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浒传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名《忠义水浒传》,初名《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作者历来有争议[1],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一定的整理工作。

目录

作者

施耐庵说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1]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另一种观点是全书为施耐庵撰写,再由罗贯中整理编辑。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认为《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有不少人认同。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2]《水浒传》属于“世代累积型群众创作”,因为关于梁山泊好汉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宣和遗事》,在南宋时代已经开始流传。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民间传说、戏曲故事。故此推论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或其选段。但毫无疑问,施耐庵在创作长篇章回小说中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发展。

罗贯中说

这种观点认为[1]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明朝嘉靖年间的汪道昆托名“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首次指出《水浒传》“越人罗氏……为此书,共一百回”。其后,许多明清人士都相继指出罗贯中是《水浒传》作者。直到民国年间,鲁迅、俞平伯仍然认为水浒传简本是罗作,繁本是施编。

但是,这种观点现在普遍没有得到认同。反对者认为[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明显不同,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而且关于罗贯中作《水浒》的证据也大多经不起考证。

胡适认为:水浒传的草本(约一百回)出自罗贯中之笔。内容可能有田王和征腊,但无征辽。文笔可能极粗劣[3]

《水浒传》的后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辽和征方腊,在一百二十回版本还包括征田虎、征王庆。《水浒传》的后半部有时也称之为《征四寇》,比较吻合罗贯中的“忠君”思想。

施惠说

此说最早见于明人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即君美之传水浒,意欲供人说唱,耸人观听也,原非欲传信作也。”

至清朝时,很多谈及施惠的人开始把施惠和施耐庵混为一谈。如无名氏《传奇会考标目》:“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至近代,仍然有人力主此说。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认为[4]“耐庵即施惠号”。此后又有人考证[5]《水浒传》中有江浙方言,并发现施惠的《幽阁记》中有一些描写和《水浒传》相似,以次推断二书皆出自同一人之手,乃施惠所作。但是很多人认为该证据难以令人信服[1],而且有关施耐庵和施惠的关系多数臆断。

郭勋托名说

明朝时,沈德符在《野获编》中说:“武定侯郭勋……所刻《水浒传》善本……”。后沈国元在《皇明从信录》则说:郭勋“仿《三国志演义》及《水浒传》为《国朝英烈记》。”而钱希言在《戏嘏》中又说他曾删过水浒。

胡适在《水浒传新考》中则认为郭勋刻水浒乃是假托。戴不凡则认为[6]“疑施耐庵即郭勋”。他认为郭勋刻水浒后才开始署名施耐庵。但是,这个论据并不能够立足,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署名施耐庵的百回本《水浒》出现[7]

宋人说

这种说法最初是认为《水浒传》是罗贯中编写,而考证出罗贯中是宋朝人[1]。此说多被视为无稽之谈。

后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中推测施耐庵为宋末元初人。其后黄霖根据《靖康稗史》七种的编者署名“耐庵”,而推断这位南宋末年的“耐庵”就是施耐庵,并且认为施耐庵所作水浒乃是简本,而不是当前的版本。

成书过程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而从南宋之史籍《东都事略》以后,已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主要题材,到了元朝,元杂剧中出现了有关水浒故事的剧本,流传后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水浒传》全书是到了明朝,经许多作者不断增添情节乃至定型。也有观点认为[1],《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生活原型是与作者施耐庵关系甚密的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

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王利器与罗尔纲不约而同指出[8]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水浒义军领袖宋江原是基层官吏,后被逼上梁山,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渐发展壮大。《水浒传》故事豪放、粗旷,全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画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版本

现存最早的《水浒》版本,当属保存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此本大约刻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一百回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简本和繁本。

简本

简本包括了受招安、征辽、征田虎、王庆,打方腊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节。之所以称为简本,主要是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后有人将其后段独立发行,并托名罗贯中,称《续水浒传》。 已发现的简本有:

  • 一百十五回本(汉宋奇书)
  • 一百一十回本(英雄谱)
  • 一百六十四回本(与后传合刊)

繁本

繁本写得比较细致,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但主要改写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后的情节。

  • 一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
  • 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回本基础上再增加征田虎、征王庆的情节。
  • 七十回本:明末金圣叹进行删改,腰斩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后的事,以原书第七十一回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共为七十回。

一般认为只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浒》故事成型定书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传说故事的版本。

译本

《水浒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英文版通常将《水浒传》翻译成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在众多译本中,最早的当属赛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后期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书名出自《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但是译本中有很多错误。比如书名的翻译,就不符合原意,受到过鲁迅的批评,认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9]。对一百零八将的绰号,也往往望文生义,比如将花和尚鲁智深译为Priest Hwa(花牧师),更是将母夜叉孙二娘译为"Night Orge"(夜间的怪物)。

