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部佛名经

作者:般若流支
《佛说八部佛名经》由般若流支翻译,是一部讲述佛陀与大比丘众的经典佛教经文。在维耶离奈女树园,长者善作向佛请教,愿意聆听诸佛名的功德。佛陀赐教,传授了多位佛的名号及其现世讲说,强调整持和宣扬诸佛之名的重要性。此经强调,持诵佛名者能获得保护,远离恐惧与厄难,仁爱与安宁相随,对心灵修行有助益。欢喜闻教后,众会者大家叹服、恭敬退去。

正文

元魏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维耶离奈女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诸菩萨无央数。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善作。从城中出诣奈女园。到世尊所稽首足下。右绕三匝卻住一面叉手白佛。欲有所问。大圣见听乃敢自陈。佛告善作。恣所欲问。如来当具分别解说。善作见听便白佛言:唯天中天。宁有诸佛修行本愿自致正觉今现世讲说经道。大圣愿宣诸佛之名。闻之执持戴著顶上谘受所说,稽首归命颁宣功勋。无复众难不趣三涂。闻诸佛名。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若在县官说诸佛名。无能撗枉夺其所有。而性坚强不怀怯弱安隐得胜。又入战斗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阅叉诸鬼诸天龙神无敢尧者,师子虎狼野兽弊虫无能害者,佛告善作。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拥护除难无恐获安。於是善作受教而听。佛言:东方去此有佛号奉至诚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名闻迹复次东方有佛号固进度思吉义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莫能当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观明功勋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名吉安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慈英寂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无恚恨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真性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名曰去杖。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念众生称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炽盛首。

复次东方有佛号踊首高超须弥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曜赫热首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胜耻称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爱乐。假使有人遥闻东方诸如来号。受此诸佛世尊之名。谛奉善思抱在心怀持讽诵读。纵使诸佛戒德智慧道本平等。又诸刹土庄严清净殊异之德卓然无侣。无有尘垢。无有女人污秽之难。亦无五浊勤苦之患三涂之厄。无沙砾石荆棘沟坑。佛言善作。若有能持奉是诸佛世尊之名颁宣远近。上夜觉寤而起经行。叹咏诵说此诸佛名。中夜後夜起一心祝舍此无益念所增修。如是行者德行日进终无损耗也。佛告善作。汝当乐此八佛名经。佛以斯法教族姓子。怀抱在心勿得忘舍。寻时精修便当逮见八千诸佛。善作於是闻圣教诏,则以宝华价直八千两金。供散世尊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卻行而坐。时天帝释在於彼会。前白佛言:唯然大圣。我已受此八佛之名。以讽诵读抱在心怀。唯天中天。吾身当勤精进奉行是八部场诸佛尊名。思惟专念不离食息。贵重恭敬为无上宝。佛告天帝。以是之故。天阿须伦共战斗时。若有恐惧拘翼当念可无所畏。所以者何。假使有人赞叹称誉诸如来名八部经典,则为颁告无所畏业。宣诸如来经典名者,不遇恼热众患之难。若能显传诸如来名经典之要,则宣太平丰熟之世。能传诸佛经典名者,则宣安隐除去大患。能传诸佛经典名者,则为宣布寂然燕坐。若传诸佛经典名者,则离一切无数恐惧。若能传此诸佛名经。梦安觉欢不畏县官。水火盗贼怨家债主自然避去。鬼神罗刹妖魅魍魉。薜荔厌鬼皆不敢当。若入山陵溪谷圹路。抄贼劫掠自然不现。师子虎狼态罢蛇虺悉自缩藏。所以者何。诸佛至尊德过须弥。智超江海慧逾虚空。独步三界无能及者,十方一切莫不蒙度。佛说如是,长者善作及天帝释诸比丘僧一切会者,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般若流支的其他作品

