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作者: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目录

论语序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孔子的其他作品

孝经
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
孔子家语
孔子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行的古代著作,内容从汉代早期逐步编纂而成,共二十七卷,现存十卷。该书在学术界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尤其是王肃的整理形成了重要质疑。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其价值与《论语》相当。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与《家语》相关的汉代文献,进一步证实了其历史地位。尽管存在争议,《孔子家语》仍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集语
孔子
《孔子集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智慧的结晶,汇集了他对人生、社会、道德及教育的深刻见解。这部经典著作通过简练的言辞,表达了孔子倡导的仁爱、礼仪和中庸等核心思想。书中不仅包含了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集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倫理的重要资料。它的智慧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洪秀全演义
黄小配
《洪秀全演义》是一部以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洪秀全的传奇人生及其奋斗历程。小说描绘了洪秀全从一个贫苦书生成长为太平天国的领袖,带领信徒追求理想的故事。作者深入剖析了洪秀全的思想变迁、信仰追求与政治斗争,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展现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风云变幻。这部作品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细节,也融入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是了解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读物。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法贤
《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般若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经文主要阐述了智慧的本质与意义,强调“空”的思想,以及通过智慧获得解脱的途径。文本通过佛母的慈悲与智慧,将深奥的哲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启发人们内观自性,超越烦恼。经文不仅是修行者的指引,也为广大信众提供了灵性启迪与内心安宁的宝贵智慧。其深远的思想影响了佛教的发展及其在东亚的传播。
持人菩萨经
法护
《持人菩萨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持人菩萨的修行和智慧。该经文通过深入的教义阐述,强调慈悲、智慧与无私奉献的重要性。持人菩萨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行者形象,鼓励信众在世俗生活中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努力修行,以达成自我解脱和利益众生的目标。经文中还包含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比喻,展示了菩萨道的精神,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对信仰佛教的人而言,诵读《持人菩萨经》不仅是对佛法的学习,也是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新元史
柯劭忞
《新元史》是清末民初学者柯劭忞所编纂的重要史书,涵盖本纪、表、志与列传共计一百五十七卷,是二十五史中最新入选的正史。经过三十年的精心研究与修订,《新元史》不仅修正了明代《元史》的多处错误,还增补了许多重要人物的传记,提供了更加详实的元代历史。然而,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失《艺文志》及未注明引用资料出处,使后续研究时遇到困难。《新元史》对元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宣室志
张读
《宣室志》是唐代作家张读创作的传奇小说集,共11卷,涵盖仙鬼灵异故事。这部作品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常常阐述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主题。书名来源于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询问鬼神之事,体现了对超自然现象的探讨。尽管作品中有部分篇章对细节阐述较为详尽,但整体上表现了对佛教伦理和哲学的宣扬,既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信仰与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