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上一章

列传第九 定宗诸子

△忽察脑忽禾忽秃鲁宪宗诸子班秃阿速台玉龙答失撒里蛮彻彻秃昔里吉兀鲁思不花晃火帖木儿定宗三子:长忽察,次脑忽,次禾忽。

忽察,以定宗长子觊觎父位,而众望不属。及拔都等定议,立宪宗,忽察心不能平,谋作乱。宪宗即位,大会诸王,忽察与弟脑忽、从兄失烈门,藏兵车中,载以至。事觉,讯鞫得实,忽察、脑忽免死,定置于和林西失剌豁罗罕之地。忽察子完者也不干。脑忽无子。

禾忽,袭定宗大名路岁赐,故时称大名王,其分地在叶密立,亦定宗潜邸之分地。阿里不哥僭号,胁禾忽从之,然禾忽实欲东觐世祖。中统三年,徙于忽只儿之地,与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合兵拒阿里不哥。未几,还叶密立。阿里不哥兵至,又徙于孛劣撒里,辗转至不剌城,留妻孥辎重于彻彻里泽剌山。阿里不哥将哈剌不花来袭,禾忽与阿鲁忽合兵败之,斩哈刺不花,函其首告捷。四年春,阿里不哥兵复至,禾忽与阿鳍忽拒战于浑八升城,失利。阿里不哥以粮尽引还,遂与禾忽、阿鲁忽议和。五年,与诸王八剌同时赐帛六万匹。海都叛,禾忽附之,为丞相安童所袭,尽失其辎重。

子秃鲁,至元九年从皇子西平王奥都赤征建都蛮,封南平王,赐龟纽银印,仍赐金、银符各五,及所部有功者三十五人银钞定,卫士人各马三匹,从者一匹。明年,换驼纽鋈金银印,命镇守六盘山。及闻其父禾忽已附海都,即于十四年冬举兵反。安西王遣巩昌总帅汪惟正等西讨,败秃鲁于武川,获之。

宪宗四子,长班秃,次阿速台,次玉龙答失,次昔里吉。

班秃。宪宗七年,与弟玉龙答失、昔里吉从车驾渡漠,至玉龙栈赤。八年,卒于吉河之南,无子。泰定三年,诏以宪宗明里忽都鲁皇后守班秃营帐。

阿速台。初与玉龙答失、昔里吉俱附阿里不哥。察合台后王阿鲁忽败阿里不哥将哈剌不花,恃胜轻敌,还驻亦剌八里,不设备。阿速台率所部袭之,入自铁门,夺其阿力麻里城。至元元年,从阿里不哥归命至京师,世祖宥之。

玉龙答失。初附阿里不哥。中统未,阿里不哥失势,部众多弃之而从玉龙答失。阿里不哥藏宪宗玉玺,玉龙答失索取之。至元元年,奉玺来归。世祖悦,赐印,并赏以先朝猎户。三年,以阿速台原赐卫辉路为其分地。二子:曰撒里蛮,曰完泽。

撒里蛮。至元十四年从河平王昔里吉叛。已而相攻。十九年,执昔里吉来献。世祖宥其罪,乃赐以地。

完泽。元贞二年赐印。九年封卫安王,赐金印。至大三年,进封卫王,扶兽纽金印。完泽二子:曰彻彻秃,曰宽彻哥。

彻彻秃。至治二年,奉命总兵北边。是年十二月,封武宁王,赐驼纽金印。三年,泰定帝入继大统,命彻彻秃月修佛事于岭北,以禳寇兵。泰定元年,命统其父完泽所部,给以卫王印。天历元年,奉文宗命迎明宗于金山。明年,明宗即位于和林之北,遣彻彻秃与平章哈八儿秃自行在致命京师,立文宗为皇太子。至顺二年,以淮安路宁海为之朐山、赣榆、沐阳三县为彻彻秃食邑。进封郯王,换兽纽金印。明年,徙镇辽阳。后至元二年,以江南太平路户钞益彻彻秃岁赐。三年,又以完者帖木几位下苏州水田二百顷赐之。五年冬,为丞相伯颜诬构,矫诏赐死。伯颜,蔑儿乞氏,其先世本隶于宪宗为家奴。凡家奴称主人曰使长,贵贱不易其称。彻彻秃为宪宗曾孙,伯颜见彻彻秃宜称使长。至是,怒曰:“吾位极人臣岂尚有使长。”遂诬奏彻彻秃谋为不轨,杀之。是日,大风霾,延臣皆冤之。脱脱为右丞相,始奏雪其冤,复爵邑。

