犭制狗经

作者:支谦
《犭制狗经》是由支谦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主要记载了佛陀在耆阇崛山讲授戒法的情景。佛陀提到,若弟子对师父心生嫉妒,便如曾为狗者,重蹈恶道。佛通过阿难的提问,阐释了持戒的重要性,强调正道与邪道的辨别。同时,针对末世的恶师现象,佛陀警惕弟子防范那些贪图利禄而不传授真理的师长。最后,佛教导阿难,即便曾受恶师误导,但若真心悔悟,依然可以重新获得佛法的利养与救赎。

正文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月十五日说戒。时阿难长跪白佛言:今佛为一切。救开化五道童蒙盲冥者,使脱恶道。佛般泥洹後留舍利十二部经。於世间当令诸弟子持佛威神。传佛经戒开度人民。授其戒法。使人供养。是为如佛无异。佛言:若有人。从我弟子受戒。而有还嫉妒其师者,是人当从恶道中来。阿难问佛。何谓恶道。佛语阿难。过去佛时。有猘狗还啮其主。前佛慈哀。咒愿猘狗。猘狗见佛威神即欢喜。是狗今在泥犁中罪未毕。佛般泥洹後。罪毕用前欢喜故。更生入人道中。从我弟子受戒。正当从作猘狗时主受戒。狗有宿识故。还啮大家。佛言:若有人。从师受戒。还诽谤说师恶者言非我行者如是为如猘狗还啮其主。诽谤道师恶者,宿命本是狗也。阿难问佛。狗罪毕入人道。何以故?复还啮故大家耶。佛语阿难。是狗得入人道。持佛戒法。有所教授。贪利供养。愚痴不解。便行谤说师故。堕五逆恶处。佛语阿难。谛听佛当具为汝说之。阿难言:诺受教。佛言:有人持佛法戒行。教人事佛。令入泥犁中者,阿难惊起。长跪问佛。云何教人当令得佛道。何故更入泥犁中。佛语阿难。汝信佛语不。阿难言:信佛语。佛言:汝信佛语。何故闻人受戒当入泥犁中。惊为若人不入泥犁。佛语为妄。阿难更起作礼头面著地。绕佛三匝。还接佛足。长跪问佛。阿难不解。未知人根。愿佛解之。教人入泥犁意。佛语阿难。後末世时。有弟子作师惰懒。不能勤学。无有智慧。贪秽欲。得人供养。钱财穀帛。持用自活。不精佛法。阿谀随人。见人贪杀。不与杀戒。见人嗜酒。不断酒。多少可饮。人行授人戒法言:多少当得钱物作福。但欲得人物。是为卖戒。令人方更有慢不精戒者,便犯众粗杀生。如是教者,持人著泥犁中。用负佛明教故。令护佛道神得其短。便为恶鬼所病罪重。或能至死偿罪。即入泥犁中。阿难问佛。新发意者,偶值恶师。不晓了。谓法当尔。至使信受其言:愚痴不解故。阿难问佛。更见明师。为可复重受戒不。佛语阿难。於我法中。旷大极可得悔更自湔洗。初发意时。心常蒙冥。为恶师所误。实自不知。更行受戒。始为入法。不知不晓时。非佛弟子。是为世间小善人耳。无大功德。阿难闻佛所说,欢喜作礼。

