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作者:
张岱
《陶庵梦忆》是明代散文家张岱创作的一部重要散文集,成书于明朝灭亡后的动荡时期,展现了明代江南地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全书八卷,通过茶楼、酒肆、演戏、斗鸡等场景,生动描绘了当时的日常文化与娱乐活动。尽管书中也反映了贵族的闲情逸致,但更多的是对平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成为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重要文献,对理解明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目录
梦忆序
陶庵梦忆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陶庵梦忆补
张岱的其他作品
西湖梦寻
张岱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创作的清新散文集,共五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历史,寄托了对亡明悲哀的思考。书中通过详细描写西湖的各个名胜,如保俶塔、灵隐寺、雷峰塔等,展现了西湖的魅力与灵动。全书既是对西湖掌故的追溯,也反映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文字优雅,令人陶醉。自1671年初稿至康熙56年出版,成为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风俗演义
应劭
《风俗通义》是东汉学者应劭所著的一部民俗著作,主要考论历代风俗、制度及其典礼。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记录了大量神话异闻,并附有作者的评议,是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应劭不仅在书中驳正了许多流俗,还涉及音律、乐器等社会生活内容,展现了文学价值与志怪小说的早期特征。此书对理解两汉社会生活、民间信仰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历经多个版本的整理和流传,仍在后世广受重视。
春秋谷梁传
范宁
《谷梁传》是儒家经典《春秋》的注解之一,简称为《谷梁传》。它与《左传》和《公羊传》并称为解说《春秋》的三传,成书于汉朝,以问答体裁注解《春秋》。内容涵盖伦理、教育、妇女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儒家思想演变具有重要价值。《谷梁传》重视经义的阐释,风格平实,与注重高言大义的《公羊传》形成对比。东晋时期,评述此三传的特色,指出《谷梁传》独特的清雅风格。它在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后逐渐衰落。
子思子
孔伋
《子思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作者为孔子的孙子子思。全书以对子思思想的阐述为核心,探讨了伦理、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作为儒家思想的延续,书中强调了仁义礼智的重要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对待修身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上,子思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基础。《子思子》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还为后世塑造了儒家精神和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楼
李渔
《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觉世明言》,成书于清初。全书共十二卷,每卷独立讲述一个与楼阁紧密相关的故事,展现了人物命运的波折与情感纠葛。作品以才子佳人的题材著称,情节曲折生动,对话丰富。但尽管其中也有警示教诲,实则强调封建礼教的遵守,现实意义有限。《十二楼》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瑰宝,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风貌。
清平山堂话本
洪楩
《清平山堂话本》是清代文学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重要话本小说,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善恶的复杂性。书中通过多个短篇故事,融入了历史、民俗和谚语等元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研究明清小说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貌与人情百态的生动载体。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清平山堂话本》至今仍被广泛阅读与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