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作者:安世高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由后汉沙门安世高所译,是佛教经典之一,探讨信仰与行为对人生吉凶的影响。经文中阿难向佛陀询问那些事佛的个体,为什么会有富贵与衰耗的差异。佛陀指出,真正的佛弟子道德严谨,恭敬奉行戒律,常获天神护佑,而心怀疑惑、偏离正道者则面临衰败。经文强调因果法则,劝导人们信奉佛教,秉持善行,避免嫉妒与恶意,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未来的幸运。

正文

後汉沙门安世高译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云何不等同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然灯。净施所安。不违道禁。斋戒不厌。心中欣欣。常为诸天善神拥护。所向谐偶。百事增倍。为天龙鬼神众人所敬。後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教。受戒而已,示有戒名。愦塞不信。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既不烧香然灯礼拜。恒怀狐疑。瞋恚骂詈。恶口嫉贤。又不六斋。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著弊箧衣服不净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与世间凡书无异。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便呼巫师。卜问解奏。祠祀邪神。天神离远。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或从宿行恶道中来。现世罪人也。非佛弟子。死当入泥犁中被拷掠治。由其罪故。现自衰耗。後复受殃。死趣恶道。展转受痛。酷不可言:皆由积恶其行不善。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缘所之。精神报应。根本从来。谓言事佛致是衰耗。不止前世宿祚无功。怨憎天地。责圣咎天。世人迷惑。不达乃尔。不达之人。心怀不定。而不坚固。进退失理。违负佛恩。而无返覆遂为三涂所见缀缚。自作祸福。罪识之缘。种之得本。不可不慎。十恶怨家。十善厚友。安神得道。皆从善生。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度水。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福报自然。从善至善。非神授与也。今复不信者,从後转复剧矣。佛言:阿难。善恶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离。罪福之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堕恶道。罪福分明。谛信不迷。所在常安。佛语至诚。终不欺人。佛复告阿难。佛无二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汝宿有福。今得侍佛。当念报恩。颁宣法教。示现人民。为作福田。信者得植。後生无忧。阿难受教。奉行普闻。阿难复白佛言:人不自手杀者,不自手杀为无罪耶。佛言:阿难教人杀生。重於自杀也。何以故?或是奴婢愚小下人。不知罪福。或为县官所见促逼。不自出意。虽获其罪。事意不同。轻重有差。教人杀者,知而故犯。阴怀愚恶。趣手害生。无有慈心。欺罔三尊。负於自然神。伤生杌命。其罪莫大。怨对相报。世世受殃。无有断绝。现世不安。数逢灾凶。死入地狱。出离人形。当堕畜中。为人屠截。三涂八难。巨亿万劫。以肉供人。未有竟时。令身困苦。啖草饮泉今世现有是辈畜兽。皆由前世得为人时,暴逆无道。阴害伤生。不信致此。世世为怨。还相报偿。神同形异。罪深如是,阿难复白佛言:世间人及弟子。恶意向师及道德之人。其罪云何。佛语阿难。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宁持万石弩自射身。不可恶意向之。佛言:阿难。自射身为痛不。阿难言:甚痛甚痛世尊,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痛剧弩射身也。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见善代其欢喜。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阿难复白佛言:为人师者,为可得呵遏弟子。不从道理。以有小过。遂之成大。可无罪不。佛言:不可不可。师弟子义。义感自然。当相讯厚。视彼如己。黜之以理。教之以道。己所不行。勿施於人。弘崇礼律。不使怨讼。弟子亦尔。二义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诽谤。含毒致怨。以小成大。还自烧身。为人弟子。当孝顺於善师。慎莫举恶意向师。恶意向师。是恶意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无异。天所不覆。地所不载。观末世人诸恶人辈。不忠不孝。无有仁义。不顺人道。魔世比丘四数之中。但念他恶。不自止恶。嫉贤妒善。更相沮坏。不念行善。强梁嫉贤。既不能为。复毁败人。断绝道意。令不得行。贪欲务俗。多求利业。积财自丧。厚财贱道。死堕恶趣大泥犁中饿鬼畜生。未当有此。於世何求。念报佛恩。当持经戒。相率以道。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行善布德。济神离苦。超出生死。见贤勿慢。见善勿谤。不以小过证入大罪。违法失理。其罪莫大。罪福有证。可不慎耶。阿难复白佛言:末世弟子。因缘相生。理家之事。身口之累。当云何。天中天。佛言:阿难。有受佛禁戒。诚信奉行。顺孝畏慎。敬归三尊。养亲尽忠。内外谨善。心口相应。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阿难言:世间事。世间意。云何耶。天中天。佛言:为佛弟子。可得商贩营生利业。平斗直尺。不可罔於人。施行以理。不违神明自然之理。葬送之事。移徙姻娶。是为世间事也。世间意者,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日良时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达之人。自作罣碍。善恶之事。由人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戒行之德。应之自然。诸天所护。愿不意违。感动十方。与天参德。功勋巍巍。众圣嗟叹。难可称量。智士达命。没身不邪。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阿难闻佛说。更整袈裟。头脑著地。唯然世尊,我等有福。得值如来。普恩慈大。愍念一切。为作福田。令得脱苦。佛言:至真。而信者少。是世多恶。众生相诅。甚可痛哉。若有信者,若一若两。奈何世恶。乃弊如此。佛灭度後。经法虽存。而无信者,渐衰灭矣。呜呼痛哉。将何恃怙。惟愿世尊,为众黎故。未可取泥洹。阿难因而谏颂曰:

