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作者:孔子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行的古代著作,内容从汉代早期逐步编纂而成,共二十七卷,现存十卷。该书在学术界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尤其是王肃的整理形成了重要质疑。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其价值与《论语》相当。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与《家语》相关的汉代文献,进一步证实了其历史地位。尽管存在争议,《孔子家语》仍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目录

卷一
相鲁第一始诛第二王言解第三大婚解第四儒行解第五问礼第六五仪解第七
卷二
致思第八三恕第九好生第十
卷三
观周第十一弟子行第十二贤君第十三辩政第十四
卷四
六本第十五辩物第十六哀公问政第十七
卷五
颜回第十八子路初见第十九在厄第二十入官第二十一困誓第二十二五帝德第二十三
卷六
五帝第二十四执辔第二十五本命解第二十六论礼第二十七
卷七
观乡射第二十八郊问第二十九五刑解第三十刑政第三十一礼运第三十二
卷八
冠颂第三十三庙制第三十四辩乐解第三十五问玉第三十六屈节解第三十七
卷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本姓解第三十九终记解第四十正论解第四十一
卷十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孔子的其他作品

论语
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孝经
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
孔子集语
孔子
《孔子集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智慧的结晶,汇集了他对人生、社会、道德及教育的深刻见解。这部经典著作通过简练的言辞,表达了孔子倡导的仁爱、礼仪和中庸等核心思想。书中不仅包含了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集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倫理的重要资料。它的智慧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乘入楞伽经
实叉难陀
《大乘入楞伽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空性、无我和菩萨道等核心理念。经文以佛陀与弟子们的对话形式,揭示了真理的深奥,通过深入浅出的阐述,帮助修行者理解心灵的本质与智慧。此经不仅强调心的重要性,还提倡无所挂碍的慈悲精神,指引信众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大乘入楞伽经》深受禅宗和其他佛教流派的重视,对修行者的悟道之路具有深远的影响。
扬子法言
扬雄
《扬子法言》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由东汉法家学者扬雄所著。书中深入探讨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实施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扬子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结合现实案例,提出了许多关于法律公正和人性本质的见解,为后世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扬子法言》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书籍,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翠微先生北征录》是南宋军事家华岳所著的重要兵书,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该书记录了华岳在被贬期间构思的军事和治国策略,包括“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其内容充满历史底蕴,虽在清代之前鲜有传世,却在顾广圻的跋文中再度引起关注,体现出其古朴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价值。书中反映了华岳的官场经历和对国家的忧虑,成为研究宋代兵法及其历史的重要文献。至今《翠微先生北征录》已存在于世,分为十二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老子河上公章句
河上公
《老子河上公章句》是对道家经典《道德经》的深入解读,作者河上公通过其独特的注释和解释,揭示了老子哲学的深邃内涵和智慧。书中不仅探讨了道、德、人、自然等核心思想,还结合现实生活,提供了实践指导。河上公的阐释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易懂,使古老的智慧得以现代化重现。这部作品不仅是学习道家思想的重要参考,更为读者提供了思考人生、修身齐家的启示,是哲学爱好者和广大读者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幻中游
烟霞主人
《幻中游》是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别名《幻中游醒世奇观》,由不详身份的作者于乾隆年间创作。小说以明代魏忠贤专权时期为背景,深刻揭示政治腐败、宦官专政的黑暗现实,描绘了石峨一家遭受迫害的悲欢离合。作品通过描绘不公与忠奸之争,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人性的复杂。小说艺术上巧妙结合理念与生动形象,使人对人物命运感同身受,呈现出深厚的社会批判,也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