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大庄严经

作者:地婆诃罗
《方广大庄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主要探讨法界的广阔与庄严,强调智慧与慈悲的结合。经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教义,引导修行者认识到内心的清净与光明。其核心思想在于突破自我,体悟众生的苦乐,最终达成解脱与圆满。阅读此经不仅可以增长智慧,提升内在修养,还能激励人们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慈悲,是修行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目录

卷一(一名神通游戏)
序品第一兜率天宫品第二胜族品第三法门品第四
卷二
降生品第五处胎品第六
卷三
诞生品第七
卷四
入天祠品第八宝庄严具品第九示书品第十观农务品第十一现艺品第十二
卷五
音乐发悟品第十三感梦品第十四
卷六
出家品第十五
卷七
频婆娑罗王劝受俗利品第十六苦行品第十七往尼连河品第十八
卷八
诣菩提场品第十九严菩提场品第二十
卷九
降魔品第二十一成正觉品第二十二
卷十
赞叹品第二十三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大梵天王劝请品第二十五
卷十一
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
卷十二
转法轮品之二属累品第二十七

地婆诃罗的其他作品

大乘显识经
地婆诃罗
《大乘显识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意识的本质与功能。经文通过阐述“显识”与“藏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根本结构,强调了知觉与智慧的相互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还对修行者的觉悟之道有指导意义。经中提到,真正的智慧离不开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理解,鼓励信众超越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作为研究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的重要文本,《大乘显识经》对后世的佛教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乘百福相经
地婆诃罗
《大乘百福相经》由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探索佛教的深刻教义。经文描绘了佛陀在舍卫国普妙宫中与大比丘僧和无央数菩萨的教化场面,文殊师利菩萨请求佛陀解释如来的福德力量。佛陀逐一阐述了一切众生福德的差异,强调如来福德的无量无边与不可思议。同时,这部经典也揭示了如来身相的殊胜,完美无瑕,通过不同层次的福德引导众生通向觉悟。通过此经,信众能更深入理解佛法的广博与深邃。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地婆诃罗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是由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所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书中讲述善财童子向不同的圣者请教如何修习菩萨道的过程,展现了菩萨的多种解脱状态和所修法门。在交谈中,许多长者和菩萨传授了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包括智慧、慈悲和解脱等多种素养和技艺。善财童子通过向智慧的圣者们学习,逐渐增长其功德与对菩萨行的理解,最终指引众生朝向解脱的道路。这部经典旨在启发修行者的智慧和内在光明,引领他们走向觉悟之路。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醒世姻缘传
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长篇小说,以两世姻缘和冤仇为主线,共100回。前23回讲述前世,后续探讨今生因果,通过晁源与妻子计氏的故事揭示明末清初的社会腐败与世风浅薄。小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情节著称,展现丰富的地方方言。其作者仍有争议,部分认为是蒲松龄,亦有人归于丁耀亢或贾凫西。作品通过因果遭遇传达因果报应观念,强调社会正义与道德重建,具备深厚的文学和社会批判价值。
尔雅注疏
郭璞,邢昺
《尔雅注疏》是对中国古代词典《尔雅》的注解,作者为晋朝的郭璞和北宋的邢昺。《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词义解释专著,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汇集了先秦文献中的古词古义,共19篇,包含动植物等590多种名词,构成初步的分类系统。其目的是以雅言解释古语,帮助读者理解文本。在历史上,《尔雅》被尊为儒家经典,具备重要的语言学和词书史价值,奠定了后世词典编纂的基础。
孟子注疏
赵岐,孙奭
《孟子注疏》是一本重要的儒家经典,共分十四卷,每卷包含上下两部分。正文由战国时期的孟子著作构成,附有东汉学者赵岐的注释和传说中孙奭的疏解。赵岐的《孟子章句》成为后人学习的基础,而关于孙奭的正义之作,学界存在争议,朱熹认为其为伪作,陈振孙则认为其曾受诏校订。尽管对正义的作者有不同看法,但赵岐的注释和孙奭的疏解对理解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周易集解
李鼎祚
《周易集解》是对《周易》经典的深刻阐释与解析,融合了历代儒家、道家及其他学派的智慧,提供了对经典智慧的多维度解读。书中不仅回顾了《周易》的基本理念与哲学思想,还结合历史背景与实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化的规律与人生态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周易集解》不仅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参考书,也是提升个人修养与智慧的重要读物。无论是哲学爱好者还是实践者,都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和启示。
薛刚反唐
如莲居士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讲述了薛丁山之子薛刚在家族被奸臣害死后,不屈服于压迫,勇敢寻求复仇的传奇经历。薛刚在元宵节上意外惹事,最终带领庐陵王李显起兵,讨伐武则天,书中展现了他坚强的性格和对正义的追求。这部清朝时期的章回小说,因其情节引人入胜和人物形象鲜明而受到广泛喜爱,销量高达五万册,成为“唐宋英雄传奇”系列中的一部分,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