宽彻哥。至顺间。袭封卫王。后至元二年,以卫辉路五户丝赐之。至正十一月,与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讨河南妖贼,擒韩咬儿送京师诛之。

昔里吉。至元元年,从阿里不哥至京师。五年六月,封河平王,赐驼纽金印。末几,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备边,驻阿力麻里。十四年,诸王脱黑帖木儿、药木忽儿、撒里蛮合谋劫北平王,械系丞相安童,奉昔里吉以叛,犯和林。诏丞相伯颜总诸军讨之。河间王忽鲁台始从之,及是率所属来归,与伯颜军合。昔里吉等与伯颜夹斡鲁欢河而军,相持未战。诸王牙忽都为昔里吉所囚,潜使人以敌情来告。及战。牙忽都自后乱其阵,昔里吉败走。明年,土土哈率千骑逾金山追之,擒其将札忽台,进战于宽彻哥,又败之。昔里吉走乞儿吉思,至野孙河,又为哈答所追。败遁额儿的失河。脱黑帖木儿欲奉撒里蛮为主,胁药木忽儿,不从,而与之战。擒脱黑帖木儿归昔里吉杀之。昔里吉遂执撒里蛮,致于术赤后王宽彻,追过讹迹刊,为撒里蛮旧部所要,夺还,攻昔里吉。时昔里吉为斡赤斤后王别里帖木儿所袭败,部众迸散,为撒里蛮所执。十九年,献于朝,流海岛而卒。三子:曰兀鲁思不花,曰晃火帖木儿,曰火儿忽。

兀鲁思不花。其父被执后,率余众附于海都。元贞二年,与药木忽儿等弃海都来归。大德无年,入朝,增兀鲁思不花与药木忽儿岁赐钞千锭。是年三月,又赐金百两,赐其母阿不察等金五百两,以乳牛、牝马赈其部饥民。四月,赐兀鲁思不花圆符。十一月,赐金千两。明年六月,又赐兀鲁思不花及其母金千两,银有差。成宗加意抚慰,以劝未至者,故赏赉独优焉。至治三年,预铁失逆谋,流于海岛,死。

晃火帖木儿。延祐五年,封嘉王,赐兽纽金印。泰定二年,徙封并王,仍赐兽纽金印,以嘉王印赐其弟火儿忽。至顺三年,以安陆府为并王食邑。后至元元年,燕帖木儿子唐其势怨望,谋废帝而立晃火帖木儿。事觉,唐其势伏诛,晃火帖木儿自杀,谪其子孙戍边。明年,赐其母答里钞千锭。至正二年,赦其子彻里帖木儿归。封为抚宁王。

