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作者:张君房
《云笈七签》是北宋时期由张君房编辑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成书于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书名中的“云笈”意指道教的书箱,体现了对道教经典“三洞四辅”七部的重要精华的汇集。全书122卷,内容涵盖道教教理、源流、本始、经法传授及金丹、方药等珍贵资料,常被称为“小道藏”。作为北宋以前道教的珍贵材料的集成,《云笈七签》帮助读者了解道教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史实,其结构严谨,内容全面。

目录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经法传授部卷五 经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经教部卷七 三洞经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经教部·经释卷九 三洞经教部·经释卷十 三洞经教部·经卷十一 三洞经教部·经二卷十二 三洞经教部·经三卷十三 三洞经教部·经四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卷十五 三洞经教部·经六卷十六 三洞经教部·经七卷十七 三洞经教部·经八卷十八 三洞经教部·经九卷十九 三洞经教部·经十卷二十 三洞经教部·经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岛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禀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禀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禀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杂修摄部一卷三十三 杂修摄部二卷三十四 杂修摄部三卷三十五 杂修摄部四卷三十六 杂修摄部五卷三十七 斋戒部卷三十八 说戒部一卷三十九 说戒部二卷四十 说戒部三卷四十一 杂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诀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诀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诀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诀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诀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诀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诀法部七卷五十二 杂要图诀法部卷五十三 杂秘要诀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诸家气法部一卷五十七 诸家气法部二卷五十八 诸家气法部三卷五十九 诸家气法部四卷六十 诸家气法部五卷六十一 诸家气法部六卷六十二 诸家气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药部一卷七十五 方药部二卷七十六 方药部三卷七十七 方药部四卷七十八 方药部五卷七十九 符图部一卷八十 符图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尸解部一卷八十五 尸解部二卷八十六 尸解部三卷八十七 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诀部卷八十九 诸真语论部卷九十 七部语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数要记部卷九十二 仙籍语论要记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语论要记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语论要记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语论要记部四卷九十六 赞颂部·赞颂歌卷九十七 赞颂部·歌诗卷九十八 赞颂部·诗赞辞卷九十九 赞颂部·赞诗词卷一百 纪传部·纪一卷一百一 纪传部·纪二卷一百二 纪传部·纪三卷一百三 纪传部·传一卷一百四 纪传部·传二卷一百五 纪传部·传三卷一百六 纪传部·传四卷一百七 纪传部·传五卷一百八 纪传部·传六卷一百九 纪传部·传七卷一百一十 纪传部·传八卷一百一十一 纪传部·传九卷一百一十二 纪传部·传十卷一百一十三 纪传部·传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经传部·传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纪传部·传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纪传部·传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灵验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灵验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灵验部三卷一百二十 灵验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灵验部五

张君房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百喻经
求那毗地
《百喻经》是由天竺高僧僧伽斯那创作,南朝高僧求那毗地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该经文汇集近百个通俗易懂且富有生动活力的寓言故事,旨在传达佛教基本思想。每篇经文分为“喻”和“法”两部分,通过幽默的寓言揭示深刻的教义,具有极高的可读性。鲁迅在1914年和1926年分别资助出版了《百喻经》,使其得以更广泛传播,是中华文化和佛教思想的重要典籍。
乐府诗集
郭茂倩
《乐府诗集》是由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古代诗歌总集,旨在总结我国古代乐府歌辞。该集现存100卷,记录了自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及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共计5000多首作品,内容丰富,各类歌辞均有总序和题解,包括著名的《昭君怨》和项羽的《垓下歌》。作为最完备的乐府歌辞汇编,《乐府诗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提供了重要资料。
飞龙全传
吴璿
《飞龙全传》是清朝作家吴璿创作的一部小说,共六十回,主要描绘了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前的青年奋斗经历。书中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市井豪侠形象,具备了大胆粗豪、敢作敢当、行侠仗义等品格,充分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理想。这一形象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与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出浓厚的民间文艺气息。
乾隆南巡记
不题撰人
《乾隆南巡记》是一部充满传奇和侠义色彩的小说,通过乾隆帝化名高天赐微服私访的故事,展现了其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英雄形象。小说在紧凑的情节中融入激烈的打斗场面和神秘的护佑,深受百姓爱戴。书中描绘的反派角色和邪恶势力,既突显了乾隆的伟大,也揭示了盛世下的社会阴暗面。虽然存在一些叙述上的瑕疵,但整体结构紧凑、语言流畅,使其成为经典的旧时说唱艺人底本,兼具娱乐性与社会意义。
红楼梦
曹雪芹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通过贾府的兴衰展现封建社会的人性与现实。小说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后40回则由高鹗与程伟元续写。故事围绕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复杂情感,揭示爱情、命运与社会的交织。书中人物众多,特别是金陵十二钗形象深入人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