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通释
作者:
刘知几
《史通》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撰写的中国最早史学理论著作,分内外篇共20卷,奠定了后世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史通学的形成。该书强调了史学家的“三长”素质,其影响深远。后人对《史通》的注释颇丰,其中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尤为突显,吸收了众多前人的校释成果,并加入独特见解,增添了学术和实用价值。新出版的《史通通释》还附有《史通补释》和《史通增释》,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资料。
目录
原序
六家第一
二体第二
本纪第四
世家第五
列传第六
书志第八
论赞第九
序例第十
题目第十一
断限第十二
编次第十三
称谓第十四
载文第十六
补注第十七
因习第十八
邑里第十九
品藻第二十三
曲笔第二十五
鉴识第二十六
探赜第二十七
书事第二十九
人物第三十
才第第三十一
序传第三十二
烦省第三十三
杂述第三十四
辨职第三十五
自叙第三十六
刘知几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风月梦
邗上蒙人
《风月梦》是清代邗上蒙人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成书于1848年,以《名妓争风全传》《扬州风月记》为别名。故事围绕五位公子在扬州的纵情生活展开,他们与妓女的错综感情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剧,揭示了青楼的虚幻与诱惑。陆书因爱雏妓月香而倾家荡产;贾铭与凤林情深,却因金钱离去;吴珍因情染上恶疾;魏璧被巧云背叛;而袁猷与双林之间的真情,则最终以悲剧收场。小说警示人们青楼生活的危险与诱惑的虚幻。
道德经
老子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著作,由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所撰。分为上下两篇,共81章,探讨宇宙观、价值观、政治观等。其核心思想包括“无为而治”,强调通过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和谐与稳定。道家与道教的思想虽有区别,但《道德经》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书中还提出“守柔”、“寡欲”等理念,提倡谦卑与知足。历史上多位皇帝曾注释此书,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治理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是宋代学者晁公武撰写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现存最早,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计20卷,涵盖45个类别。经部包含十类,史部有十三类,子部则展现了十八类,而集部则设有四类。该书不仅为当时的藏书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还深刻彰显了古典学术的广泛博采与分类思想,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通过《郡斋读书志》,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学术的广度与深度。
文中子中说
王通
《文中子中说》是以《论语》为蓝本,记录隋代大儒王通及其弟子问答的经典著作,共十卷。书中包含王通在政治、哲学、伦理、历史和文学等领域的思想,深刻反映了隋末唐初士人的思想状态。此次整理版本选用江安傅氏双鉴楼所藏宋刻本为依据,并进行各本校勘,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精审的整理本。作者秦跃宇,文学博士,现为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著有《六朝士大夫玄儒兼治研究》。
乾隆南巡记
不题撰人
《乾隆南巡记》是一部充满传奇和侠义色彩的小说,通过乾隆帝化名高天赐微服私访的故事,展现了其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英雄形象。小说在紧凑的情节中融入激烈的打斗场面和神秘的护佑,深受百姓爱戴。书中描绘的反派角色和邪恶势力,既突显了乾隆的伟大,也揭示了盛世下的社会阴暗面。虽然存在一些叙述上的瑕疵,但整体结构紧凑、语言流畅,使其成为经典的旧时说唱艺人底本,兼具娱乐性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