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

作者:刘昼
刘子,原名刘昼,字孔昭,是北齐时期的思想家,来自渤海阜城。他的著作《刘子》直面当时的社会时弊,提出了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刘昼的生平略有记载,他生活在南北分裂、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刘子》中强调“清神”、“防欲”、“去情”和“韬光”等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治国理政的理念。这本书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理想,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思想启迪。

目录

清神第一防欲第二去情第三韬光第四崇学第五专学第六辩乐第七履信第八思顺第九慎独第十贵农第十一爱民第十二从化第十三法术第十四赏罚第十五审名第十六鄙名第十七知人第十八荐贤第十九因显第二十托附第二十一心隐第二十二通塞第二十三遇不遇第二十四命相第二十五妄瑕第二十六适才第二十七文武第二十八均任第二十九慎言第三十贵言第三十一伤谗第三十二慎隙第三十三诫盈第三十四明谦笫三十五大质第三十六辩施第三十七和性第三十八殊好第三十九兵术第四十阅武第四十一明权第四十二贵速第四十三观量第四十四随时第四十五风俗第四十六利害第四十七祸福第四十八贪爱第四十九类感第五十正赏第五十一激通第五十二惜时第五十三言苑第五十四九流第五十五

刘昼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春秋谷梁传注疏
范宁,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注疏》是清代阐释《谷梁传》的重要著作,基于前人研究,系统补充了注释与解读,内容翔实,是研究《春秋》与《谷梁传》的必读资料。虽成书于汉代,但在学术地位上长期落后于《左传》和《公羊传》。其作者范宁与后期整理的杨士勋均为重要学者,贡献了深厚的学术价值。范注作为最早的注解之一,标志着谷梁学的研究高峰,而杨疏则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二者在中古之前对《谷梁传》研究的影响深远。
飞龙全传
吴璿
《飞龙全传》是清朝作家吴璿创作的一部小说,共六十回,主要描绘了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前的青年奋斗经历。书中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市井豪侠形象,具备了大胆粗豪、敢作敢当、行侠仗义等品格,充分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理想。这一形象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与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出浓厚的民间文艺气息。
六韬
佚名
《六韬》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成书于战国时代,传统上认为由姜尚所著,采用问答形式探讨军政议题。作为《武经七书》之一,它在军事和政治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包含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兵器和编制等。其深远影响使其成为兵家权谋思想的开创之作,广泛传播至日本和欧洲等地,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日本的传说显示,它在《虎韬》中被视为“成功之路必读之书”,进一步证明了其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法贤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般若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经文主要阐述了智慧的本质与意义,强调“空”的思想,以及通过智慧获得解脱的途径。文本通过佛母的慈悲与智慧,将深奥的哲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启发人们内观自性,超越烦恼。经文不仅是修行者的指引,也为广大信众提供了灵性启迪与内心安宁的宝贵智慧。其深远的思想影响了佛教的发展及其在东亚的传播。
八仙出处东游记
吴元泰
《八仙出处东游记》,又名《东游记》,是明代作家吴元泰创作的一部神话小说,共二卷五十六回。书中描绘了八位神仙——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和曹国舅的修炼历程,故事取材于《争玉板八仙过沧海》。八仙因龙太子摩揭夺取蓝采和的玉版而与龙王展开激烈战斗,最终由孙悟空助阵,击败天兵天将。该作品为研究神话和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