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作者:支谦
《八吉祥神咒经》是由支谦翻译的一部重要佛教经典,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山宣讲的教义。经文中提及八位佛陀及其所住的纯净世界,强调听闻、持诵和传播经文的功德。持此经者可免于三恶道,助于解脱,常得诸神护持,身体健康,欢喜安乐。经中所述的八佛,分别代表不同的愿望与庇佑,诵持此经能净化心灵、消除恶业,最终实现无上觉悟。这部经文是信众追求灵性增长的重要法门,具有深厚的宗教与文化价值。

正文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千人皆弥勒等。佛告贤者舍利弗及诸比丘,皆一心听。佛告贤者舍利弗。东方去是一恒沙。有佛名安隐嘱累满具足王如来至真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满所愿聚。去是二恒沙。有佛名绀琉璃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慈哀光明。去是三恒沙。有佛名劝助众善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欢喜快乐。去是四恒沙。有佛名曰无忧德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一切乐入。去是五恒沙。有佛名药师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满一切珍宝法。去是六恒沙。有佛名曰莲华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满香名闻。去是七恒沙。有佛名算择合会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一切解说音声远闻。去是八恒沙。有佛名解散一切缚具足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今现在说法。其世界名曰一切解脱。

佛告贤者舍利弗。此诸佛如来无所著过四道不受最正觉。其国土清净无五浊。无爱欲无意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八佛及国土名。受持奉行讽诵。广为他人解说其义者终不愚痴。口之所言无有失误。相好具足无所缺减。无央数年不为乏少。是人终不堕太山地狱饿鬼畜生中也。是人终不望取罗汉辟支佛道而般泥洌必当逮得无上平等之道。常遇陀邻尼。常行菩萨道得功德无量。第一四天王常拥护之。不为县官所拘录。不为盗贼所中伤。不为天龙鬼神所触尧。阅叉鬼神蛊道鬼神若人若非人。皆不能害杀得其便也。除其宿命不请。若有疾病水火乌鸣恶梦诸魔所尧。恐怖衣毛竖时。常当读是八吉祥神咒经咒之。即得除愈。是时佛说偈言:

若有持是经,八佛国土名。不堕三恶处,疾得无上道。自觉发道意,见佛即开解。中外常欢喜,供养心恭敬。

亿劫阿僧祇,行恶悉消除。持是八吉祥,速得明解教。供事是经者,千叶华中生。珍宝为其出,色像好无上。

人闻是尊经,尊敬信乐者,奉持讽诵读,清净无放逸。女人信是经,敬慎无谀谄。弃女为男子,聪明常黠慧。

奉持八佛名,出入贼不害。刀兵水火毒,诸邪不能干。爱乐奉是经,诸魔不得便。鬼神诸官属,无能尧乱者,

飞行到诸刹,所在大丰乐。心意正无邪,见佛大欢喜。所生常遇佛,等心奉事之。一切众恶除,疾得泥洹道。

精进无懈怠,去离诸缘著。为人朴直儒,奉持八佛名。勇猛降众魔,其力如金刚。端正相好具,一切莫能当。

布施无慳贪,巨亿万家生。盗贼及怨家,自然皆消除。疾病县官事,乌鸣诸恶梦。持是八佛名,咒之即除愈。

奉持是经者,弥勒菩萨等。第一四天王,常共拥护之。所愿皆可得,踊跃大欢喜。一心信乐者,福德亦如是,

尔时诸菩萨颰陀和菩萨。罗怜那竭菩萨桥日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弥菩萨。摩诃须和萨和菩萨。因祇达菩萨。和轮调菩萨。是八人求道已来无央数劫。於今未取佛。愿言使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若有急疾。皆当呼我八人名字。即得解脱。寿命欲终时。我八人便当飞往迎逆之。诸菩萨弥勒等第一四天王,皆白佛言:吾当拥护持八吉祥神咒经者,与我并力令诸疾病皆得除愈。佛说经已,舍利弗弥勒菩萨。及诸比丘天龙鬼神阿须伦王。皆大欢喜乐闻。

