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奇经

作者:风后
《握奇经》又称《握机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主旨在于八阵布列。相传其文由黄帝之臣风后所撰,后经姜尚引申及汉武帝丞相公孙弘解读而成。书中描述了八阵的形成与运用,分为四正和四奇,大将负责调动兵力以实现对敌方的战术应变。阵法灵活多变,结合天气、地势及兵力,强调先发制人与游军的配合。《握奇经》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深远,现存多版本,成为研究古代军事战略的重要典籍之一。

正文

经曰:八阵(1),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2)。或总称之。

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圆(3),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衡有重列各四对,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冲各三队,云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为八列。

阵讫,游军从后蹑敌,或惊其左,或惊其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于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其中,张翼以进鸟掖两端,向敌而翔以应之。虚实二垒,皆逐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行,以正合,以奇胜。天地以下,八重以列。或曰:握机望敌,即引其后,以掎角前列,不动而前列先进以次之。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

天或圆而不动,前为左,后为右,天地四望之属是也。天居两端,其次风,其次云,左右相向是也。地方布,风云各在前后冲之列,天居两端,其次地居中间,两地为比是也。云像龙纵布,天一,天二次之;纵布地四,次于天衡之后,纵布司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地前冲居其右,后冲居其左,云居两端。虚实二垒,即此是也。

【注释】

(1)八阵:是一种古老的阵法,最早记载八阵的是《孙膑兵法》的八阵图篇,后来有诸葛亮的“八阵图”,历代对八阵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八阵:本文所讲的八阵,是指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八阵,其中天地二阵地表里结合为主体,风云等阵为辅助。

(2)握奇:对“握奇”一词说法不一。宋高似孙《子略》称西晋马隆本作“握机 ”,握,通“幄 ”,帐也,大将所居,因系军机要地,其事不可妄示人,故称“握机”唐朝名将,军事家李靖曾对唐太宗说:“‘奇’音‘机 ’”,故或传为“机”,其义则一。考其词云:“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奇。”奇,余零也,因此音机。臣愚谓兵无是机,安在乎握言也?当为余奇则是。夫正兵受之于君,奇兵将所自出。《孙子兵法》曰:“令素行以教其民者则民服”,此受之于君者也,又曰:“兵不豫言,君命有所不受 ”,此将所自出者也。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是故握机,握奇,本无二法,在学者兼通而已。”

(3)衡圆:此处“圆”为衍文

风后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法观经
法护
《法观经》由西晋月氏国的三藏竺法护翻译,内容探讨了坐禅与修行的重要性。佛教中提到“数息”是修行的基础,通过调息来减轻对身体的执着,培养内心的宁静。经文中提出“三定”理念,引导修行者在身、口、意三方面达成定境,并强调持戒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自我与他人的身体,修行者应意识到这个身体现象的虚无与无常。最终,故以身心的空观达到解脱和更深的领悟,明了人生苦空无常的真理,从而引导人们走向宁静与智慧的道路。
灯指因缘经
鸠摩罗什
《灯指因缘经》由鸠摩罗什翻译,深刻探讨因果法则与修行的重要性。故事围绕一个名叫“灯指”的小男孩,因其与众不同的光明手指而被人们关注,他的命运起伏描绘了财富和贫穷的无常。灯指的经历揭示了人们对富贵的追逐及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强调修善积德的必要,借以警醒世人:善良经营福田,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安宁。经文引导众生应重视内心的修习,避免因口舌之恶而招致苦果,提醒人们珍惜福报,追求智慧与道德。
拔陂菩萨经
初异
《拔陂菩萨经》是由初异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主要讲述了拔陂菩萨与如来佛在罗悦祇竹园的教诲。书中描述了密集的法会场景,各类众生,包括比丘、菩萨、天王及龙王等,齐聚佛前,共同聆听教义。佛法阐述了菩萨应具备的坚定信念、精进修行以及无私的慈悲心。特别强调通过不断的善行与修行,菩萨能够获得果位,并在未来成就正觉。此经旨在引导信徒理解佛法的深邃,坚定修行的信念,最终达到涅槃的境地。
顶生王故事经
法炬
《顶生王故事经》由西晋三藏法炬翻译,讲述了一位名叫顶生的大王,他以法治国,施行仁政,产生了丰硕的民众和富饶的国土。顶生王渴望不断追求更多的财富与权力,却逐渐陷入贪欲无止境的迷思。尽管他的国土雨下七宝,人民生活丰裕,但最终他意识到五欲的无常与困扰。故事通过顶生王的经历,反映出对贪欲的警示,以及追求智慧与解脱的重要性,引导读者避免沉迷于物质世界,寻找真正的满足。
桂林风土记
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是莫休符在唐朝时期撰写的一部地志,记录了桂林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本书详细描绘了从古至今桂林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以及诸多名胜如舜祠、双女冢、伏波庙等。作者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见闻,展示了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弥足珍贵的是,这些片段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成为后人了解桂林风土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