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作者:李筌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是唐朝李荃所著的重要军事著作。这部书涵盖了全面的军事策略,包括人谋、攻城、器械、战马和阵图等内容,强调了阴阳天道与战局变化之间的关系。书名由古人对太白星的象征意义而来,代表着军事的严肃与权威。此书不仅在唐代受到重视,后世也广泛借鉴,影响深远。不同版本的体例略有差异,现存版本有《墨海金壶》丛本、《四库全书》等。

目录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序
卷一 人谋上
天无阴阳篇 第一地无险阻篇 第二人无勇怯篇 第三主有道德篇 第四国有富强篇 第五贤有遇时篇 第六将有智谋篇 第七术有阴谋篇 第八数有探心篇 第九政有诛强篇 第十
卷二 人谋下
善师篇 第十一贵和篇 第十二庙胜篇 第十三沉谋篇 第十四子卒篇 第十五选士篇 第十六励士篇 第十七刑赏篇 第十八地势篇 第十九兵形篇 第二十作战篇 第二十一攻守篇 第二十二行人篇 第二十三监才篇 第二十四
卷三 杂仪类
授钺篇 第二十五部署篇 第二十六将军篇 第二十七阵将篇 第二十八队将篇 第二十九马将篇 第三十监人篇 第三十一相马篇 第三十二誓众军令篇 第三十三关塞四夷篇 第三十四
卷四 战具类
攻城具篇 第三十五守城具篇 第三十六水攻具篇 第三十七火攻具篇 第三十八济水具篇 第三十九水战具篇 第四十器械篇 第四十一军装篇 第四十二
卷五 预备
预备总序筑城篇 第四十三凿濠篇 第四十四弩台篇 第四十五烽燧台篇 第四十六马铺土河篇 第四十七游奕地听篇 第四十八报平安篇 第四十九严警鼓角篇 第五十定铺篇 第五十一夜号更刻篇 第五十二乡导篇 第五十三井泉篇 第五十四迷途篇 第五十五搜山烧草篇 第五十六前茅後殿篇 第五十七衅鼓篇 第五十八屯田篇 第五十九人粮马料篇 第六十军资篇 第六十一宴设音乐篇 第六十二
卷六 阵图
阵图总序风后握奇垒篇 第六十三风后握奇外垒篇 第六十四太白营图篇 第六十五偃月营图篇 第六十六阴阳队图篇 第六十七教旗篇 第六十八草教图篇 第六十九教弩图篇 第七十合而为一阵图篇 第七十一离而为八阵图篇 第七十二
卷七 祭文、捷书、药方
祭文总序禡牙文篇 第七十三禡马文篇 第七十四祭蚩尤文篇 第七十五祭名山大川文篇 第七十六祭风伯雨师文篇 第七十七祭毗沙门天王文篇 第七十八露布篇 第七十九治人药方篇 第八十治马药方篇 第八十一
卷八 杂占
杂占总序占日篇 第八十二占月篇 第八十三占五星篇 第八十四占流星篇 第八十五占客星篇 第八十六占妖星篇 第八十七占云气篇 第八十八分野占风角五音占风鸟情占
卷九 遁甲
遁甲总序向背择日推五星所在法推恩建黄道法推亭亭白奸法出师安营闭六戊法玉女闭局法
卷十 杂式
元女式察情胜败篇主客向背篇推神煞门户篇龟卜篇山冈营垒篇

李筌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刘子
刘昼
刘子,原名刘昼,字孔昭,是北齐时期的思想家,来自渤海阜城。他的著作《刘子》直面当时的社会时弊,提出了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刘昼的生平略有记载,他生活在南北分裂、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刘子》中强调“清神”、“防欲”、“去情”和“韬光”等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治国理政的理念。这本书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理想,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思想启迪。
绣鞋记
乌有先生
《绣鞋记》是一部充满情感与艺术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为了追求梦想而奋斗的动人故事。主人公从小对绣鞋产生浓厚兴趣,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天赋,不仅学会了传统手艺,还将绣鞋艺术发扬光大。然而,生活中的挑战接踵而至,她在爱情、家庭与事业之间不断挣扎。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展现了女性坚定追梦的力量与智慧。每一双绣鞋都是她心灵的写照,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
飞龙全传
吴璿
《飞龙全传》是清朝作家吴璿创作的一部小说,共六十回,主要描绘了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前的青年奋斗经历。书中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市井豪侠形象,具备了大胆粗豪、敢作敢当、行侠仗义等品格,充分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理想。这一形象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与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出浓厚的民间文艺气息。
潜夫论
王符
《潜夫论》是东汉思想家王符创作的政治著作,共十卷三十六篇,涵盖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堪称“东汉小百科全书”。王符在书中对东汉后期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揭示了本末倒置的黑暗现象,劝诫统治者应重视民生、贤才与正德。他的思想强调“以民为本”,反映了对平民的同情,并提出实际的改革建议。王符的哲学观在唯物与唯心之间徘徊,勉励个人主动学习与修身,以实现理想的社会和谐。该书以其鲜明的政论特色和深刻的历史洞见,对后世影响深远。
列女传
刘向
《列女传》是西汉儒家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古代女性事迹集,收录了105位女性的动人故事,旨在表彰她们的高尚品德与反抗精神。该书分为七卷,内容涵盖母仪、贤明、仁智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儒家对女性的看法。尽管其中一些观点在当今被视为不公,但其影响深远,许多故事如“孟母三迁”等仍被广泛传颂。随着时代变迁,《列女传》为后来的史书设立了专门记录女性事迹的先例,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