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英烈传

作者:徐渭
《续英烈传》是明代纪振伦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聚焦于明朝靖难之变。作品共五卷三十四回,讲述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因削藩引发燕王朱棣的叛变。故事围绕朱棣的不满与反叛,辅佐者姚广的支持,最终朱棣成功夺取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代皇帝,年号永乐。该书深入描绘了权力斗争与历史变迁,展现了明代的风云人物与复杂局势。

目录

第一回 幸城南面试皇孙 承圣谕阻止传贤第二回 刘基就人论兴衰 太祖顺天传大位第三回 姚广孝生逢杀运 袁柳庄认出奇相第四回 席道士传授秘术 宗和尚引见英君第五回 姚道衍借卜访主 黄子澄画策劝君第六回 建文帝仁义治世 程教谕术数谈兵第七回 葛诚还燕复王命 齐黄共谋削诸藩第八回 徐辉祖请留三子 袁忠彻密相五臣第九回 避诏书假装病体 凑天时暗接龙须第十回 北平城燕王起义 夺九门守将降燕第十一回 攻王城马俞败走 夺居庸二将成功第十二回 设奇计先散士卒 逞英雄杀入怀来第十三回 燕王定计取两城 炳文战败回真定第十四回 李元帅奉诏北征 康御史上疏直言第十五回 燕王智袭大宁城 刘贞误坠反间计第十六回 李元帅屯师北地 瞿都督保帅南奔第十七回 掩败迹齐黄征将 争战功南北交兵第十八回 燕王乘风破诸将 景隆星夜奔济南第十九回 铁铉尽力守孤城 盛庸恢复诸郡县第二十回 燕王托言征辽东 张玉暗袭沧州城第二十一回 假示弱燕王欺敌 恃英勇张玉阵亡第二十二回 闻捷报满朝称贺 重起义北平誓师第二十三回 明降诏暗调兵马 设毒谋纵火焚粮第二十四回 间计不行于父子 埋伏竟困彼将士第二十五回 梅驸马淮上传言 何将军小河大捷第二十六回 魏国公奉旨助战 李都督恃勇身亡第二十七回 燕大王料敌如神 何将军单骑逃脱第二十八回 燕王耀兵大江上 建文计穷思出亡第三十回 梦先帝驾船伺候 即君位杀戮朝臣第三十一回 一时失国东入吴 万里无家西至楚第三十二回 士卒奉命严盘诘 君臣熟视竟相忘第三十三回 耶水难留再至蜀 西平多故遁入山第三十四回 忠心从亡惜身亡 立志逊国终归国

徐渭的其他作品

英烈传
徐渭
《英烈传》是一部明代的章回体小说,包含八十回,分为十卷,作者至今仍无定论。书中改编了许多民间传说,讲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政权的英雄事迹。书中描绘了常遇春、胡大海等众多英雄人物,至今依旧广为人知。其影响延伸至现代,如《明英烈传》和《朱元璋演义》等曲艺作品,展现了浓厚的“英雄传奇”特征,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
施护
《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大迦叶和诸菩萨之间的智慧问答。书中探讨了法的本质、菩萨的修行及其在世俗生活中的应用。大迦叶作为佛陀的亲传弟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修行经验,引导信士了解真正的法义。内容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也启迪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思考与实践。通过研读此经,读者将能领悟到慈悲、智慧与解脱的真谛,为修行提供宝贵的指导。
荀子
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著有《荀子》。他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对比。荀子强调后天学习和社会秩序,认为礼的重要性,并主张“隆礼重法”,尊贤爱民。他反对迷信,倡导人定胜天的重要性。此外,荀子的思想涉及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著名弟子包括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荀子的理论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
方广大庄严经
地婆诃罗
《方广大庄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主要探讨法界的广阔与庄严,强调智慧与慈悲的结合。经文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教义,引导修行者认识到内心的清净与光明。其核心思想在于突破自我,体悟众生的苦乐,最终达成解脱与圆满。阅读此经不仅可以增长智慧,提升内在修养,还能激励人们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慈悲,是修行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孟子注疏
赵岐,孙奭
《孟子注疏》是一本重要的儒家经典,共分十四卷,每卷包含上下两部分。正文由战国时期的孟子著作构成,附有东汉学者赵岐的注释和传说中孙奭的疏解。赵岐的《孟子章句》成为后人学习的基础,而关于孙奭的正义之作,学界存在争议,朱熹认为其为伪作,陈振孙则认为其曾受诏校订。尽管对正义的作者有不同看法,但赵岐的注释和孙奭的疏解对理解孟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法护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的重要经文。经中深入探讨了轮回、因果法则以及解脱之道,强调了众生的苦难与智慧的觉醒。阿惟越致遮是经中所描绘的菩萨,象征着慈悲与智慧。通过修持此经,信徒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真谛,获得心灵的平静与启迪。经文采用了寓言和比喻的形式,易于理解,适合各类修行者阅读。对于追求智慧与解脱之路的信仰者而言,这部经典提供了深厚的哲理与实践指导,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