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般泥洹经

作者:慧简
《佛母般泥洹经》由宋朝沙门慧简翻译,讲述佛陀在维耶离国讲法时,佛母及五百名信徒除馑女的故事。大爱道比丘尼深情不舍佛陀将要圆寂,展现了她的慈悲和对佛法的追求。在佛陀的教诲下,众人领悟了生死无常、三界苦痛的真谛,决定追随佛法,修行解脱。佛陀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诸弟子共同为佛母及除馑女兴庙立刹,表现了对她们的敬仰和怀念。此经文传达了佛教关于生命、死亡和追求真理的深刻思考。

正文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维耶离国。行在猕猴水边拘罗曷讲堂上。大爱道比丘尼者即从佛母也。时在维耶离国。与女除馑五百人俱。皆是应真。获六通四达神足变化。年耆德尊神曜巍危其精舍在王园所度无量深入普智定。睹世尊逮阿难鹙鹭子大目乾连。所度已毕将欲灭度日。吾不忍见世尊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及诸应真泥曰:吾当先息灵还乎本无矣。佛一切智具照其然。即告阿难。大爱道念曰:吾不忍见世尊并诸应真泥曰:欲先灭度阿难闻教即稽首言:今闻尊命。四体萎堕心塞智索。不识四方之名。佛告阿难。汝谓大爱道灭度将戒种慧种定种解脱种度知见种。若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品道行去耶。对曰:不也。但惟佛生七日大后薨。母慈至有大弘恩。在佛所耳。世尊叹曰:真如汝言:母於吾诚有哺乳重恩之惠。吾亦有难算之恩在母所也。由吾明获归命佛归命法归命圣众。自归习尽道冥灭明盛。无疑於三尊苦习尽道道眼明尽解结解获无所著。若人能悟愚者之惑。令入正真归佛归法归乎圣众。自归习尽道者,受道弟子。尽天下名珍。讫其年寿供养经师。万未塞一。归命三尊恩过须弥。弟子由芥子也。是故阿难。吾有重恩於大爱道所。其为无量也於时大爱道与除馑女五百人俱到佛所。皆头面著佛足退叉手立。大爱道白佛言:吾不忍睹佛及诸应真灭度。欲先泥曰:佛默可之。大爱道以手摩佛足曰:吾免睹如来应仪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三界明。自今不复睹之矣。五百除馑女陈辞如上。佛亦可之也。为说身患生死忧悲苦不如意[W181]之难。无欲清净空不愿无相灭度之安若干净品。诸女除馑莫不欢喜。绕佛三匝稽首而去。还乎精舍布五百座皆各就坐。大爱道现神足德。自坐没地从东方来。在虚空中化。去地一树转昇七树。经行虚空中。乍坐乍卧。上身出水。下身出火。下身出水。上身出火。又没地中飞东方来。没法如前。八方上下来。放大光明以照诸冥中。人上曜诸天。五百除馑变化俱然同时泥曰:

佛告贤者阿难。汝明旦入城到耶游理家所告之曰:佛母及五百耆年除馑皆已灭度。佛劝理家作五百舆床。麻油香花樟柟梓事各五百。贡妓正音当以供养所以然者,斯诸除馑皆六通四达。获空不愿无相净定。今得泥曰为诸佛所叹。一时之供养其福无数。阿难稽首于地恻然敬诺。平旦入城至理家门。告守门者曰:入云吾来。门人入如事云:理家时在高观与乐人相娱。闻阿难来心怖毛竖即下观疾出五体投地。以手著足长跪而曰:贤者,