佛为三界护,恩广普慈大。愿为一切故,未可取泥洹。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别真。痛矣不识者,罪深乃如是,

宿福值法者,若一若有两。经法稍稍替,当复何恃怙。佛恩非不大,罪由众生故。法鼓震三千,如何不得闻。

世浊多恶人,还自堕颠倒。谀谄諀訾圣,邪媚毁正真。不信世有佛,言佛非大道。是人是非人,自作众罪本。

命尽往无择,刀剑解身形。食鬼好伐杀,镬汤涌其中。淫泆抱铜柱,大火相烧然。诽谤清高士,铁钳拔其舌。

乱酒无礼节,迷惑失人道。死入地狱中,洋铜沃其口。遭逢众厄难,毒痛不可言:若生还为人,下贱贫穷中。

不杀得长寿,无病常康强。不盗後大富,钱财恒自满。不淫香清净,身体鲜芬。光影常奕奕,上则为大王。

至诚不欺诈,为众所奉承。不醉後明了,德慧所尊敬。五福超法出,天人同俦类。所生亿万倍,真谛甚分明。

末世诸恶人,不信多狐疑。愚痴不别道,罪深更逮冥。蔽圣毁正觉,死入大铁城。识神处其中,头上戴铁轮。

求死不得死,须臾已变形。矛戟相毒刺,躯体恒残截。奈何世如是,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问,祭祀伤不仁。

死堕十八处,经历黑绳狱。八难为界首,得复人身难。若时得为人,蛮狄无义理。痴骏无孔窍,跛躄哑不语。

朦胧不达事,恶恶相牵拘。展转众徒聚,禽兽六畜形。为人所屠割,剥皮视其喉。归偿宿怨对,以肉给还人。

无道堕恶道,求脱甚为难。人身既难得,佛经难得闻。世尊为众祐,三界皆蒙恩。敷动甘露法,令人普奉行。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开通示道径,黠者即度苦。福人在向向,见谛学不生。自归大护田,植种不死地。

恩大莫过佛,世祐转法轮。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慧船到彼岸,法磬引大千。彼我无有二,发愿无上真。

阿难颂如是已,诸会大众。一时信解。皆发无上正真之道。僧那大铠甘露之意。香熏三千。从是得度。开示道地。为作桥梁。国王臣民。天龙鬼神。闻经欢喜。阿难所说,且悲且恐。稽首佛足。及礼阿难。受教而去。

