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作者:孔子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孝道的核心思想。全书共18章,由孔子为曾子讲述,传承了孝的理念。该书认为“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根本,也是治国安家的重要准则,强调了忠君与孝顺的联系。不同阶层的人在孝行上应有不同的规范,涵盖了从天子到普通百姓的孝道要求。其影响深远,自西汉以来备受推崇,是《十三经》中唯一获得皇帝注解的书籍。《孝经》的教诲至今仍对社会伦理有重要影响。

目录

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纪孝行章第十五刑章第十一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谏诤章第十五感应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丧亲章第十八

孔子的其他作品

论语
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政治。《论语》涵盖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领域,共20篇、492章,内容丰富。虽然南宋朱熹将其与其他经典合称为“四书”,但其编纂历史复杂,历经多次校订和解读,现代版本与孔子时代相比已无据可考,依然是研究原始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家语
孔子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和言行的古代著作,内容从汉代早期逐步编纂而成,共二十七卷,现存十卷。该书在学术界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尤其是王肃的整理形成了重要质疑。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其价值与《论语》相当。随着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与《家语》相关的汉代文献,进一步证实了其历史地位。尽管存在争议,《孔子家语》仍被视为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集语
孔子
《孔子集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智慧的结晶,汇集了他对人生、社会、道德及教育的深刻见解。这部经典著作通过简练的言辞,表达了孔子倡导的仁爱、礼仪和中庸等核心思想。书中不仅包含了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集语》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倫理的重要资料。它的智慧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和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搜神记
干宝
《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创作的一部笔记体志怪小说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现存20卷,共包含454个故事。书中描绘了神灵、妖怪和民间传说,情节简短而奇幻,融汇了佛道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深刻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经典故事如《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等,揭示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颂扬反抗者的斗争,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影响深远。
雍正剑侠图
常杰淼
《雍正剑侠图》,又称《童林传》,是由清末民初评书艺人常杰淼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短打评书。书中以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为原型,通过描述江湖绿林故事和真实武术,展示了丰富的老北京民俗与风土人情。全书共570多位剑侠登场,情节紧凑,充满武林争斗与宝藏探险。常杰淼的作品广受欢迎,曾与多位评书艺人共同演绎并传播,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因被列为“坏书”而传承遭遇困境。近年来,该书在整理和出版方面有所恢复,吸引了新的听众。
大方等大集经
昙无谶
《大方等大集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的重要文献。此经主要阐述了菩萨道和普遍的慈悲精神,强调智慧与慈爱的结合。它通过诸多故事和比喻,引导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寻求内心的平和与觉悟。经典中提到的“空性”理念,启示人们超越执着,了解万物的本质,为修行者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大方等大集经》不仅在宗教修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大乘佛教哲学和伦理的重要文本。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玄奘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阐述缘起法的深刻意义。该经文通过分析因缘关系,揭示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教导众生识别生命本质,超越痛苦障碍。经中强调,万物皆因缘而起,众生应以智慧观察,觉悟无常,从而断除执着,修行解脱之道。此经典不仅为修行者提供指导,更为所有寻求真理者开悟之门,是理解佛教哲理的重要文献。通过研读该经,信众可以提升内心的觉悟,走向智慧与慈悲的彼岸。
战国策
刘向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理念与策略,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特色与社会风貌。全书分为33卷,约12万字,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书中详细记录了纵横家的言行与重大事件,体现了当时思想活跃与文化多元的特点。此外,《战国策》对后来的《史记》有显著影响,尽管其内容部分存在争议,但无疑是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