新元史
柯劭忞
本纪
本纪第一 序纪本纪第二 太祖上本纪第三 太祖下本纪第四 太宗本纪第五 定宗本纪第六 宪宗本纪第七 世祖一本纪第八 世祖二本纪第九 世祖三本纪第十 世祖四本纪第十一 世祖五本纪第十二 世祖六本纪第十三 成宗上本纪第十四 成宗下本纪第十五 武宗本纪第十六 仁宗上本纪第十七 仁宗下本纪第十八 英宗本纪第十九 泰定帝本纪第二十 明宗本纪第二十一 文宗上本纪第二十二 文宗下宁宗本纪第二十三 惠宗一本纪第二十四 惠宗二本纪第二十五 惠宗三本纪第二十六 惠宗四昭宗
表第一 宗室世表表第二 氏族表上表第三 氏族表下表第四 三公表表第五 宰相年表表第六 行省宰相年表上表第七 行省宰相年表下
志第一 历一志第二 历二志第三 历三志第四 历四志第五 历五志第六 历六志第七 历七志第八 天文上志第九 天文下志第十 五行上志第十一 五行中志第十二 五行下志第十三 地理一志第十四 地理二志第十五 地理三志第十六 地理四志第十七 地理五志第十八 地理六志第十九 河渠一志第二十 河渠二志第二十一 河渠三志第二十二 百官一志第二十三 百官二志第二十四 百官三志第二十五 百官四志第二十六 百官五志第二十七 百官六志第二十八 百官七志第二十九 百官八志第三十 百官九志第三十一 选举一志第三十二 选举二志第三十三 选举三志第三十四 选举四志第三十五 食货一志第三十六 食货二志第三十七 食货三志第三十八 食货四志第三十九 食货五志第四十 食货六志第四十一 食货七志第四十二 食货八志第四十三 食货九志第四十四 食货十志第四十五 食货十一志第四十六 食货十二志第四十七 食货十三志第四十八 礼一志第四十九 礼二志第五十 礼三志第五十一 礼四志第五十二 礼五志第五十三 礼六志第五十四 礼七志第五十五 礼八志第五十六 礼九志第五十七 礼十志第五十八 乐一志第五十九 乐二志第六十 乐三志第六十一 乐四志第六十二 舆服一志第六十三 舆服二志第六十四 舆服三志第六十五 兵一志第六十六 兵二志第六十七 兵三志第六十八 兵四志第六十九 刑法上刑律上志第七十 刑法下刑律下
列传
列传第一 后妃列传第二 烈祖诸子列传第三 太祖诸子一列传第四 太祖诸子二列传第五 太祖诸子三拖雷上列传第六 太祖诸子四拖雷中列传第七 太祖诸子五拖雷下列传第八 太宗诸子列传第九 定宗诸子列传第十 世祖诸子上列传第十一 世祖诸子下列传第十二 特薛禅列传第十三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列传第十四 札木合塔而忽台脱黑脱阿列传第十五 客烈亦王罕桑昆札合敢不乃蛮太阳罕不月鲁克古出鲁克抄思别的因列传第十六 木华黎上(孛鲁塔思、霸都鲁安童、兀都带、拜住)列传第十七 木华黎下列传第十八 博尔术 博尔忽列传第十九 速不台兀良合台阿术卜怜吉歹也速□儿列传第二十 者勒蔑也孙帖额忽必来者别列传第二十一 术赤台怯台哈答畏答儿博罗欢伯都列传第二十二 答阿里台蒙力克脱架伯人儿阔阔出豁儿赤兀孙察合安不洼纳牙阿列传第二十三 忽都虎曲出阔阔出察罕木华黎塔出亦力撒合立智理威韩嘉讷列传第二十 耶律楚材铸 希亮有尚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缺)列传第二十七 阔阔不花按札儿 肖乃台 吾也而拔不忽槊直腯鲁华 乃丹忒木台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九列传第五十列传第五十一列传第五十二列传第五十三列传第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五列传第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九列传第六十列传第六十一列传第六十二列传第六十三列传第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五列传第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九列传第七十列传第七十一列传第七十二列传第七十三列传第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五列传第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八传第七十九列传第八十列传第八十一列传第八十二列传第八十三列传第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五列传第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九列传第九十列传第九十一列传第九十二列传第九十三列传第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五列传第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列传第一百一列传第一百二列传第一百三列传第一百四列传第一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列传第一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列传第一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十三列传第一百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忠义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忠义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忠义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忠义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儒林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儒林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儒林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文苑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文苑下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笃行上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笃行下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隐逸列传一百三十九 方技列传第一百四十 释老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列女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列女中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宦者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云南湖广四川等处蛮夷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外国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外国二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外国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外国四列传第一百五十 外国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外国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外国七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外国八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外国九
字号大小
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