迄今为止《水浒传》被认为比较好的英文版本[10],应该是中国籍的美国犹太裔学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间受命译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他的译本,被认为更加忠实于原著,而且很贴切地反应了原文的神韵,符合翻译的“信,达,雅”的原则。可惜由于这个译本产生于文革时期,影响不大。

法文版则将其直译为Au bord de l'eau

日文版的《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多,甚至被改编和演绎成了许多漫画,电影,电视作品。日本自江户时代开始传入《水浒传》整本小说。1728年(享保13年)由冈岛冠山执笔将部分篇章翻译成日语。1773年,作家建部绫足将《水浒》故事改编为以日本为背景的《本朝水浒传》。到了19世纪,出现了大量《水浒传》的日文翻译本和改编性文学作品。日本古典文学家曲亭马琴不仅在创作其代表作《南总里见八犬传》和《椿说弓张月》时大量参考了《水浒传》的情节,还直接创作了《倾城水浒传》、《新编水浒画传》等以《水浒传》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江户时代的一些侠客如国定忠治、笹川繁蔵、饭冈助五郎等人的真实故事,在日本民众口中反复流传时,也被染上一层《水浒传》色彩。 进入明治时期之后,随着汉学研究的发展,日本出版了多部《水浒》译作[1],主要的译本如下:

  • 松枝茂夫,全译一百二十回本,1940年版(岩波文库)
  • 松枝茂夫编译的面向青少年的抄译本,带有“洁本”性质,基于一百二十回本,对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的段落进行了压缩,二战后出版,全3册(岩波少年文库)
  • 吉川幸次郎?清水茂合译,全译一百回本,全10册(岩波文库)
  • 驹田信二译,全译一百二十回本,全8册(讲谈社文库、ちくま文库)
  • 佐藤一郎译,全译金圣叹七十回本(“世界文学全集”集英社版)
  • 村上知行译,全译金圣叹七十一回本,全5册(现代教养文库)

人物

  • 水浒传人物列表
  • 水浒一百单八将

情节

全书可分为三段:第一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的故事,它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集合,形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山寨,并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近城池的战争,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的战争,到最后鸟尽弓藏,悲壮死亡的故事。

12世纪初,中国被腐朽的北宋王朝统治着,朝廷内的奸臣蔡京、童贯、高俅权倾朝野,手握重权,视皇帝宋徽宗如傀儡,残害忠良。地方豪强恶霸也合流同污,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等相继被冤枉陷害,无路可逃,上了山东的水泊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同时,在黄泥岗,晁盖、吴用等七人发动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抢劫案,夺走了北京大名府官员送给蔡京的生辰纲礼物,逃到梁山,与林冲合谋杀掉原寨主王伦,晁盖做了梁山之主。晁盖的朋友宋江也卷入官府纷争,差点被处死,幸亏晁盖与梁山好汉救出他,宋江的朋友李逵等跟随宋江加入梁山。

随后,梁山泊向周围地方官僚恶霸和其他敌对山寨宣战,攻破了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城、曾头市和大名府。其中最后两次战争中,晁盖战死,宋江继承了寨主之位,卢俊义、燕青上山。梁山全盛时足有一百零八个好汉,空前强大。梁山势力的壮大,震惊了朝野上下,童贯、高俅倾全国各路水陆大军,讨伐梁山泊,却惨败于梁山的精兵良将,数十名大将被斩杀。宋徽宗无奈,只好派人招安。梁山泊的部份首领坚决反对招安,但首领宋江、吴用等却不愿继续做强盗,答应了朝廷的招安请求。但在招安之后,朝廷奸臣屡次找茬陷害梁山好汉。

这时候,河北的田虎、淮西的王庆、江南的方腊叛乱,朝廷派梁山好汉出兵镇压。宋江先是用水淹了田虎的根据地太原城,剿灭田虎势力,然后挥师南下,大破淮西军并生擒王庆,但在更激烈的平定方腊之战中,宋江遭到阻击,梁山好汉死伤过半。一场恶战之后,宋江控制了杭州城和乌龙岭,攻破了清溪洞,方腊的势力才被消灭。战后,梁山好汉只剩下二十七人,途中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病逝,李俊、燕青等人又悄然离去。宋江等人被封为功臣,但童贯、高俅等人野心未死,他们设计毒死了卢俊义、宋江和李逵。吴用和花荣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后自缢而亡,剩下的梁山好汉,除双鞭将呼延灼于抗金战中英勇战死,混江龙李俊等到海外暹罗自立为王外,大都善终。

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

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水浒传》被改编成多种曲艺形式。另一篇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提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曲目。评书、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都有很多经典节目是取材自《水浒传》。

