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集语

卷二 孝本二

尚书大传》孔子对子张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二十而通织瑽绩纺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则上无以孝于舅姑,下无以事夫养子也。舜,父顽母嚚,不见室家之端,故谓之鳏。”

《尚书大传》《书》曰:“高宗梁闇,三年不言。何为梁闇也?”传曰:“高宗居凶庐,三年不言,此之谓梁闇。”子张曰:“何为也?”孔子曰:“古者君 薨,世子听于冢宰三年,不敢服先王之服,履先王之位而听焉。以民臣之义,则不可一日无君矣;不可一日无君,犹不可一日无天也。以孝子之隐乎,则孝子三年弗 居矣。故曰:‘义者,彼也;隐者,此也。’远彼而近此,则孝子之道备矣。”

韩诗外传》八曾子有过,曾皙引杖击之。仆地,有间乃苏,起曰:“先生得无病乎?”鲁人贤曾子,以告夫子。夫子告门人:“参!来。汝不闻昔者舜为人 子乎?小棰则待笞,大杖则逃。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非王者之民,其罪何如?”

《说苑·建本》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 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瞽瞍有子,名曰舜。舜 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 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

《韩诗外传》九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 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 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 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对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 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则自刎而死。孔子 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韩诗外传》十太王亶父有子,曰太伯、仲雍、季历。历有子,曰昌。太伯知太王贤昌,而欲季为后也。太伯去之吴。太王将死,谓曰:“我死,汝往让两 兄,彼即不来,汝有义而安。”太王薨,季之吴告伯仲,伯仲从季而归。群臣欲伯之立季,季又让。伯谓仲曰:“今群臣欲我立季,季又让,何以处之?”仲曰:“ 刑有所谓矣,要于扶微者,可以立季。”季遂立,而养文王,文王果受命而王。孔子曰:“太伯独见,王季独知;伯见父志,季知父心。故太王、太伯、王季,可谓 见始知终,而能承志矣。”

大戴礼·曾子立孝》子曰:“可人也,吾任其过;不可人也,吾辞其罪。”《诗》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辞也。“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言不自舍也。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

《大戴礼·曾子大孝》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伤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问曰:“夫子伤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 善,如尔之问也。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故君子顷 步之不敢忘也。今予忘夫孝之道矣,予是以有忧色。”

吕氏春秋·孝行览》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乐正子春 曰:“善乎而问之。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余忘孝道,是以 忧。”

《大戴礼·曾子大孝》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荀子·子道》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向者君问丘曰:‘子从父命,孝 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 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 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荀子·子道》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 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以为而无孝之名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 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韩诗外传》九子路曰:“有人于斯,夙兴夜寐,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树艺五谷,以事其亲,而无孝子之名者,何也?”孔子曰:“吾意者身未敬邪?色不 顺邪?辞不逊邪?古人有言曰:‘衣欤食欤,曾不尔即。’”“子劳以事其亲,无此三者,何为无孝之名?意者所友,非仁人邪?”“坐!语汝。虽有国士之力,不 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便也。是以君子入则笃孝,出则友贤,何为其无孝子之名?”

庄子·寓言》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不洎,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吕氏春秋·仲冬纪·当务》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 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

新序·杂事》一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瞍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瞍,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 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及立为天子,天下 化之,蛮夷率服。北发渠搜,南抚交阯,莫不慕义,麟凤在郊。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舜之谓也。”孔子在州里,笃行孝道,居于阙党,阙 党之子弟畋渔,分有亲者得多,孝以化之也。是以七十二子自远方至,服从其德。

《说苑·建本》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

《说苑·建本》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

《说苑·权谋》鲁公索氏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比及三年必亡矣。”后一年而亡。弟子问曰:“昔公索氏亡牲,夫子曰:‘比及三年必亡矣。 ’今期年而亡,夫子何以知其将亡也?”孔子曰:“祭之为言索也。索也者,尽也,乃孝子所以自尽于亲也。至祭而亡其牲,则余所亡者多矣,吾以此知其将亡 也。”

《说苑·辨物》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说苑·反质》鲁有俭者,瓦鬲煮食。食之而美,盛之土鉶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弟子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而先生何喜如此乎?”孔子曰:“吾闻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为厚也,以其食美而思我亲也。”

《搜神记》曾子从仲尼在楚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孔子闻之曰:“曾参之孝,精感万里。”

《御览》四百十三引《师觉授孝子传》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班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御览》四百八十二引《师觉授孝子传》仲子崔者,仲由之子也。初,子路仕卫,赴蒯聩之乱,卫人狐黡时守门,杀子路。子崔既长,告孔子,欲报父仇。夫 子曰:“行矣!”子崔即行。黡知之,曰:“夫君子不掩人之不备,须后日,于城西决战。”其日,黡持蒲弓木戟而与子崔战而死。

《亢仓子·训道》闵子骞问仲尼:“道之与孝相去奚若?”仲尼曰:“道者,自然之妙用;孝者,人道之至德。夫其包运天地,发育万物,曲成万类,布丕性 寿。其功至实,而不为物府,不为事官,无为功尸。扪求视听,莫得而有,字之曰道;用之于人,字之曰孝。孝者,善事父母之名也。夫善事父母,敬顺为本,意以 承之,顺承颜色,无所不至,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父母;营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事君不敢不忠,朋友不敢不信,临下不敢不敬,向善不敢不勤,虽居独 室之中,亦不敢懈其诚。此之谓全孝。故至诚之至,通乎神明,光于四海,有感必应。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昔者虞舜,其大孝矣!庶母惑父,屡憎害之,舜心益恭, 惧而无怨,谋使浚井,下土实之。于时天休震动,神明骏赫,导穴而出,奉养滋谨。由是元德茂盛,为天下君。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文王之为太子也,其大孝矣!朝 夕必至乎寝门之外,问寺人曰:‘兹日安否如何?’曰:‘安。’太子温然喜色。小不安节,太子色忧满容。朝夕食上,太子必视寒暖之节;食下,必知膳羞所进。 然后退。寺人言疾,太子肃冠而斋,膳宰之馔,必敬视之;汤液之贡,必亲尝之。尝馔善,则太子亦能食;尝馔寡,太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君后 有过,怡声以讽;君后所爱,虽小物必严龚。是故孝成于身,道洽天下。《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言文王静作进退,天必赞之,故纣不能害。梦启之 寿,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善事父母之所致也。”闵子骞曰:“善。事父母之道,既幸闻矣。敢问教子之义?”仲尼曰:“凡三王教子,必视礼乐。乐所 以修内,礼所以修外,礼乐交修,则德容发辉于貌,故能温恭而文明。夫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利其身以善其君乎?是故择建忠良贞正之士为之师 傅,欲其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夫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此三王教子之义也。”闵子骞退而事之于 家,三年无间于父母昆弟之言。交游称其信,乡党称其仁,宗族称其弟。德行之声,溢于天下。此善事父母之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