安世高的其他作品

阿含正行经
安世高
《阿含正行经》是後汉时期安世高所译的一部佛教经典。经中,佛陀在舍卫国的给孤独园中,阐述了人心的本质及其影响。佛陀告诫比丘们要警惕心中五贼(色、痛痒、思想、生死和识),并强调要端正内心以求解脱。经文深入探讨了生死轮回、因果法则以及修行的重要性,建议施行善行并持守五戒。通过反观自身与外界,修正内心的杂念,佛陀引导众生认识到真正的解脱之道,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安世高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是由后汉三藏安世高所译的佛教经典,讲述了阿那邠邸长者的七个儿子不信佛法、持续作恶的故事。为了引导他们归命佛陀及受五戒,长者以金钱激励他们,最终七子在得到富贵后选择悔改。佛陀随后为他们开示法义,使其彻底解脱,断除烦恼,获得了福德与智慧。这部经典强调了善行的价值和通过信仰与修行获得解脱的重要性,反映了佛教对人生观和道德的深远影响。
八正道经
安世高
《八正道经》是由后汉时期安世高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阐述了佛陀在舍卫国与弟子们分享的道理。经中详细介绍了邪道与正道的区别,强调了八种正行,包括谛见、谛念、谛语、谛行、谛受、谛治、谛意和谛定。正道的实践强调真实的信仰、善良的行为和内心的平和。这八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信徒在今世与来世中获得幸福与解脱,同时也鼓励彼此传承与教导,助人得道。
道地经
安世高
《道地经》是中国古代道教经典之一,传承了道教的核心思想与修炼法门。书中探讨了自然法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提倡顺应自然、返璞归真。通过简洁而深邃的文字,读者可以领悟到“无为而治”的智慧,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道地经》不仅是修身养性的指南,更是理解道教文化精髓的重要书籍,适合各类读者在现代生活中反思自我,追求精神的升华。
禅行法想经
安世高
《禅行法想经》由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记录了佛陀在舍卫祇树给予比丘们的教导。佛陀强调,通过深入思维死亡和身心的无常,人人都能进行精进修行。他提到,领悟世间万物皆不可得、苦无常的道理,是修行者的必经之路。诸比丘被告知,这些思维不应被视为愚痴,反而是通向涅槃的重要步骤。通过念及身与死、污秽、痛苦等种种想法,修行者能够领悟并亲近佛教真谛。布满惧怕的世界,激励人们向内探寻与解脱。
查看全部

猜你喜欢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实叉难陀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由唐代三藏实叉难陀所译,内容描绘了众多菩萨在佛陀面前汇聚,围绕普贤菩萨说法的情景。经中描述了十位菩萨的威光和庄严,深入探讨了法界的广阔与神奇。普贤菩萨引导菩萨们修持波罗蜜的行径,并强调内心的觉悟与法界一体的理解。此经典不仅展现了菩萨的无量功德,也传达了修道者应坚定信念,积极实践普贤行的教导,成为追求智慧与慈悲的重要指南。
弊魔试目连经
支谦
《弊魔试目连经》由支谦翻译,记录了佛陀游历时与瞋恚魔的对峙。故事讲述了贤者大目连在冥夜中修行,感受到魔的干扰。瞋恚魔试图通过误导持戒的沙门,让他们陷入恼怒与贪欲。然而,佛陀教导比丘们要以慈悲心面对恶习,无法被魔所动。最终,魔遭到惩罚,体验地狱之苦。此经旨在揭示修行者在修道路上,应当警惕内外魔障,以维持内心的清净与安宁。
佛母般泥洹经
慧简
《佛母般泥洹经》由宋朝沙门慧简翻译,讲述佛陀在维耶离国讲法时,佛母及五百名信徒除馑女的故事。大爱道比丘尼深情不舍佛陀将要圆寂,展现了她的慈悲和对佛法的追求。在佛陀的教诲下,众人领悟了生死无常、三界苦痛的真谛,决定追随佛法,修行解脱。佛陀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诸弟子共同为佛母及除馑女兴庙立刹,表现了对她们的敬仰和怀念。此经文传达了佛教关于生命、死亡和追求真理的深刻思考。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法炬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是西晋沙门法炬的译作,讲述了一位比丘因与长者妇女嬉戏而遭恶名,陷入自杀的困境。在极度痛苦中,他受到一位天神化身长者女的开导,明白了面对世俗恶名的重要性。天神以偈语教诲比丘,强调应以忍耐来面对外界的非议,不应自我伤害,更不应因他言而动摇内心的决心。最终,比丘悟道,专心修行,断除烦恼,达至阿罗汉的境地。此经文深刻反映出出家修行者应有的心性与对恶声的处理智慧。
南岳小录
李冲昭
《南岳小录》是李冲昭对南岳的灵异与道教历史的深入探索,汇集了丰富的古迹与传说。书中详细考察了五峰及其象征的灵气,包括祝融峰、紫盖峰等,及各种道观如衡岳观、九真观的历史与现状。同时,记录了诸多得道人的事迹,展现了南岳作为道教圣地的悠久传统与文化底蕴。该书不仅限于古碑和文献的梳理,更是一份寻访灵迹、传承道教文化的心血之作,旨在引导道侣探索此地的神秘与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