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作者:玄奘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是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受诏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时的教导与允诺。佛陀慈悲告诫阿难,尽管他将离世,但无上法将持续存在千年,逐渐隐没并为众生带来利益。经文详细描述了佛教在未来几个世纪的力量变化,强调信仰的坚固与衰退,及弟子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修行状态。同时,预示着未来尚有法师与善男子的重要角色,将共同护持佛法,造福有情世界。这部经文对于理解佛教的教义流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拘尸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林。与无量无数声闻菩萨摩诃萨俱并诸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前後围绕时薄伽梵临般涅槃。愍众生故。以慈软音告阿难曰吾今不久当般涅槃。一切有为无不悉舍。一切佛事皆已究竟。我已宣说离窟宅法妙甘露法自在法极安乐法。是法深妙难解难知。不可寻思超寻思境。诸大圣者自内所证。我又三转上法轮。其轮威猛具十二相。诸馀沙门或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实转者,我已为诸人吹大法蠡。击大法鼓。觉悟长夜无明睡眠。我已为诸天人建大法幢。然大法炬。普照一除灭暗冥。我已为诸有情作大法桥。为大法船。济渡一切暴流所溺。我已为诸有情注大法降大法雨。一切枯槁皆令润洽。我已开显解脱正路。引诸世间迷失道者,若诸有情我应度皆已度讫。诸未度者皆亦为作得度因缘。我已降伏一切外道。我已摧灭一切邪论。我已倾诸魔宫殿。我已破坏一切魔军。正师子吼作大佛事。圆满丈夫本所誓愿。护持法眼令无毁化诸声闻。授菩萨记。为未来世无上佛眼。开照世间常无断绝。阿难。汝等当於如是无上法勤加护持令不灭没。阿难。我今更无所作。唯大涅槃是所归趣。

尔时阿难闻佛语已悲慕感绝。良久而言:未审如来为诸有情。三无数劫勤苦所得无上法。於佛灭後住世几时。饶益天人阿素洛等。当渐隐没。

尔时世尊重以慈音告阿难曰:诸佛化迹法皆如是,勿复忧悲。无上正法於我灭後。住千年饶益天人阿素洛等。从是已後渐当隐没。

阿难当知,我涅槃後第一百年,吾圣教中圣法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无畏辩才能邪论。具大神力。於诸有情多所饶益。由是义故。天龙欢喜勤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复如是,善识福田。於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百年末有大国王。名阿输出现於世。具大威力王赡部洲。建窣堵波高广严饰。其数满足八万四千。供养吾身所留舍令无量众见闻欢喜。皆树生天解脱之业。

我涅槃後第二百年,吾圣教中寂静坚固。我诸弟子聪慧多闻。如天人师具大威德多所益。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常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於佛法僧深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槃後第三百年,吾圣教中正行坚固。我诸弟子证慧解脱俱分解脱。身证见至无量千。由是多人得圣果故。天龙欢喜常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於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槃後第四百年,吾圣教中远离坚固。我诸弟子乐住空闲勤修寂定。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常随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於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槃後第五百年,吾圣教中法义坚固。我诸弟子爱乐正法。精勤修学论议决择。由义故。天龙欢喜常勤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於佛法僧深生净信。养恭敬尊重赞叹。

我涅槃後第六百年,吾圣教中法教坚固。我诸弟子多於教法。精勤诵习心无厌倦。能饶益无量有情。以是义故。天龙欢喜勤加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亦复如是,善识福田。佛法僧深生净信。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然於义趣多有怀疑。

我涅槃後第七百年,吾圣教中利养坚固。天龙药叉阿素洛等。於佛法僧供养恭敬尊重叹。我诸弟子多著利养恭敬名誉。於增上学戒定慧等不勤修习。

我涅槃後第八百年,吾圣教中乖争坚固。我诸弟子多相嫌嫉结构恶人。尘坌讪谤轻诃戒。鄙贱多闻不念六和。专思乖争见不善巧。不敬师长不正知祝欺诳谄曲言词粗獷如茶罗。依附国王大臣长者,方便损费三宝财物。结恶朋党折挫善人。

我涅槃後第九百年,吾圣教中事业坚固。我诸弟子多营俗业耕种商估。通致使命以自活。於诸如来所制学处。慢缓毁犯我涅槃後第十百年。吾圣教中戏论坚固。我诸弟子多勤学种种戏论。舍出世间诸佛正教。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缘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与论义。精勤习诵世间戏论。所谓王论贼论战论食论饮论衣论乘论我论淫论男论女论诸国论诸河海论诸外道论。由乐此等种种戏论。令诸沙门婆罗门等轻毁退失我之圣教。於我正毗奈耶中。当有如斯诸恶刍刍尼等。不善修习身戒心慧。更相忿争谋毁诽谤。耽著妙种种衣钵房舍敷具。由与诸恶徒党集会。虽经多年守护净戒。於须臾顷悉皆毁犯。虽经多集诸善本。由多忧恚悉皆退失。以是因缘天龙等众。悲伤懊恼舍不守护。国王大臣长者居於三宝所不生净信诽谤轻毁。由是因缘令正法灭。

