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

作者:左丘明
《春秋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成书于战国中期,传为左丘明所作。该书以《春秋》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史实记录,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叙述。全书共三十五卷,涵盖了诸如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及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同时还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左传》不仅对后世史学产生重大影响,也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而著称,成为研究先秦历史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精炼的文风和丰富的内容,使其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目录

隐公(元年~十一年)桓公(元年~十八年)庄公(元年~三十二年)闵公(元年~二年)僖公(元年~三十三年)文公(元年~十八年)宣公(元年~十八年)成公(元年~十八年)襄公(元年~三十一年)昭公(元年~三十二年)定公(元年~十五年)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国语
左丘明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及春秋时期多个诸侯国的历史。该书以国为单位,主要包括贵族之间的朝聘、宴飨、辩说等对话,且时序从周穆王时期延续至智伯被灭。传统上,《国语》被认为是左丘明所作,但至今仍存在作者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后人根据历史材料整理编纂的作品。全书共21卷,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及外交活动,文学上也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的重要笔记小说,由刘义庆于420-581年间编纂。全书记录了从汉末至刘宋时期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涵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类,共一千多则,通过鲜活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思想、生活及社会风貌。这部作品运用了对照、比喻等文学技巧,保存了许多名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世说体”小说的源头。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使读者深入了解魏晋时代的文化与精神。
韩非子
韩非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为战国末期韩国公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家。他的著作《韩非子》系统阐述法家理念,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包括政治策略、法治思想、权谋技巧等,内容通过丰富的历史故事和辩难体文体现。韩非在思想上积极倡导君主专制,认为“法、术、势”为统治之道,并对儒家进行批判。《韩非子》不仅在古代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参考。
禅真逸史
清溪道人
《禅真逸史》是明代作家方汝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亦称《残梁外史》或《妙相寺全传》。小说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宫廷政治、战争与社会生活,通过理想化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安定与民众幸福的追求。全书分为八卷四十回,尽管在内容上与史实有一定出入,但其主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因内容被视为不当,《禅真逸史》于1868年被禁毁,成为经典文学中的禁书之一。
文子
辛钅开
《文子》是道家经典之一,传为老子弟子文子所作,内容主要阐述老子思想,形式上常以“老子曰”开篇。书中包含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包括“道”的概念、自然规律等。其初见于《汉书·艺文志》,后经汉代竹简出土确认其存在。尽管有争议认为今本可能为伪作,但《文子》在唐代被尊为道教经典,与《老子》和《庄子》并列。今本分为十二篇,整体重视回归自然与道的分析,影响深远。
列子
列御寇
《列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旨在启发智慧与心智。全书以寓言形式呈现,分为八篇,著名故事如“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深入人心。尽管在唐代被视为道教四部经典之一,现代学者对其真实来源存在争议,认为现存版本可能为后人所伪作,但其文学与哲学价值依然显著。作为智慧的宝库,《列子》不仅启迪思想,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