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作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不详,被誉为“亚圣”,是继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思想家,著有《孟子》一书,系统阐述性善论及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具备同情心,是为人之道的基础。他强调“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认为君主应以爱民为先。尽管早期地位不高,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宋代朱熹的推广,孟子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文化及政治理念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目录

孟子序说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卷七 离娄章句上卷八 离娄章句下卷九 万章章句上卷十 万章章句下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孟子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论衡
王充
《论衡》是东汉思想家王充所著的重要哲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86年,共有85篇文章。该书主要表达了无神论的观点,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学说和神秘主义,旨在揭示真偽之间的区别。《论衡》在儒家思想与谶纬学说盛行的背景下,提出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强调应以理智监管迷信和伪科学的现象。尽管该书在当时及后世遭遇冷遇,仍被视为重要的思想文献,对后来的哲学及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
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公孙龙子
公孙龙
《公孙龙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公孙龙的哲学著作,现存六篇。书中探讨了名与实、事物的本质及变化等核心问题,其中以《白马论》和《坚白论》最具影响力,提出了“白马非马”的重要命题。其余篇幅包括《指物论》、《通变论》和《名实论》,揭示了事物名称与本质的关系、运动的变化等哲学思辨。这部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多位学者如谢希深和陈澧对其进行了注释,有助于理解公孙龙的思想精髓。
石点头
天然痴叟
《石点头》是明代天然痴叟创作的小说集,包含多部独立故事,主要围绕忠孝节义与封建伦理道德展开。作品描绘众多人物与情节,如孝子王本立寻父的艰辛之旅,和妻子卖身救夫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人物在困境中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其中亦不乏揭示官场腐败与社会黑暗的故事。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现实题材的改编,巧妙地传达了人性的复杂与道德的重压,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中国官场学
汪龙庄,万枫江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作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以讽刺手法描述清朝官场的腐败与不堪,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小说。小说通过30多个独立却相互关联的故事,揭示了官员贪污、卖官与个人私欲的种种情景。鲁迅将其视为批判现实的代表作,1998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官场现形记》不仅是文学作品,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沉痛现实与知识分子的觉醒。李伯元通过这部作品,促使民众关注国家命运,体现了文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