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部佛名经

作者:般若流支
《佛说八部佛名经》由般若流支翻译,是一部讲述佛陀与大比丘众的经典佛教经文。在维耶离奈女树园,长者善作向佛请教,愿意聆听诸佛名的功德。佛陀赐教,传授了多位佛的名号及其现世讲说,强调整持和宣扬诸佛之名的重要性。此经强调,持诵佛名者能获得保护,远离恐惧与厄难,仁爱与安宁相随,对心灵修行有助益。欢喜闻教后,众会者大家叹服、恭敬退去。

正文

元魏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维耶离奈女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诸菩萨无央数。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善作。从城中出诣奈女园。到世尊所稽首足下。右绕三匝卻住一面叉手白佛。欲有所问。大圣见听乃敢自陈。佛告善作。恣所欲问。如来当具分别解说。善作见听便白佛言:唯天中天。宁有诸佛修行本愿自致正觉今现世讲说经道。大圣愿宣诸佛之名。闻之执持戴著顶上谘受所说,稽首归命颁宣功勋。无复众难不趣三涂。闻诸佛名。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若在县官说诸佛名。无能撗枉夺其所有。而性坚强不怀怯弱安隐得胜。又入战斗刀不伤身。箭射不入。阅叉诸鬼诸天龙神无敢尧者,师子虎狼野兽弊虫无能害者,佛告善作。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拥护除难无恐获安。於是善作受教而听。佛言:东方去此有佛号奉至诚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名闻迹复次东方有佛号固进度思吉义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莫能当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观明功勋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名吉安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慈英寂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无恚恨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真性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名曰去杖。

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念众生称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炽盛首。

复次东方有佛号踊首高超须弥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曜赫热首复次东方去此佛土。有佛号胜耻称上首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经法。世界曰爱乐。假使有人遥闻东方诸如来号。受此诸佛世尊之名。谛奉善思抱在心怀持讽诵读。纵使诸佛戒德智慧道本平等。又诸刹土庄严清净殊异之德卓然无侣。无有尘垢。无有女人污秽之难。亦无五浊勤苦之患三涂之厄。无沙砾石荆棘沟坑。佛言善作。若有能持奉是诸佛世尊之名颁宣远近。上夜觉寤而起经行。叹咏诵说此诸佛名。中夜後夜起一心祝舍此无益念所增修。如是行者德行日进终无损耗也。佛告善作。汝当乐此八佛名经。佛以斯法教族姓子。怀抱在心勿得忘舍。寻时精修便当逮见八千诸佛。善作於是闻圣教诏,则以宝华价直八千两金。供散世尊稽首佛足。右绕三匝卻行而坐。时天帝释在於彼会。前白佛言:唯然大圣。我已受此八佛之名。以讽诵读抱在心怀。唯天中天。吾身当勤精进奉行是八部场诸佛尊名。思惟专念不离食息。贵重恭敬为无上宝。佛告天帝。以是之故。天阿须伦共战斗时。若有恐惧拘翼当念可无所畏。所以者何。假使有人赞叹称誉诸如来名八部经典,则为颁告无所畏业。宣诸如来经典名者,不遇恼热众患之难。若能显传诸如来名经典之要,则宣太平丰熟之世。能传诸佛经典名者,则宣安隐除去大患。能传诸佛经典名者,则为宣布寂然燕坐。若传诸佛经典名者,则离一切无数恐惧。若能传此诸佛名经。梦安觉欢不畏县官。水火盗贼怨家债主自然避去。鬼神罗刹妖魅魍魉。薜荔厌鬼皆不敢当。若入山陵溪谷圹路。抄贼劫掠自然不现。师子虎狼态罢蛇虺悉自缩藏。所以者何。诸佛至尊德过须弥。智超江海慧逾虚空。独步三界无能及者,十方一切莫不蒙度。佛说如是,长者善作及天帝释诸比丘僧一切会者,诸天龙神阿须伦世间人。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般若流支的其他作品

