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文忠公事略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李鸿章之家世

欧力东渐之势

中国内乱之发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之关系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父名进文,母沉氏,有子四人。瀚章官至两广总督,鹤章、昭庆皆从军有功,鸿章其仲也。先于道光三年癸未,西历一千八百二十三年正月五日。幼受学寻常塾师,治帖括业,年二十五成进士,入翰林,实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也。

李鸿章之初生也,值法国大革命之风潮已息,绝世英雄拿破仑窜死于绝域之孤岛。西欧大陆之波澜既已平复,列国不复自相侵掠,而惟务养精蓄锐,以肆志于东方。于是,数千年一统垂裳之中国,遂日以多事:伊犁界约,与俄人违言于北;鸦片战役,与英人肇衅于南。当世界多事之秋,正举国需才之日,加以瓦特氏新发明汽机之理,艨艟轮舰,冲涛跋浪,万里缩地,天涯比邻。苏彝士河开凿功成,东西相距聚近,西力东渐,奔腾湃澎,如狂飓,如怒潮,??岸砰崖,黯日蚀月,遏之无可遏,抗之无可抗。盖自李鸿章有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始有关系之时代,亦为中国与世界交涉最艰之时代。

翻观国内之情实,则自干隆以后,盛极而衰,民力凋敝,官吏骄横,海内日以多事:干隆六十年,遂有湖南、贵州红苗之变;嘉庆元年,白莲教起,蔓延及于五省,前后九年,嘉庆九年,耗军费二万万两,乃仅平之。同时,海寇蔡牵等,窟穴安南,侵扰两广,闽、浙诸地,大遭蹂躏,至嘉庆十五年,仅获戡定;而天理教李文成、林清等旋起,震扰山东,直隶,陕西亦有箱截之警;道光间又有回部张格尔之乱,边境扰动,官军大举征伐,亘七年仅乃底定。盖当嘉道之间,国力之疲敝,民心之蠢动已甚,而举朝醉生梦死之徒,犹复文恬武嬉,太平歌舞,水深火热无所告诉,有识者固稍忧之矣。

抑中国数千年历史,流血之历史也。其人才,杀人之人才也。历观古今已往之迹,惟乱世乃有英雄,而平世则无英雄,事势至道、咸末叶,而所谓英雄,乃始磨刀霍霍,以待日月之至矣。盖中国自开辟以来,无人民参与国政之例。民之为官吏所凌逼,惟悴虐政,无可告诉者,其所以抵抗之术,只有两途:小则罢市,大则作乱。此亦情实之无可如何者也。而又易姓受命,视为故常。败则为寇,成则为王。汉高明太,皆起无赖,今日盗贼,明日神圣,惟强是崇,他靡所云。以此习俗,以此人心,故历代揭竿草泽之事,不绝于史简。其间有承平百数十年者,不过经前次祸乱屠戮以后,人心厌乱,又户口顿少,谋生较易。或君相御下有术,以小恩小惠,徼结民望,弥缝补苴,聊安一时而已。实则全国扰乱之种子,无时间绝,稍有罅隙,即复承起。故数千之史传,实以脓血充塞,以肝脑涂附,此无可为讳者也。本朝既龙兴关外,入主中华,以我国民自尊自大蔑视他族之心,自不能无所芥蒂。故自明亡之后,其遗民即有结为秘密党会,以图恢复者,二百余年不绝,蔓延于十八行省,所在皆是。前次虽屡有所煽动,而英主继踵,无所得逞,郁积既久,必有所发。及道咸以后,官吏之庸劣不足惮,既已显着,而秕政稠迭,国耻纷来,热诚者欲扫雾氛以立新猷,桀黠者欲乘利便以觊非分。此殆所谓势有必至,理有固然者耶?于是,一世英雄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等,因之而起;于是,一世英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因之而起。

鸿章初以优贡客京师,以文字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日夕过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皆生所养,实基于是。及入翰林,未三年而金田之乱起。洪秀全以一匹夫,揭竿西粤,仅二年余,遂乃蹂躏全国之半,东南名城,相继陷落,土崩瓦解,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时鸿章在安徽原籍,赞巡抚福济及吕贤基军事。时庐州已陷,敌兵分据近地为犄角之势。福济欲复庐州,不能得志,鸿章乃建议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福济即授以兵,遂克二县,于是鸿章知兵之名始着。时咸丰四年十二月也。

当洪秀全之陷武昌也,曾国藩以礼部侍郎丁忧在籍,奉旨帮办团练,慨然以练劲旅靖大难为己任,于是湘军起。湘军者,淮军之母也。是时,八旗绿营旧兵,皆窳惰废弛,怯懦??冗,无所可用。其将校皆庸劣无能,暗弱失职。国藩深察大局,非扫除而更张之,必不奏效。故延揽人才,统筹全局,坚忍刻苦,百折不挠恢复之基,实始于是。

秀全既据金陵,骄汰渐生,内相残杀,腐败已甚。使当时官军得入,以实力捣之,大难之平,指顾间事耳。无如官车之骄汰腐败,更甚于敌。咸丰六年,向荣之金陵大营一溃,和春、张国梁之金陵大营再溃,驯至江浙相继沦陷,敌氛更甚于初年。加以七年丁巳以来,与英国开衅,当张国梁、和春阵亡之时,即英法联军入北京烧圆明园之日,天时人事,交侵(氵存)逼,盖至是而祖宗十传之祚,不绝者如线矣。

曾国藩虽治兵十年,然所任者仅上游之事。固由国藩深算慎重,不求急效,取踏实地步,节节进取之策,亦由朝廷委任不专,事权不一,未能尽行其志也。故以客军转战两湖江皖等省,其间为地方大吏掣肘失机者,不一而足,是以功久无成。

及金陵大营之再溃,朝廷知舍湘军外,无可倚重。十年四月,乃以国藩署两江总督,旋实授,并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于是兵、饷之权始归于一,乃得与左、李诸贤,合力以图苏皖江浙,大局始有转机。李鸿章之在福济幕也,福尝疏荐道员。郑魁士沮之,遂不得授。当时,谣诼纷纭,谤ゥ屡起,鸿章几不能自立于乡里。后虽授福建延邵建遗缺道,而拥虚名,无官守。及咸丰八年,曾国藩移师建昌,鸿章来谒,遂留幕中。九年五月,国藩派调湘军之在抚州者,旧部四营,新募五营,使弟国荃统领之,赴景德镇助剿,而以鸿章同往参赞。江西肃清后,复随曾国藩大营两年有奇。十年,国藩督两江,议兴淮阳水师,请补鸿章江北司道,未行。复荐两淮运使,疏至,文宗北行,不之省。是时,鸿章年三十八,怀才郁抑,抚髀蹉跎者,既已半生,自以为数奇,不复言禄矣。呜呼,此天之所以扼李鸿章欤?抑天之所以厚李鸿章欤?彼其偃蹇颠沛十余年,所以练其气,老其才,以为他日担当大事之用,而随赞曾军数年中,又鸿章最得力之实验学,而终身受其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