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作者:
刘向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理念与策略,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特色与社会风貌。全书分为33卷,约12万字,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极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书中详细记录了纵横家的言行与重大事件,体现了当时思想活跃与文化多元的特点。此外,《战国策》对后来的《史记》有显著影响,尽管其内容部分存在争议,但无疑是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目录
序
卷一·东周
卷二·西周
卷三·秦一
卷四·秦二
卷五·秦三
卷六·秦四
卷七·秦五
卷八·齐一
卷九·齐二
卷十·齐三
卷十一·齐四
卷十二·齐五
卷十三·齐六
卷十四·楚一
卷十五·楚二
卷十六·楚三
卷十七·楚四
卷十八·赵一
卷十九·赵二
卷二十·赵三
卷二十一·赵四
卷二十二·魏一
卷二十三·魏二
卷二十四·魏三
卷二十五·魏四
卷二十六·韩一
卷二十七·韩二
卷二十八·韩三
卷二十九·燕一
卷三十·燕二
卷三十一·燕三
卷三十二·宋卫
卷三十三·中山
刘向的其他作品
管子
刘向
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言行事迹及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管子》是关于管仲及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刘向对其进行编定,目前存有76篇,另有10篇仅存目录。管仲强调统治者的智慧、德行与实用的治国策略,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向说苑
刘向
《刘向说苑》是西汉刘向编纂的古代杂史小说集,又名《新苑》。成书于公元前17年,原有二十卷,现存五卷。书中按类记述了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蕴含儒家政治思想与道德观念,反映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等哲理格言。作品不仅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还以简洁生动的对话体叙述,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笔记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部分古籍散佚,《说苑》仍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列女传
刘向
《列女传》是西汉儒家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古代女性事迹集,收录了105位女性的动人故事,旨在表彰她们的高尚品德与反抗精神。该书分为七卷,内容涵盖母仪、贤明、仁智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儒家对女性的看法。尽管其中一些观点在当今被视为不公,但其影响深远,许多故事如“孟母三迁”等仍被广泛传颂。随着时代变迁,《列女传》为后来的史书设立了专门记录女性事迹的先例,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演变。
新序
刘向
《新序》是西汉学者刘向创作的重要文献,共三十卷,现存十卷。该书以历史故事和传说为载体,形式上与《说苑》相似,旨在传达道德和人生哲理。《新序》通过鲜活的事例,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深具教育意义。其中,成语“叶公好龙”便源自此书,生动描绘了伪善者的形象。作为传世经典,《新序》不仅是哲学与历史的宝贵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启迪。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初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作家凌濛初于162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受到冯梦龙“三言”的影响。全书原有四十卷,现在日本内阁文库保存的版本为三十九卷,缺失第二十三卷。故事背景涵盖中唐、宋、元及明多个时代,反映了社会婚姻自主及因果法则等主题,生动描绘了明朝的社会生活。凌濛初自述受冯梦龙影响,旨在纠正社会陋习,传播正义。该作品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是了解明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清史稿
赵尔巽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辛亥革命后编纂的清朝历史正史,历时十余年,由赵尔巽主编,并参与约100位学者。1928年出版时,该书已成为未定本,因其对清朝的赞美与对辛亥革命的贬低而成为禁书。《清史稿》资料丰富,尽管因清朝遗老的立场引发争议,仍被学者视作“二十五史”之一。与此同时,国共内战后,台湾政府也编修了《新清史》,并在2002年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清史》的新编纂计划。此书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视角。
扬子法言
扬雄
《扬子法言》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由东汉法家学者扬雄所著。书中深入探讨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实施与社会道德的关系,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扬子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结合现实案例,提出了许多关于法律公正和人性本质的见解,为后世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扬子法言》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的重要参考书籍,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史通通释
刘知几
《史通》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撰写的中国最早史学理论著作,分内外篇共20卷,奠定了后世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史通学的形成。该书强调了史学家的“三长”素质,其影响深远。后人对《史通》的注释颇丰,其中清代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尤为突显,吸收了众多前人的校释成果,并加入独特见解,增添了学术和实用价值。新出版的《史通通释》还附有《史通补释》和《史通增释》,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考资料。
三国志平话
佚名
《三国志平话》是以三国历史为背景的话本,起源于宋朝,后在元朝由不知名作者整理成书。该作品承载着三国时期的故事,推动了相关文化的发展。元代诗人王沂在其诗作《虎牢关》中提及“三分书”,指的正是《三国志平话》。现今,存有多种插画版本,如《三分事略》和《全相三国志平话》。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也是从《三国志平话》汲取灵感创作而成,体现了这部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