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
作者:
沈约
《宋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书之一,由南朝梁的沈约等人编撰,记录了刘宋政权60年的历史。书中包含10篇本纪、60篇列传和30篇志,共100篇,记述时间从420年到479年。沈约在撰写中经过大量考证和补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包括诏令、奏议等,对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有八类志,如天文、礼、乐等,提供关于古代法规、乐曲及官职的珍贵信息,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录
本纪
本纪第一 武帝上
本纪第二 武帝中
本纪第三 武帝下
本纪第四 少帝
本纪第五 文帝
本纪第六 孝武帝
本纪第七 前废帝
本纪第八 明帝
本纪第九 后废帝
本纪第十 顺帝
志
志第一 志序 历上
志第二 历中
志第三 历下
志第四 礼一
志第五 礼二
志第六 礼三
志第七 礼四
志第八 礼五
志第九 乐一
志第十 乐二
志第十一 乐三
志第十二 乐四
志第十三 天文一
志第十四 天文二
志第十五 天文三
志第十六 天文四
志第十七 符瑞上
志第十八 符瑞中
志第十九 符瑞下
志第二十 五行一
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
志第二十三 五行四
志第二十四 五行五
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志第二十六 州郡二
志第二十七 州郡三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
志第二十九 百官上
志第三十 百官下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
列传第二 刘穆之 王弘
列传第三 徐羡之 傅亮 檀道济
列传第四 谢晦
列传第五 王镇恶 檀韶 向靖 刘怀慎 刘粹
列传第六 赵伦之 到彦之阙 王懿 张邵
列传第七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刘敬宣 檀祗
列传第八 硃龄石 弟超石 毛修之 傅弘之
列传第九 孙处 蒯恩 刘钟 虞丘进
列传第十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张兴世
列传第十一 宗室
列传第十二 庾悦 王诞 谢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
列传第十三 张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谢方明 江夷
列传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
列传第十五 臧焘 徐广 傅隆
列传第十六 谢瞻 孔琳之
列传第十七 蔡廓 子兴宗
列传第十八 王惠 谢弘微 王球
列传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冲 淡 张暢 何偃 江智渊
列传第二十 范泰 王淮之 王韶之 荀伯子
列传第二十一 武三王
列传第二十二 羊欣 张敷 王微
列传第二十三 王华 王昙首 殷景仁 沈演之
列传第二十四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
列传第二十五 吉翰 刘道产 杜骥 申恬
列传第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
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
列传第二十八 武二王
列传第二十九 刘湛 范晔
列传第三十 袁淑
列传第三十一 徐湛之 江湛 王僧绰
列传第三十二 文九王
列传第三十三 颜延之
列传第三十四 臧质 鲁爽 沈攸之
列传第三十五 王僧达 颜竣
列传第三十六 硃修之 宗悫 王玄谟
列传第三十七 柳元景 颜师伯 沈庆之
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
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
列传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
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
列传第四十二 周朗 沈怀文
列传第四十三 宗越 吴喜 黄回
列传第四十四 邓琬 袁鳷 孔觊
列传第四十五 谢庄 王景文
列传第四十六 殷孝祖 刘勔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
列传第四十八 薛安都 沈文秀 崔道固
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
列传第五十 明四王
列传第五十一 孝义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
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
列传第五十四 恩幸
列传第五十五 索虏
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
列传第五十八 氐胡
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
列传第六十 自序
沈约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孟子注疏
赵岐,孙奭
《孟子注疏》是一本重要的儒家经典,共分十四卷,每卷包含上下两部分。正文由战国时期的孟子著作构成,附有东汉学者赵岐的注释和传说中孙奭的疏解。赵岐的《孟子章句》成为后人学习的基础,而关于孙奭的正义之作,学界存在争议,朱熹认为其为伪作,陈振孙则认为其曾受诏校订。尽管对正义的作者有不同看法,但赵岐的注释和孙奭的疏解对理解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大楼炭经
法立,法炬
《大楼炭经》是一部深具洞见的书籍,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中所忽视的环境问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引人深思的案例,作者揭示了炭的象征意义与实际应用,呼吁人们关注可持续发展。书中不仅融合了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更引导读者反思消费文化带来的隐患。作为一本兼具哲学思考与社会实践的读物,《大楼炭经》不仅适合科研工作者,更为所有关心地球未来的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智慧。
昌言
仲长统
《昌言》是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创作的重要政治哲学著作,分为三十四篇,探讨古今政事与社会弊病。其主要观点包括限制田地兼并、提倡农桑、反对外戚干政及宦官专权,并强调应根据才华选官。仲长统还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理念,主张重视人事而非迷信天道。作者仲长统(179—220年),以聪颖和博学著称,性格豪爽,虽屡备官职却未受重用。他的思想通过《昌言》得以传承,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是研究东汉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七侠五义
石玉坤
《七侠五义》是清朝长篇章回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由艺人石玉昆创作,后经多次改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27回聚焦于包拯的英勇事迹,中40回讲述展昭与白玉堂的对抗,以及五鼠归附包拯的经过,最后50回围绕襄阳王的阴谋展开,体现侠义精神。人物设置丰富,包括南北侠和五义鼠,多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早期武侠作品,《七侠五义》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家将
佚名
《杨家将》是一部广为流传的英雄传奇系列故事,演绎了北宋时期杨家四代人在北疆坚守、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故事围绕著名将领杨业及其子杨延昭等人展开,描绘了他们与辽国的斗争以及忠臣与奸臣之间的权力博弈。作品通过话本、戏剧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故事情节,形成了一系列经典角色,如八贤王、高俅、包拯等,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英勇无畏的精神。杨家将的故事不仅在文学中得以传承,还影响了众多影视作品,展现其历久弥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