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的长处不在于政治和战争场面的描写,而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

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往往就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很多故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各种道德观如:轻生死重义气,敢作敢为,劫富济贫乃至“忠君反贪”等理念,便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否真正值得宣扬,又引起各界众说纷纭。

近代民间亦有流传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向往打打杀杀的生活,盲目崇尚武力与江湖义气,过分反叛,脱离现实;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演义》,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钩心斗角,作为应该安分守约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从历史角度看,对于《水浒》的争论焦点则集中在主要人物宋江所表现出的“忠君报国”的思想上。反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的思想有其局限性,梁山好汉受到招安后又为朝廷去征讨各地山贼,下场悲惨,是出历史悲剧;作品歌颂和美化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强调“忠义”,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正面观点一般认为宋江相对于其他草莽英雄思想进步,对当时社会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历史评价

《水浒传》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上受到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许:

明末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李渔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后来《儒林外史》、《红楼梦》与《水浒传》等“四大奇书”合称为“六大奇书”。
但他本人对宋江的评价非常低,在他的批注本里,处处可见对宋江的贬损。

到了20世纪,文学评论家除了评论《水浒传》的文学成就,亦开始对《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状况和价值观产生兴趣[来源请求]

19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历来有不同看法[2]。一种观点认为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的李贽。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来源请求]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主要是明朝的左懋第提出的,他认为《水浒传》教坏了百姓,强盗学宋江。并且认为如果不禁毁《水浒传》,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当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将《水浒传》在全国各地收缴。另外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是金圣叹[来源请求]。这也是他把七十回以后砍掉的原因之一。

1950年代,当时在中国,所持的看法是认为[2]《水浒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这种看法是当时各种中国大陆的教科书、文学史和小说史所持的一个主流的看法。

毛泽东在1975年时,亦对《水浒传》的价值观作了评论[11]:“《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的言论曾使中国掀起一场“评《水浒》运动”。当时有官方观点认为[2],《水浒传》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宋江所执行的是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否定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晁盖和宋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宋江上山以后就排斥晁盖,而且108人就没有晁盖的名字、没有他的地位。

延伸作品

  • 小说
    • 《金瓶梅》
    • 《水浒后传》
    • 《荡寇志》
  • 京剧
  • 电影
    • 改编电影 《七彩卡通老夫子:水虎传》(改编自著名小说《水浒传》的香港动画电影,于1982年7月10日首度上映)
  • 电视剧
    • 《水浒 (电视剧)》
    • 《水浒传 (1973年日本版电视剧)》
    • 《水浒传 (1998年电视剧)》
    • 《水浒无间道》
    • 《水浒传 (2011年电视剧)》
  • 舞台剧
    • 《水浒传》(舞台剧作家林奕华指导的舞台剧,以水浒传为蓝本,探讨现代男人的生存压力,2008年作亚洲巡演)
  • 漫画
    • 《水浒传》(日本横山光辉)
    • 《老夫子水虎传》(香港王家禧)
    • 《水浒传》(香港李志清)
  • 电子游戏
    • 水浒传天命之誓(日本光荣公司)
    • 水浒传 (游戏)(日本光荣公司)
    • 欢乐水浒传
    • 水浒传Online
    • 水浒Q传
    • 幻想水浒传系列(日本科乐美制作)

参考文献

  1. ^ 1.01.11.21.31.41.51.6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7年4月
  2. ^ 2.02.12.22.3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水浒评论集》,《工农兵通讯》增刊
  3. ^胡适〈水浒传考证〉〈水浒传后考〉
  4.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六《说公案》第三“水浒传”,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5. ^王利器,《水浒全传》是怎样纂修的?《文学评论》1982年第3期。
  6. ^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第90-135页。
  7. ^高儒,《百川书志》。
  8. ^罗尔纲考订《水浒传原本》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第一版[1989年10月] 来自 〈水浒传考证〉页2
  9. ^1934年3月24日,〈致姚克信〉(《鲁迅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9页。)
  10. ^施耐庵、罗贯中著,沙博理译,《水浒传(英文)》,外文出版社。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传(1949-1976)》。
  • 香港岭南大学马幼垣教授著作
    • 《水浒论衡》,联经出版社,1992年
    • 《水浒人物之最》,联经出版社,2003年
    • 《水浒二论》,联经出版社,2005年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五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二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第十三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三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四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六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七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展浪里白条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一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三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四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五回 病关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四十六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四十九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二回 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 第五十三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下井救柴进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六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八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五十九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第六十五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六回 宋江赏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八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六十九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第七十一回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话宿愿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九十四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第九十七回 陈观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第九十八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一百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观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艳生奸 第一百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一百三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一百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一百五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一百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汩没破坚城 第一百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一百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一百九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