支谦的其他作品

佛说阿难四事经
支谦
《佛说阿难四事经》由支谦翻译,传达了佛教的重要教义。佛陀在世时,阿难询问人们该如何获得福德与度解。佛陀指出,四个关键行为可带来福德:以慈心抚育众生、施予穷困者、恻隐杀生行为,以及供养清净高士。通过慈悲与行善,信众可以获得与供养佛身无异的功德。佛陀强调,即便他离世,经典仍在,与随时实践的信徒同行,大家应当传承这一智慧,让更多人受益。在纷扰的世间,坚守慈心和奉行佛法至关重要。
犭制狗经
支谦
《犭制狗经》是由支谦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主要记载了佛陀在耆阇崛山讲授戒法的情景。佛陀提到,若弟子对师父心生嫉妒,便如曾为狗者,重蹈恶道。佛通过阿难的提问,阐释了持戒的重要性,强调正道与邪道的辨别。同时,针对末世的恶师现象,佛陀警惕弟子防范那些贪图利禄而不传授真理的师长。最后,佛教导阿难,即便曾受恶师误导,但若真心悔悟,依然可以重新获得佛法的利养与救赎。
梵网六十二见经
支谦
《梵网六十二见经》由支谦翻译,探讨异道人对佛法的不同看法与误解。佛在俱留国与比丘讨论他人对自身及法僧的谤言,强调信仰的正确引导和心态的重要性。经中提到,异道思想的根源在于对生命、存在、善恶等的误解,导致他们陷入无尽的见解争辩,无法自拔。佛教导弟子们应以智慧和慈悲来面对外界的误解,以往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觉悟为目标。此经旨在让人们认清自我,超越执念,实现真正的解脱与觉悟。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支谦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佛陀与梵志费迦沙及其弟子阿颰的交流。阿颰对佛陀的出世和教法产生疑惑,经过佛陀的悉心解答,他逐渐理解了无私慈悲的教义,以及舍弃世俗欲望和贪婪的重要性。佛陀强调持戒的价值,倡导对众生的仁爱,认为真正的贵贱在于人的德行,而非出身。最终,费迦沙及其弟子们归顺佛法,接受了佛陀的教诲。这部经典启示我们追求智慧,献身于他人,同时通过修行得到解脱。
佛说八师经
支谦
《佛说八师经》是支谦所译的经典佛教文本,讲述了佛陀在舍卫国教导梵志耶句的智慧。佛陀强调了八种“师”——即杀生、盗窃、邪淫、恶口、嗜酒、年老、病瘦和死亡,作为修行者应警惕与避免的悲惨后果。每一种师都透视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规范。教义的核心在于劝诫众生行善、修德、知足,最终获得解脱。经过佛陀的教导,梵志领悟真理,发心受戒,成为清信士。这部经典传达了珍惜生命、抵御诱惑与追求觉悟的重要性。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顶生王故事经
法炬
《顶生王故事经》由西晋三藏法炬翻译,讲述了一位名叫顶生的大王,他以法治国,施行仁政,产生了丰硕的民众和富饶的国土。顶生王渴望不断追求更多的财富与权力,却逐渐陷入贪欲无止境的迷思。尽管他的国土雨下七宝,人民生活丰裕,但最终他意识到五欲的无常与困扰。故事通过顶生王的经历,反映出对贪欲的警示,以及追求智慧与解脱的重要性,引导读者避免沉迷于物质世界,寻找真正的满足。
大方广如来藏经
佚名
《大方广如来藏经》是佛教经典,聚焦于如来藏的深奥法理。文中描述了佛陀在灵鹫山与众多菩萨及信徒的教导,展现了如来智慧的普遍性和深邃性。通过莲花的比喻,揭示了烦恼与内在佛性之间的关系,强调无论外在条件如何,所有有情众生内心都有如来藏。经典内容深刻,极大地鼓励信众超越自我,与法相应,达到觉悟。其教义传达了对所有众生的慈悲和宽恕,帮助信众发现自身的佛性,以追求解脱和涅槃。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佚名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是由佚名所作,蕴含深刻的佛理与智慧,描述了诸佛的境界及其教化众生的无量法门。文本中佛陀的慈悲与智慧,透过六万二千比丘及大菩萨的教化传递,展现了涅槃与解脱的奥义。经文中提到众生在佛前所见的种种不同,这反映出佛法的无量无边、慈悲普及。此经引导修行者通过信仰与实践,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达到与佛同体的境界。其深邃的理义及生动的比喻,值得广大信众深入诵读与反思。
梵志计水净经
佚名
《梵志计水净经》探讨了自我清净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纯净能引导人们避免恶趣与不善之道。经文中提到“二十一结著意者”,如邪见、贪愤等,会使人堕入恶趣。相对而言,舍弃这些负面执念,追求善法,能使人得以生福,升入善处。通过类比小儿衣与波罗奈以成衣,论及内外清净的真义,强调透过行善持戒,净化内心是实现真正解脱的关键。最终,众比丘在世尊开示下,感悟到了归依佛法的重要性,决心追随清净的道理。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
般若流支
《不必定入印经》由般若流支所译,深入探讨智慧与修行的关系。经文中,文殊师利童子向佛请教不同菩萨的修行方式,通过“五种菩萨”分为必定与不必定的智慧之印,强调修行者的心态与选择。若菩萨发愿助众生,无论是羊乘、象乘、月日神通还是如来神通,皆可获得福德,助力众生脱离苦海。全经在智慧与慈悲间架起桥梁,启示修行者如何在大乘法中不断提升自我,以守护佛法与众生。此经典在深入理解佛教教义的同时,亦是发心积德的重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