从是已後诸刍等造恶转深。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益不恭敬。三宝馀势犹未全灭。故於时复有刍刍尼等。少欲知足护持禁戒。修行静虑爱乐多闻。受持如来三藏教法。广为众分别演说。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复有国王大臣长者及居士等。爱惜正法。於三宝所供养敬尊重赞叹。护持建立无所顾恋。当知皆是不可思议诸菩萨等。以本愿力生於此时。护持来无上正法。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尔时阿难。声闻菩萨。天龙药叉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伽梵悬记当来法住时分诸刍等行业差别。皆增悲叹,信受奉行。

玄奘的其他作品

本事经
玄奘
《本事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梵语称为“ity-uktaka”,由玄奘三藏于唐永徽元年(650年)翻译而成,共七卷。它属于九分教,依照内容分为三法品,其中一法品含六十经,二法品含五十经,三法品含二十八经,总计一百三十八经。其内容与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极为相似,是探讨佛法与教义的重要文献,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思想与智慧。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玄奘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阐述缘起法的深刻意义。该经文通过分析因缘关系,揭示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教导众生识别生命本质,超越痛苦障碍。经中强调,万物皆因缘而起,众生应以智慧观察,觉悟无常,从而断除执着,修行解脱之道。此经典不仅为修行者提供指导,更为所有寻求真理者开悟之门,是理解佛教哲理的重要文献。通过研读该经,信众可以提升内心的觉悟,走向智慧与慈悲的彼岸。
大唐西域记
玄奘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编纂而成的重要文献,记录了玄奘19年游历印度及西域的见闻与历史资料,共十二卷。书中以地区为序,详细描述了140多个国家的地理、气候、风俗、宗教信仰等,为研究中世纪印度和佛教史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作品不仅对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还影响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为探讨印度历史和宗教流布的重要参考。书籍的多个版本使其研究和传播得以广泛进行。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玄奘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及救度众生的功德。经文通过十轮的法门,阐释了地藏菩萨如何在六道轮回中引导灵魂走向解脱,强调因果法则和修行的重要性。这部经典不仅是信仰的指引,更是修行者内心的启示。其内容丰富,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也富含动人的故事,激励信徒发愿行善,积累福德。通过阅读此经,修行者可加深对地藏菩萨的信仰,提升自我觉悟,弘扬慈悲精神。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玄奘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属于般若经典的核心文本,意在阐释“空”的深奥哲理。经文通过揭示一切法的无常与无我,引导修行者超越二元对立,达到智慧与慈悲的圆满。其“般若波罗蜜多”意为“智慧的彼岸”,强调智慧是解脱之道,能够帮助众生识破妄念,从而实现涅槃。此经不仅在僧团中广泛流传,也对东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是佛教信众修行的重要指南。通过诵读与思维,信徒可以深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走向心灵的宁静与智慧之光。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兜调经
佚名
《兜调经》讲述了一个关于善恶因果的故事。佛陀在舍卫国,遇到一位婆罗门兜调及其爱狗谷。兜调因恶行而死,化身为狗,常常懊悔。谷发现狗的不适,追问佛陀,得知狗是其父。佛陀解释了世间人死后因善恶行径的不同而转世的道理。故事深刻剖析了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强调慈心、孝敬、布施等美德的重要性。最终,谷悔悟并决心奉行佛法,期望获得救赎,成为优婆塞。此经教导众生应警惕自身行为,以善行获得更好的成果。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鸠摩罗什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是由鸠摩罗什翻译的经典佛教经文,内容主要是释迦牟尼佛在入涅槃前给弟子的教诫。经中强调持戒的重要性,教导比丘们应当尊重波罗提木叉,并远离世俗妄念,保持内心的纯净。佛陀勉励比丘们勤修善法、制心、断欲,以求解脱之道。同时,他尤其提醒弟子们要避免瞋恚、懈怠,保持正念,专注于智慧修行,以达成真正的安乐与觉悟。这部经典不仅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修行者的重要指导。
大三摩惹经
法天
《大三摩惹经》是由法天大师翻译的重要经典,书中描述了佛陀在迦毗罗林宣讲法法时,集结了无量人天众和大神通的药叉、护世天王等,聆听佛法。四大梵王轮番颂扬佛陀的德行,示现出信仰坚定的力量,而世尊借此机会向众生讲述了修行的重要性与涅槃的境界。全经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佛教教义的深邃与魅力,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以及对众生的关怀。
佛说阿难分别经
法坚
《佛说阿难分别经》由法坚所译,探讨佛教信徒在实践信仰时的行为与因果关系。佛陀通过阿难的提问,阐明善恶之果如何影响人生,强调信仰坚定、持戒遵法的重要性。善男子善女人通过恭敬奉行佛法,最终能获得天龙鬼神的护佑,诸事顺遂。而违背佛法、心存嫉妒者则相反,必遭恶果。此外,佛陀警示世人应珍视师德友善,避免恶意与嫉妒。末世更需重视信仰的力量,以抵御众多不善之道。信佛,在世间也应坚持良德,为众生护航。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佚名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是佛教经典,讲述了阿弥陀佛及其清净乐土的神秘法门。经文中提到,信众若能诚心受持阿弥陀佛名号,精勤修行,定能在临终时得见阿弥陀佛,并往生极乐世界。经中详细阐释了持咒的重要性与种种修法,强调正念与道德修行的重要性。此外,安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与诸菩萨的陪伴,给信众带来无限的希望与激励。此经引导众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激励人们心向往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