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作者:
玄奘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阐述缘起法的深刻意义。该经文通过分析因缘关系,揭示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教导众生识别生命本质,超越痛苦障碍。经中强调,万物皆因缘而起,众生应以智慧观察,觉悟无常,从而断除执着,修行解脱之道。此经典不仅为修行者提供指导,更为所有寻求真理者开悟之门,是理解佛教哲理的重要文献。通过研读该经,信众可以提升内心的觉悟,走向智慧与慈悲的彼岸。
目录
卷上
卷下
玄奘的其他作品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玄奘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及救度众生的功德。经文通过十轮的法门,阐释了地藏菩萨如何在六道轮回中引导灵魂走向解脱,强调因果法则和修行的重要性。这部经典不仅是信仰的指引,更是修行者内心的启示。其内容丰富,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也富含动人的故事,激励信徒发愿行善,积累福德。通过阅读此经,修行者可加深对地藏菩萨的信仰,提升自我觉悟,弘扬慈悲精神。
本事经
玄奘
《本事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梵语称为“ity-uktaka”,由玄奘三藏于唐永徽元年(650年)翻译而成,共七卷。它属于九分教,依照内容分为三法品,其中一法品含六十经,二法品含五十经,三法品含二十八经,总计一百三十八经。其内容与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极为相似,是探讨佛法与教义的重要文献,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思想与智慧。
大唐西域记
玄奘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编纂而成的重要文献,记录了玄奘19年游历印度及西域的见闻与历史资料,共十二卷。书中以地区为序,详细描述了140多个国家的地理、气候、风俗、宗教信仰等,为研究中世纪印度和佛教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作品不仅对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还影响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为探讨印度历史和宗教流布的重要参考。书籍的多个版本使其研究和传播得以广泛进行。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玄奘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是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受诏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时的教导与允诺。佛陀慈悲告诫阿难,尽管他将离世,但无上法将持续存在千年,逐渐隐没并为众生带来利益。经文详细描述了佛教在未来几个世纪的力量变化,强调信仰的坚固与衰退,及弟子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修行状态。同时,预示着未来尚有法师与善男子的重要角色,将共同护持佛法,造福有情世界。这部经文对于理解佛教的教义流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玄奘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由大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的经典佛教经文,内容深入阐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与美好。文中描述极乐世界没有痛苦,充满无尽快乐与美妙的风景,七宝池、妙乐声、清净香气等,皆令人心悦诚服。无量寿佛常在此地,带领众生修行,助其解脱。经文呼唤信众发愿往生极乐,亲近佛法,获得永恒安乐。通过对极乐世界功德的遇见和体验,信众得以明心见性、快速成就无上正等菩提。是修行者提升信仰的重要法门。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礼记正义
郑元,孔颖达
《礼记正义》是儒家经典《礼记》的权威解释,也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汉代郑玄和唐代孔颖达的注释版本为今人提供了深入理解的基础,尤其是唐代的官方解释标准,对科举考试及唐代社会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在儒学的《十三经》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学术价值不可忽视。现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复刻了宋代刻本,并融入相关音义注释,方便读者深入学习与研究。
大法鼓经
求那跋陀
《大法鼓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源自古印度,以简洁深邃的语言阐述了佛法的根本教义。经文通过故事和寓言,揭示了因果法则和智慧的力量,鼓励修行者以慈悲和觉悟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全经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悟道、解脱和菩提心等主题,为信徒提供了深入思考与修行的指导。《大法鼓经》不仅是精神的滋养,也是心灵的指引,适合在各个层面上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读者。通过诵读与反思,传承佛法的智慧,培养内心的善良与慈悲。
三命通会
万明英
《三命通会》是明朝进士万民英撰写的一部重要命理著作,共十二卷,备受瞩目,成为传统命学的经典。该书在清朝《四库全书》中被高度评价,称其为自明以来星命学的总汇,几乎家家必备。书中总结了八字推命八百年的发展,去芜存菁,将推命学推向巅峰。它不仅阐述了子平法的精髓与吉凶之理,还使八字推命知识更广泛地传播,成为命算类书籍中的瑰宝。
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经
法护等
《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深刻阐述了菩萨如何通过智慧与慈悲,逐步进入诸佛的境界。经文强调修行者应以清净心体悟法界真相,超越自我,融入佛性。书中传达了慈悲与智慧相辅相成的重要性,鼓励信众通过禅修和善行,培养内在的光明与觉悟。此经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入探讨,更是指引修行者实现自我解脱与利益众生的宝贵指南,是理解佛教智慧的重要文献。
周易正义
俞琰
《周易正义》是南宋时期传世的古代易学作品,基于《周易》单疏本的一部重要著作,共十四卷。作为《易经》的经典注释,它融合了历代学者的见解,旨在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和解释。该书由魏王弼、晋韩康伯等人进行注释,唐代孔颖达主编,定稿于公元653年,长期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教材,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典籍。由于其历史渊源和影响力,《周易正义》在易学的发展和传承中占据了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