支谦的其他作品

大明度经
支谦
《大明度经》是明代著名的佛教经典,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宗教思想而受到广泛推崇。该经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探讨了众生的苦难与解脱的途径,强调智慧与慈悲的重要性。书中不仅包含了对因果法则的详细解析,还融合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使其在思想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其高深的智慧启迪着无数信徒,激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觉悟。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大明度经》在佛教传承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值得深入研读与思考。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支谦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佛陀与梵志费迦沙及其弟子阿颰的交流。阿颰对佛陀的出世和教法产生疑惑,经过佛陀的悉心解答,他逐渐理解了无私慈悲的教义,以及舍弃世俗欲望和贪婪的重要性。佛陀强调持戒的价值,倡导对众生的仁爱,认为真正的贵贱在于人的德行,而非出身。最终,费迦沙及其弟子们归顺佛法,接受了佛陀的教诲。这部经典启示我们追求智慧,献身于他人,同时通过修行得到解脱。
梵网六十二见经
支谦
《梵网六十二见经》由支谦翻译,探讨异道人对佛法的不同看法与误解。佛在俱留国与比丘讨论他人对自身及法僧的谤言,强调信仰的正确引导和心态的重要性。经中提到,异道思想的根源在于对生命、存在、善恶等的误解,导致他们陷入无尽的见解争辩,无法自拔。佛教导弟子们应以智慧和慈悲来面对外界的误解,以往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觉悟为目标。此经旨在让人们认清自我,超越执念,实现真正的解脱与觉悟。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支谦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由吴月氏优婆塞支谦翻译,记录了佛陀与比丘们的对话。在舍卫国的止祇树下,佛陀阐述了生、老、死的因缘关系,探讨了苦的根源以及解脱的路径。比丘们通过思惟逐步领悟,了解到生的因缘如爱、受、识等,最终意识到只有彻底了解并断除这些因缘,才能实现解脱。佛陀强调,通过修行,众生可以最终达到无苦的境地。该经文揭示了佛教对生命轮回及因果关系的深刻思考。
佛说八师经
支谦
《佛说八师经》是支谦所译的经典佛教文本,讲述了佛陀在舍卫国教导梵志耶句的智慧。佛陀强调了八种“师”——即杀生、盗窃、邪淫、恶口、嗜酒、年老、病瘦和死亡,作为修行者应警惕与避免的悲惨后果。每一种师都透视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规范。教义的核心在于劝诫众生行善、修德、知足,最终获得解脱。经过佛陀的教导,梵志领悟真理,发心受戒,成为清信士。这部经典传达了珍惜生命、抵御诱惑与追求觉悟的重要性。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玄奘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是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受诏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时的教导与允诺。佛陀慈悲告诫阿难,尽管他将离世,但无上法将持续存在千年,逐渐隐没并为众生带来利益。经文详细描述了佛教在未来几个世纪的力量变化,强调信仰的坚固与衰退,及弟子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修行状态。同时,预示着未来尚有法师与善男子的重要角色,将共同护持佛法,造福有情世界。这部经文对于理解佛教的教义流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实叉难陀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是实叉难陀所译的重要佛教经典,揭示了佛陀于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佛后所体悟的深奥境界。书中描述了如来所入的三昧,即“如来不思议境界”,这个境界使得诸佛能自在显现无量佛事,利益众生。经典通过普贤菩萨与德藏菩萨的对话,传达了修行和供养的重要性,强调了心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修福德和智慧来实现无上菩提。全经蕴含丰富的佛理与智慧,旨在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与解脱。
本相猗致经
安世高
《本相猗致经》是后汉时期由安世高译出的佛教经典,讲述了比丘修行所需的法门和心法。经文探讨了从“爱”与“痴”的根源出发,通过“非本念”等概念,逐步引导修行者向智慧解脱的道路迈进。它阐述了五盖、三恶行等障碍,并提出七觉意和四意止作为通往解脱的关键。最终,通过信本和贤者聚会等修习,比丘们能够实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达到究竟的解脱。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安世高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是由后汉三藏安世高所译的佛教经典,讲述了阿那邠邸长者的七个儿子不信佛法、持续作恶的故事。为了引导他们归命佛陀及受五戒,长者以金钱激励他们,最终七子在得到富贵后选择悔改。佛陀随后为他们开示法义,使其彻底解脱,断除烦恼,获得了福德与智慧。这部经典强调了善行的价值和通过信仰与修行获得解脱的重要性,反映了佛教对人生观和道德的深远影响。
阿罗汉具德经
法贤
《阿罗汉具德经》由法贤翻译,记录了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对围绕弟子们的教诲。经中详细赞颂了诸多大声闻的修行德行,包括憍陈如、舍利弗、阿难等人,强调他们的智慧、辩才、持律及慈悲。佛陀赞扬声闻的精进与清净,指出他们在顿悟、神通及布施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这些教诲不仅展示了声闻的榜样力量,更引导众生在修行中常行善法,持戒修德,最终达到解脱与平等的境界。此经文是寻求内心安宁及成长的信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