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

作者:陈仲琳
《封神演义》又称《封神榜》,是明代作家陈仲琳创作的经典神魔小说,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书中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为背景,融入丰富的道教元素和鲜明角色,如姜子牙和哪吒。全书共一百回,展现了仙人们的斗智斗勇,构筑了周朝与殷商的史诗对抗。该作影响深远,衍生出众多评书、电视剧等,最早版本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体现了其文献价值和文化遗产。

目录

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第二回 赏州侯苏护反商第三回 姬昌解围进妲己第四回 恩州驿狐狸死妲己第五回 云中子进剑除妖第六回 纣王无道造炮烙第七回 费仲计废姜皇后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第九回 商容九间殿死节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第十一回 里城囚西伯侯第十二回 陈塘关哪吒出世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矶第十四回 哪吒现莲花化身第十五回 昆仑山子牙下山第十六回 子牙火烧琵琶精第十七回 苏坦己置造虿盆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溪第十九回 伯邑考进贡赎罪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费尤第二十一回 文王夸官逃五关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梦飞熊兆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第二十五回 苏坦己请妖赴宴第二十六回 坦己设计害比干第二十七回 太师回兵陈十策第二十八回 西伯兵伐崇侯虎第二十九回 斩侯虎文王托孤第三十回 周纪激反武成王第三十一回 闻太师驱兵追袭第三十二回 黄天化潼关会父第三十三回 黄飞虎泗水大战第三十四回 飞虎归周见子牙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第三十六回 张桂芳奉诏西征第三十七回 姜子牙一上昆仑第三十八回 四圣西岐会子牙第三十九回 姜子牙冰冻岐山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灵公第四十一回 闻太师兵伐西岐第四十二回 黄花山收邓辛张陶第四十三回 闻大师西岐大战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游昆仑山第四十五回 燃灯议破十绝阵第四十六回 广成子破金光阵第四十七回 公明辅佐闻太师第四十八回 陆压献计射公明第四十九回 武王失陷红沙阵第五十回 叁姑计摆天河阵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营破闻仲第五十二回 绝龙岭闻仲归天第五十三回 邓九公奉敕西征第五十四回 土行孙立功显耀第五十五回 土行孙归服西岐第五十六回 子牙设计收九公第五十七回 冀州侯苏护伐西岐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吕岳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将第六十回 马元下山助段洪第六十一回 太极图殷洪绝命第六十二回 张山李锦伐西岐第六十三回 申公豹说反殷郊第六十四回 罗宣火焚西岐城第六十五回 殷郊岐山受犁锄第六十六回 洪锦西岐城大战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将第六十八回 首阳山夷齐阻兵第六十九回 孔宣兵阻金鸡岭第七十回 准提道人收孔宣第七十一回 姜子牙三路分兵第七十二回 广成子三谒碧游第七十三回 青龙关飞虎折兵第七十四回 哼哈二将显神通第七十五回 土行孙盗骑陷身第七十六回 郑伦捉将取汜水关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爇化三清第七十八回 三教会破诛仙阵第七十九回 穿云关四将被擒第八十回 杨任大破瘟癀阵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关遇痘神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会万仙阵第八十三回 三大士收伏狮象□犼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临潼关第八十五回 邓芮二侯归周主第八十六回 渑池县五岳归天第八十七回 土行孙夫妻阵亡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鱼跳龙舟第八十九回 纣王敲骨剖孕妇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郁垒第九十一回 蟠龙岭烧邬文化第九十二回 杨戬哪吒收七怪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游魂关第九十四回 文焕怒斩殷破败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纣王十罪第九十六回 子牙发柬擒妲第九十七回 摘星楼纣王自焚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财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归国封神第一百回 周天子分封列国

陈仲琳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风俗演义
应劭
《风俗通义》是东汉学者应劭所著的一部民俗著作,主要考论历代风俗、制度及其典礼。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记录了大量神话异闻,并附有作者的评议,是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应劭不仅在书中驳正了许多流俗,还涉及音律、乐器等社会生活内容,展现了文学价值与志怪小说的早期特征。此书对理解两汉社会生活、民间信仰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历经多个版本的整理和流传,仍在后世广受重视。
搜神记
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创作的一部笔记体志怪小说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现存20卷,共包含454个故事。书中描绘了神灵、妖怪和民间传说,情节简短而奇幻,融汇了佛道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深刻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经典故事如《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等,揭示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颂扬反抗者的斗争,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影响深远。
书林清话
叶德辉
《书林清话》是一本致力于探索和传承古典文学魅力的作品,汇聚了众多经典名篇与学者的独到评析。书中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古诗词的韵味和哲理,使读者在欣赏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智慧。无论是对文学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希望提升文学素养的学习者,这本书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启发。让我们在书香中汲取养分,开拓视野,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荀子
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著有《荀子》。他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对比。荀子强调后天学习和社会秩序,认为礼的重要性,并主张“隆礼重法”,尊贤爱民。他反对迷信,倡导人定胜天的重要性。此外,荀子的思想涉及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著名弟子包括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荀子的理论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罗隐集
罗隐
《罗隐集》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集,包含了他的诗文创作。罗隐(833-909),字昭谏,原籍新城(今浙江富阳),以讽刺现实和抒发情感闻名。该集汇集了《甲乙集》、《谗书》、《广陵妖乱志》等重要作品,以及多篇序、论、碑铭等杂著,体现了罗隐多样的文学风格。此书是研究罗隐文学的重要资料,展现了晚唐时期的文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