奋迅王问经
般若流支
《奋迅王问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以生动的对话形式探讨了人生、道德、权力与责任等深刻主题。书中的主角通过对话与思辨,引导读者反思自我、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使复杂的哲理易于理解,适合各年龄层的读者。书中不仅蕴含深邃的思想,还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启示,鼓励读者在追求真理与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迅王问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值得每一位渴望成长的读者细细品味。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般若流支
《不必定入印经》由般若流支所译,深入探讨智慧与修行的关系。经文中,文殊师利童子向佛请教不同菩萨的修行方式,通过“五种菩萨”分为必定与不必定的智慧之印,强调修行者的心态与选择。若菩萨发愿助众生,无论是羊乘、象乘、月日神通还是如来神通,皆可获得福德,助力众生脱离苦海。全经在智慧与慈悲间架起桥梁,启示修行者如何在大乘法中不断提升自我,以守护佛法与众生。此经典在深入理解佛教教义的同时,亦是发心积德的重要指南。
得无垢女经
般若流支
《得无垢女经》由般若流支翻译,记录了舍婆提城的比丘们与诸大菩萨们的法会。故事围绕得无垢女展开,她来自王族,自幼亲近佛法,得以拥有超凡智慧。经文通过她与智慧者的问答,探讨了菩萨行的重要性及其修行的深远意义。得无垢女提出的问题引发诸大菩萨和声闻的大讨论,展现了追求智慧与觉悟的道路。最终,佛陀应女愿而教导四法,强调慈心、诚实、善行的重要性,鼓励众生追随佛法,成就无上菩提。该经文深刻而富有启发性,是佛教智慧的重要传播。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昙无兰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是东晋时期三藏法师竺昙无兰译的经典作品。经文中,佛陀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与五百位婆罗门及其子弟进行我种与人种的辩论。婆罗门强调其种族的优越性,认为自身是梵天子孙,生于口中,死后应得天界的荣耀。对此,佛陀回应道,真正的尊贵源于个人的行为与心念,任何种族并无天然的优劣。经文探讨了善恶的因果,揭示了超越门第和种类的真实智慧,强调对内心修炼的重要性。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
实叉难陀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是由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录了佛陀在摩竭提国普光明殿传授深奥法义的场景。文本探讨了佛的无上智慧和解脱境界,强调菩萨们通过信解这一教义所获得的无量功德。它贯穿着对诸法无自性的认识,提及众生依其业力所见的种种不同色相和境界,展现了佛法的广大与深邃。信解此法门者被寄予厚望,预示着他们将迅速成就佛果,具足无量智慧与慈悲。
禅行法想经
安世高
《禅行法想经》由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记录了佛陀在舍卫祇树给予比丘们的教导。佛陀强调,通过深入思维死亡和身心的无常,人人都能进行精进修行。他提到,领悟世间万物皆不可得、苦无常的道理,是修行者的必经之路。诸比丘被告知,这些思维不应被视为愚痴,反而是通向涅槃的重要步骤。通过念及身与死、污秽、痛苦等种种想法,修行者能够领悟并亲近佛教真谛。布满惧怕的世界,激励人们向内探寻与解脱。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地婆诃罗再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是由地婆诃罗再所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录了佛陀在舍卫城传授的教义。文本中,文殊师利菩萨向佛陀请教福聚的意义,佛陀深入浅出地解说了众生所积累的种种福德,层层递进地阐述了从转轮圣王、忉利天王到如来身上的无量福聚,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此经文旨在劝导众生发善心、积德行,最终获得解脱与安乐,留为信徒的重要指导。
佛说胞胎经
法护
《佛说胞胎经》由西晋三藏竺法护翻译,探讨了人类受胎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因果法则。佛陀向贤者难陀及比丘们揭示,人之母胎受精与父母的身心状态、福德因缘密切相关。本经中详细阐述了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阶段及各种风的变化对胎儿成长的影响,强调了命运、苦难与宿世因果的关系。通过比喻与冥想,佛陀引导众生反思生死之苦,断除无明,最终实现解脱,引导信徒体悟生命的真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