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作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不详,被誉为“亚圣”,是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思想家,著有《孟子》一书,系统阐述性善论及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备同情心,是为人之道的基础。他强调“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爱民为先。尽管早期地位不高,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宋代朱熹的推广,孟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化及政治理念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目录

孟子序说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卷七 离娄章句上卷八 离娄章句下卷九 万章章句上卷十 万章章句下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孟子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石点头
天然痴叟
《石点头》是明代天然痴叟创作的小说集,包含多部独立故事,主要围绕忠孝节义与封建伦理道德展开。作品描绘众多人物与情节,如孝子王本立寻父的艰辛之旅,和妻子卖身救夫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人物在困境中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其中亦不乏揭示官场腐败与社会黑暗的故事。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现实题材的改编,巧妙地传达了人性的复杂与道德的重压,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小五义
石玉坤
《小五义》全名《忠烈小五义传》,是一部深受喜爱的侠义小说,流传广泛,延续了《三侠五义》的背景。书中讲述了五位侠客—粉面子都卢珍、霹雳鬼韩天锦、山西雁徐良、玉面专诸白芸生和“小侠”艾虎,在忠义的信念驱动下,共同揭露西夏反叛的阴谋,讨伐盗匪,捍卫正义。故事精彩纷呈,涵盖各类宝物、暗器与机关阵法,展示了行侠仗义精神。作者争议颇多,主要归于石玉昆,但确切作者未明。
白虎正义
班固
《白虎通义》是中国礼学史上首部系统研究礼制与礼意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时期,记录了“白虎观会议”的讨论成果。其结构明确,以礼为纲,行文通过主客问答展现,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指导意义。书中深刻反映了政治与文化的交融,是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文本。作者肖航,武汉大学副教授,专注于儒家哲学等领域,对《白虎通义》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古代人的价值观和宇宙观提供了重要视角。
太平广记
李昉
《太平广记》是宋代李昉等人奉命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共500卷、10卷目录,始于977年,次年完成。该书广泛搜集了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杂著,涵盖92类主题,尤其以神仙、鬼、报应等内容为主,占据全书半数。虽然编纂时引用了四百多种书籍,部分源流有误,但它仍被认为是后世小说的重要参考,承载了大量已失传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小说研究的重要基础。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鸠摩罗什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是佛教经典中的一部重要经文,主要讲述了紧那罗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内容。经文通过对话形式,探讨了因果法则、人生意义和修行方法等深刻主题。紧那罗王的提问反映了人们对真理的渴求,佛陀的回答则传达了智慧与慈悲。此经不仅为信徒提供了修行的指引,也促使人们思考自身的生命价值与责任。作为一部充满哲理的经典,它在佛教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