分,通过幽默的寓言揭示深刻的教义,具有极高的可读性。鲁迅在1914年和1926年分别资助出版了《百喻经》,使其得以更广泛传播,是中华文化和佛教思想的重要典籍。
尔雅注疏
郭璞,邢昺
《尔雅注疏》是对中国古代词典《尔雅》的注解,作者为晋朝的郭璞和北宋的邢昺。《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词义解释专著,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汇集了先秦文献中的古词古义,共19篇,包含动植物等590多种名词,构成初步的分类系统。其目的是以雅言解释古语,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在历史上,《尔雅》被尊为儒家经典,具备重要的语言学和词书史价值,奠定了后世词典编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