阿难今来甚早。斯事非恒将以何故。阿难如佛教具为理家说之。理家闻之即擗身于地。抗哀而云:吾等岂有非佛弟子。不肖之行而为除馑所弃矣。长逝无为而无遗教乎。嘘唏重曰:贤者阿难自维耶梨精舍都为空寂。王道四街不复睹神通女除馑。如彼盛德行于国道。国道为空其痛何甚乎。阿难答曰:佛说乾坤虽为长久始必有终。盛者有衰恩爱当离。睹异欲永者寻行受报。三界无常其如幻梦。古来非常苦身之患其祸无量。而愚者不见可谓瞽矣。生求不死。会毕不离者终不可得也。上贤睹佛经奥解四非常如盲得视。精进勤行可免重苦矣。阿难引若干要说。以释理家结。理家心解即喜。阿难复至诸梵志理家所。时其众在讲堂有异议。即告之曰:佛劝诸贤者作五百人葬具。所以然者,佛母并五百女除馑皆已灭度。梵志理家闻阿难言靡不擗地椎心搣发宛转哀号云:当奈何。吾等孤露将腹谁恃乎。阿难又说。三界是幻都为非常身为苦器[W181]痛所聚唯泥曰安故三尊归之也。理家心解稽首足下。阿难还至佛所。如事以闻。梵志理家即具葬具。驰诣精舍时园门闭。理家使人缘入开门欲入讲堂。有女沙弥三人。一人得不还道。次者频来。小者沟港。告理家曰:吾师坐禅今得寂定。慎无扰也。答曰:师已灭度不为定也。沙弥闻之。擗身绝息有顷乃稣。哀号而曰:谁当复诲吾等圣训绝吾者废也。理家睹之莫不举哀。哀毕告沙弥曰:佛本说经。恩爱虽会终必有离。世荣难保唯道可久。但当建志进取应真。灭三界苦捐俗哀心也。理家阇维毕。奉舍利诣佛所。佛告鹙鹭子。汝东向叉手下右膝曰:有直信直业三神六智道神已足者,皆来赴斯。所以然者,佛母逮诸除馑女五百人今皆善逝。宜当会四方俱然。於是四方各二百五十应真。神足飞来稽首佛足。佛起至大爱道舍利所。千比丘从皆就告阿难。取舍利盛之以钵著吾手中。阿难如命。以钵盛舍利长跪授佛。佛以两手受之。告诸比丘,斯聚舍利。本是秽身凶愚急暴。轻心疾转嫉后阴谋。败道坏德为乱作先之类。今母拔女人凶愚之秽。为丈夫行获应真道。还灵本无净过虚空。行高无盖何其健哉。佛告诸比丘及理家众。共为母及诸应真女兴庙。佥曰唯然。於是天人鬼龙兴庙立刹。华香作乐绕庙三匝。哀者震国诣佛敬信。辄说生死为苦三界无安以释来者,莫不欢喜。稽首而去。

佛母般泥洹经。佛般泥洹後变记。

我般泥洹後百岁我诸弟子沙门。聪明智慧如我无异。我般泥洹後二百岁时。阿育王从八王索八斛四斗舍利。一日中作八万四千佛图。三百岁时。若有出家作沙门。一日中便得道。四百岁时。数念佛及法以比丘僧。供养和上阿阇梨。五百岁时。沙门婆罗门及人民。无不啼泣念佛者,六百岁时。诸沙门便行入山中树下冢间求道。七百岁时。便行内外学经。若有沙门婆罗门问事无不解了。悉坏九十六种外道。八百岁时。便复念行作佛图{艹隋}疾次作佛图。九百岁时。便念行治生求利害处所。千岁时。便行与国王相随教习兵法战阵。自行屠杀妻娶妇女佛般泥洹後变记。

慧简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佚名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是由佚名作者创作的经文。其内容探讨了佛陀圆寂后的葬礼仪式以及舍利和钵的遗留意义。文中提及以飞行皇帝的礼节为序,详细描述了葬礼的各项流程,强调佛陀生前的慈悲与教化。阿难与众人讨论佛陀遗物,如金钵和舍利的重要性,及其在末法时代对民众的引导和保护作用。通过对佛教戒律的阐述,表达了对贞洁、仁爱的高度追求,鼓励人们重视善行,希冀通过守戒与供养获得福德,最终能得到解脱与升天。
灯指因缘经
鸠摩罗什
《灯指因缘经》由鸠摩罗什翻译,深刻探讨因果法则与修行的重要性。故事围绕一个名叫“灯指”的小男孩,因其与众不同的光明手指而被人们关注,他的命运起伏描绘了财富和贫穷的无常。灯指的经历揭示了人们对富贵的追逐及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强调修善积德的必要,借以警醒世人:善良经营福田,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安宁。经文引导众生应重视内心的修习,避免因口舌之恶而招致苦果,提醒人们珍惜福报,追求智慧与道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
提雲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由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翻译,阐释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获得无上觉悟的过程,描述了菩提树的威严与美丽,及其象征意义。文中提到众多菩萨及诸佛在此集会,共同修行,探讨如何更加觉悟菩提心。经文强调,一切法空如幻,观心念而现,阐述了智慧与慈悲的相互作用。通过供养与善行,众生可获得极高的福德,最终实现觉悟与解脱。此经典不仅是心灵的启迪,更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指南。
佛说百佛名经
那连提耶舍
《佛说百佛名经》由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翻译。经文描述了佛陀在舍卫国给无量大众宣说佛名的伟大意义。舍利弗请求佛陀讲解当前诸佛的名号,以期帮助众生生发功德,发菩提心,获得解脱。佛以无上智慧阐明,持念佛名者可以获益无量,诸魔恶人无法干扰,能消除贪嗔痴,亲近佛陀。最终,闻法者欢喜无量,得到清净法眼。该经教导众生珍惜并广泛传播佛名,以求得圆满解脱与智慧。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
法炬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是西晋法炬翻译的一部经典,讲述了摩竭国王阿阇世因杀父王而对五逆罪的疑惑。调达尊者为他解惑,指出真正的因果关系,强调每个人只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阿阇世王犯下重罪,但调达告诉他,未来会历经多生,最终将成就辟支佛,名为无秽。经文强调信念和行为的重要性,传递出只要有善根,最终皆可超越恶果,实现解脱的深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