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作者:冯梦龙
《喻世明言》是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于1621年编纂的白话小说集,原名《古今小说》,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该书共40卷,每卷为一个短篇故事,涵盖爱情、婚姻、友情及政治等题材,讽刺封建官僚,赞扬正直官吏,展现市井百姓生活,真实再现宋元明社会风貌。作品基于现实生活,兼具古代传奇与明代创新,体现文学多样性与时代深度,成为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目录

第一卷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第三卷 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第四卷 闲云年庵阮三冤债第五卷 穷马周遭际卖饣追媪第六卷 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第十卷 膝大尹鬼断家私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第十二卷 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第十三卷 张道陵七试赵升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第十七卷 单符郎全州佳偶第十八卷 杨八老越国奇逢第十九卷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第二十卷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第二十一卷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第二十二卷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第二十三卷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第二十四卷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第二十五卷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二十八卷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第二十九卷 月明和尚度柳翠第三十卷 明悟禅师赶五戒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第三十二卷 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第三十三卷 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第三十五卷 简帖僧巧骗皇甫妻第三十六卷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成佛第三十八卷 任孝子烈性为神第三十九卷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第四十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冯梦龙的其他作品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重要历史演义小说,经过蔡元放的评点与修订。以古白话文写成,描绘了西周宣王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五百多年历史,涵盖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兴衰,揭示统治者的腐朽与残暴,赞颂齐桓公、管仲等开明君主的贡献。作品以史实为依据,强调真实性,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经过蔡元放的修订,该书成为流传广泛的经典之作,推动了其影响力。
警世通言
冯梦龙
《警世通言》是明末作家冯梦龙于1624年编纂的白话小说集,作为“三言”之一,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齐名。全书40卷,独立短篇,内容来源于宋元话本,展现丰富的爱情故事与人性。经典篇章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玉堂春落难逢夫》,生动描绘人物,深刻探讨主题,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明代社会风貌。多种版本丰富了阅读体验,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醒世恒言
冯梦龙
《醒世恒言》是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于1627年编纂的重要白话小说集,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并称“三言”。该集包含40个涵盖官员腐败、市民生活、爱情等题材的短篇故事,部分根植于民间传说和历史。作品语言流畅,情节曲折,深刻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市民情感。尽管有封建道德观的因素,其鲜明的生活气息和人性描绘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经典,对后世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品花宝鉴
陈森
《品花宝鉴》是清代作家陈森的长篇小说,描绘了狎优风气,主要反映文人与男旦之间复杂的情感与欲望关系。书中着重描绘京师梨园的繁华景象,展现出梅子玉和杜琴言等人物的爱情和道德追求。尽管具有丰富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因其露骨的性描写曾多次遭到禁毁,被视为同性恋的百科全书。鲁迅评价此书未能摆脱传统模式,而胡适则强调其历史价值,彰显了社会对男色的曲解与偏见。
雍正剑侠图
常杰淼
《雍正剑侠图》,又称《童林传》,是由清末民初评书艺人常杰淼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短打评书。书中以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为原型,通过描述江湖绿林故事和真实武术,展示了丰富的老北京民俗与风土人情。全书共570多位剑侠登场,情节紧凑,充满武林争斗与宝藏探险。常杰淼的作品广受欢迎,曾与多位评书艺人共同演绎并传播,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因被列为“坏书”而传承遭遇困境。近年来,该书在整理和出版方面有所恢复,吸引了新的听众。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
不空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是一部经典的佛教文学作品,围绕文殊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展开。文殊师利菩萨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萨,象征着智慧与觉悟,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哲理,传达了追求智慧的重要性和觉悟之道。书中汇聚了诸多佛教故事与教义,旨在引导信众思考人生的真谛,修身齐家,弘扬正义与慈悲。《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不仅具有宗教价值,更为读者提供了哲学启发,促进心灵成长,值得广泛阅读与传播。
飞龙全传
吴璿
《飞龙全传》是清朝作家吴璿创作的一部小说,共六十回,主要描绘了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前的青年奋斗经历。书中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市井豪侠形象,具备了大胆粗豪、敢作敢当、行侠仗义等品格,充分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理想。这一形象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还与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展现出浓厚的民间文艺气息。
神农本草经
佚名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于秦汉时期,详细记载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展示了古代中药理论的精髓。全书由陶弘景和孙星衍等人后期完善,现行版本已经融入了多位医家的研究成果。其理论深远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对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提出了重要见解。《神农本草经》不仅是医学文献,也是中国悠久药物学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