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

作者:黄帝
《阴符经》是由黄帝撰写的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探讨了天地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书中探讨了天道、自然法则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以及如何顺应自然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安定。通过“富国安民”的思想,阐释了人心的变动与世界的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阴阳相互作用的原理。《阴符经》不仅是哲学作品,更是对时局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富有智慧与启示。

正文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於木,祸发必克;奸生於国,时动必溃。知之修链,谓之圣人。

富国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强兵战胜演术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机在於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胜。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入封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黄帝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得无垢女经
般若流支
《得无垢女经》由般若流支翻译,记录了舍婆提城的比丘们与诸大菩萨们的法会。故事围绕得无垢女展开,她来自王族,自幼亲近佛法,得以拥有超凡智慧。经文通过她与智慧者的问答,探讨了菩萨行的重要性及其修行的深远意义。得无垢女提出的问题引发诸大菩萨和声闻的大讨论,展现了追求智慧与觉悟的道路。最终,佛陀应女愿而教导四法,强调慈心、诚实、善行的重要性,鼓励众生追随佛法,成就无上菩提。该经文深刻而富有启发性,是佛教智慧的重要传播。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
安世高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是由东汉时期的安息三藏安世高翻译的一部佛教经典。本文描述了佛陀与文殊菩萨之间的深刻对话,探讨三昧的奥秘,及法身的本质。在与比丘们的交流中,佛陀阐述了宝积三昧的意义,强调法身的无所生灭,以及信念与智慧的重要性。通过文殊的提问与理解,经典深刻揭示了空性及无我,鼓励人们追求真理与觉悟,最终引导众生通往涅槃之路。这部经典不仅富含哲理,更为修行者指明了方向。
本相猗致经
安世高
《本相猗致经》是后汉时期由安世高译出的佛教经典,讲述了比丘修行所需的法门和心法。经文探讨了从“爱”与“痴”的根源出发,通过“非本念”等概念,逐步引导修行者向智慧解脱的道路迈进。它阐述了五盖、三恶行等障碍,并提出七觉意和四意止作为通往解脱的关键。最终,通过信本和贤者聚会等修习,比丘们能够实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达到究竟的解脱。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僧伽婆罗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是由僧伽婆罗等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记录了佛陀在王舍城顶法界宫殿为菩萨及众生开示深奥法义的场景。经文阐述了无生无灭的真理,强调众生的心净可以见到如来的真实身体。文殊师利菩萨的提问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菩提、清净、无分别的教义探讨,揭示了众生与法界的深厚关系。持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激励修行者追求智慧与解脱,是佛教信仰中至关重要的法典之一。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鸠摩罗什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由鸠摩罗什于后秦时期翻译,描绘了佛陀在舍卫国的教诲。故事围绕一名被弃婴儿—不思议光菩萨展开,展示了其不可思议神通及善根。经文揭示了因缘法的深刻智慧,强调解脱妄想、达成无我及空寂的理念。佛陀用善巧方便解答众生疑惑,令无数听闻者心生敬仰与菩提心。此经不仅传达了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也指导修行者如何亲近善知识、践行菩萨道,希冀使大家能以此法门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