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说苑
作者:
刘向
《刘向说苑》是西汉刘向编纂的古代杂史小说集,又名《新苑》。成书于公元前17年,原有二十卷,现存五卷。书中按类记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蕴含儒家政治思想与道德观念,反映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等哲理格言。作品不仅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还以简洁生动的对话体叙述,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笔记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部分古籍散佚,《说苑》仍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目录
卷一 君道
卷二 臣术
卷三 建本
卷四 立节
卷五 贵德
卷六 复恩
卷七 政理
卷八 尊贤
卷九 正谏
卷十 敬慎
卷十一 善说
卷十二 奉使
卷十三 权谋
卷十四 至公
卷十五 指武
卷十六 谈丛
卷十七 杂言
卷十八 辨物
卷十九 修文
卷二十 反质
刘向的其他作品
战国策
刘向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理念与策略,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特色与社会风貌。全书分为33卷,约12万字,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书中详细记录了纵横家的言行与重大事件,体现了当时思想活跃与文化多元的特点。此外,《战国策》对后来的《史记》有显著影响,尽管其内容部分存在争议,但无疑是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管子
刘向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言行事迹及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管子》是关于管仲及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刘向对其进行编定,目前存有76篇,另有10篇仅存目录。管仲强调统治者的智慧、德行与实用的治国策略,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列女传
刘向
《列女传》是西汉儒家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古代女性事迹集,收录了105位女性的动人故事,旨在表彰她们的高尚品德与反抗精神。该书分为七卷,内容涵盖母仪、贤明、仁智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儒家对女性的看法。尽管其中一些观点在当今被视为不公,但其影响深远,许多故事如“孟母三迁”等仍被广泛传颂。随着时代变迁,《列女传》为后来的史书设立了专门记录女性事迹的先例,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演变。
新序
刘向
《新序》是西汉学者刘向创作的重要文献,共三十卷,现存十卷。该书以历史故事和传说为载体,形式上与《说苑》相似,旨在传达道德和人生哲理。《新序》通过鲜活的事例,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深具教育意义。其中,成语“叶公好龙”便源自此书,生动描绘了伪善者的形象。作为传世经典,《新序》不仅是哲学与历史的宝贵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启迪。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尚书正义》是唐初《五经正义》的重要作品,由孔颖达等人奉诏撰写,经过多位审定者精心编纂,旨在整合《今文尚书》与伪《古文尚书》。这部书将伏生本《今文尚书》分为33篇,并加入25篇《古文尚书》,共定为58篇,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经书。《尚书正义》深入探讨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天道治民的重要性,体现了唐代的现实政治观念。同时,它还保存了大量旧说典故,具有重要的训诂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窦娥冤
关汉卿
《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经典杂剧,以“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为蓝本,塑造了窦娥的悲惨命运。作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此剧在众多剧种中广泛演出,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剧情围绕窦娥的冤屈展开,描绘了她因不公而死、为冤情发誓的悲壮场面。剧中经典台词探讨了善恶的昭彰与命运的不公,使其在世界悲剧中占有一席之地,展现了人性的思考与社会的反省。
金刚经
释迦牟尼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记录了释迦牟尼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主要探讨佛教的空性和慈悲精神。该经文简短却涵义深刻,强调超越文字经验的直观体验,是禅宗的核心经典之一。《金刚经》不仅在中国文学中有诸多汉译本,且其影响深远,成为修行者的重要指南。经典中提到的“诸相皆空”理念,揭示了世事的虚幻与真实,大大推动了佛教哲学的深入发展。自古至今,它激励着无数信徒追求智慧与解脱。
持世经
鸠摩罗什
《持世经》是一本探讨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关系的经典著作。它通过深入浅出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书中融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视野,强调和谐与平衡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纷繁的社会中寻找到心灵的安宁。无论是追求内心的宁静,还是面对外界的挑战,《持世经》都提供了宝贵的指南,助力读者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清晰的方向感。是探索自我、理解世界的不二之选。
孟郊集
孟郊
《孟郊集》是唐代诗人孟郊(751—814)的诗作集,收录了他大部分诗篇,分为十四卷。孟郊生于湖州,早年生活困窘,屡次考试落败,终于在46岁时考中进士。他崇尚苦吟,诗作多描绘个人与社会的艰难,关切民生疾苦,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艺术造诣。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清新,常常融入民歌元素,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同时,他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强调创作的真诚与力量,是苦吟诗人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