奋迅王问经
般若流支
《奋迅王问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以生动的对话形式探讨了人生、道德、权力与责任等深刻主题。书中的主角通过对话与思辨,引导读者反思自我、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使复杂的哲理易于理解,适合各年龄层的读者。书中不仅蕴含深邃的思想,还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启示,鼓励读者在追求真理与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迅王问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值得每一位渴望成长的读者细细品味。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般若流支
《不必定入印经》由般若流支所译,深入探讨智慧与修行的关系。经文中,文殊师利童子向佛请教不同菩萨的修行方式,通过“五种菩萨”分为必定与不必定的智慧之印,强调修行者的心态与选择。若菩萨发愿助众生,无论是羊乘、象乘、月日神通还是如来神通,皆可获得福德,助力众生脱离苦海。全经在智慧与慈悲间架起桥梁,启示修行者如何在大乘法中不断提升自我,以守护佛法与众生。此经典在深入理解佛教教义的同时,亦是发心积德的重要指南。
得无垢女经
般若流支
《得无垢女经》由般若流支翻译,记录了舍婆提城的比丘们与诸大菩萨们的法会。故事围绕得无垢女展开,她来自王族,自幼亲近佛法,得以拥有超凡智慧。经文通过她与智慧者的问答,探讨了菩萨行的重要性及其修行的深远意义。得无垢女提出的问题引发诸大菩萨和声闻的大讨论,展现了追求智慧与觉悟的道路。最终,佛陀应女愿而教导四法,强调慈心、诚实、善行的重要性,鼓励众生追随佛法,成就无上菩提。该经文深刻而富有启发性,是佛教智慧的重要传播。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八正道经
安世高
《八正道经》是由后汉时期安世高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阐述了佛陀在舍卫国与弟子们分享的道理。经中详细介绍了邪道与正道的区别,强调了八种正行,包括谛见、谛念、谛语、谛行、谛受、谛治、谛意和谛定。正道的实践强调真实的信仰、善良的行为和内心的平和。这八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信徒在今世与来世中获得幸福与解脱,同时也鼓励彼此传承与教导,助人得道。
敦煌坛经
慧能
《敦煌坛经》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主要法典,记录了他的教义与指引。该经书展示了顿教思想,强调人人皆有佛性,修行需自省见性。慧能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告诉信众如何超脱生死轮回,通过勿迷于相、见本性,达到解脱。碑文中提到,惠能的法门不拘泥于文词,而在于内心的觉悟与修行。该经在后代流传广泛,成为南宗的重要学习依据,鼓励众生通过自身的觉悟走向佛道。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
天息灾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是一本由天息灾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录了文殊师利与佛陀的深刻对话。文本围绕四圣谛展开的思维,探讨众生在虚妄轮回中迷失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修持佛法获得解脱。文中阐明了如实观法的重要性,强调正念、正定及八正道的修行,以帮助修行者超越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此书不仅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文献,也为读者指引了通往解脱的智慧之路,吸引了无数信徒的关注和研习。
梵志计水净经
佚名
《梵志计水净经》探讨了自我清净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纯净能引导人们避免恶趣与不善之道。经文中提到“二十一结著意者”,如邪见、贪愤等,会使人堕入恶趣。相对而言,舍弃这些负面执念,追求善法,能使人得以生福,升入善处。通过类比小儿衣与波罗奈以成衣,论及内外清净的真义,强调透过行善持戒,净化内心是实现真正解脱的关键。最终,众比丘在世尊开示下,感悟到了归依佛法的重要性,决心追随清净的道理。
吴地记
陆广微
《吴地记》是陆广微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主要记载了吴国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及文化遗迹。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古至今吴国的疆域变迁、政权更迭及重要人物的事迹,同时描绘了吴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如姑苏台、虎丘山等著名地标。通过对吴国历史的梳理,展现了该地区独特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此书不仅是了解吴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与文化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