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者:班固
《汉书》,班固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西汉阶段的历史,其范围从前202年汉高帝元年到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共一百篇,以其语言庄重典雅、结构严谨而闻名。班固和他的家族历时四十多年完成此书,奠定了后世断代史的编纂模式,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遗留诸多珍贵史料,为后代研究汉代及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录

卷一 高帝纪第一卷二 惠帝纪第二卷三 高后纪第三卷四 文帝纪第四卷五 景帝纪第五卷六 武帝纪第六卷七 昭帝纪第七卷八 宣帝纪第八卷九 元帝纪第九卷十 成帝纪第十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卷十五 王子侯表第三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卷二十一 律历志第一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卷二十四 食货志第四卷二十五 郊祀志第五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卷二十七 五行志第七卷二十八 地理志第八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卷四十三 郦陆硃刘叔孙传第十三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卷五十七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卷六十四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传第五十五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卷八十七 扬雄传第五十七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卷九十四 匈奴传第六十四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卷九十六 西域传第六十六卷九十七 外戚传第六十七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卷九十九 王莽传第六十九卷一百 叙传第七十

班固的其他作品

白虎正义
班固
《白虎通义》是中国礼学史上首部系统研究礼制与礼意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时期,记录了“白虎观会议”的讨论成果。其结构明确,以礼为纲,行文通过主客问答展现,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指导意义。书中深刻反映了政治与文化的交融,是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文本。作者肖航,武汉大学副教授,专注于儒家哲学等领域,对《白虎通义》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古代人的价值观和宇宙观提供了重要视角。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七侠五义
石玉坤
《七侠五义》是清朝长篇章回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由艺人石玉昆创作,后经多次改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27回聚焦于包拯的英勇事迹,中40回讲述展昭与白玉堂的对抗,以及五鼠归附包拯的经过,最后50回围绕襄阳王的阴谋展开,体现侠义精神。人物设置丰富,包括南北侠和五义鼠,多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早期武侠作品,《七侠五义》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幻中游
烟霞主人
《幻中游》是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别名《幻中游醒世奇观》,由不详身份的作者于乾隆年间创作。小说以明代魏忠贤专权时期为背景,深刻揭示政治腐败、宦官专政的黑暗现实,描绘了石峨一家遭受迫害的悲欢离合。作品通过描绘不公与忠奸之争,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人性的复杂。小说艺术上巧妙结合理念与生动形象,使人对人物命运感同身受,呈现出深厚的社会批判,也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平山冷燕
荻岸散人
《平山冷燕》是清初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描绘了才子才女在“先朝”隆盛时期的爱情故事。该书现存最早版本为1658年所刊,历经不同版本传世,曾被翻译成满文和法文,介绍到欧洲。小说共二十回,编次者身份至今未定,曾有人认为是清朝的张博山年轻时所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详细分析了此书,认为其主题在于赞扬女性的才华与能力。1982年,该书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明末清初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
不空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是一部深具宗教和哲学意义的经典作品,源于密宗的智慧。该文本通过金刚法的宣扬,探讨了真理与幻象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其核心内容强调了无所不在的空性与无限的觉悟,鼓励修行者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书中采用丰富的象征性语言与禅意,以启发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这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一部心灵的指南,适合广大读者在追求真理的旅程中借鉴与反思。
诗经
佚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涵盖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311篇诗歌。作为儒家经典,被尊称为《诗经》,书中诗篇虽多作者已无考证,但主要反映黄河流域的民俗及文化。其内容分为《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分,形式以赋、比、兴为主,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俗及政治。孔子赞誉其为教化的工具,强调了诗歌在修身齐家治国中的重要意义。《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