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
作者:
葛洪
《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所著的重要道教经典,分为内外两篇。内篇探讨仙药制作、养生延年等道家思想,详细阐述了宇宙本体、金丹与方术的多元应用。外篇则反映了葛洪的儒家思想,批判社会现象,论述治国理政之道,强调修身齐家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该书不仅奠定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也强调善行与功德的重要性,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精神解脱与长生,体现了其“立时济世”的思想精髓。
目录
内篇
卷一 畅玄
卷二 论仙
卷三 对俗
卷四 金丹
卷五 至理
卷六 微旨
卷七 塞难
卷八 释滞
卷十 明本
卷十一 仙药
卷十二 辨问
卷十三 极言
卷十四 勤求
卷十五 杂应
卷十六 黄白
卷十七 登涉
卷十八 地真
卷十九 遐览
卷二十 袪惑
外篇
卷二十一 嘉遁
卷二十二 逸民
卷二十三 勖学
卷二十四 崇教
卷二十五 君道
卷二十六 臣节
卷二十七 良规
卷二十八 时难
卷二十九 官理
卷三十 务正
卷三十一 贵贤
卷三十二 任能
卷三十三 钦士
卷三十四 用刑
卷三十五 审举
卷三十六 交际
卷三十七 备阙
卷三十八 擢才
卷三十九 任命
卷四十 名实
卷四十一 清鉴
卷四十二 行品
卷四十三 弭讼
卷四十四 酒诫
卷四十五 疾谬
卷四十六 讥惑
卷四十七 刺骄
卷四十八 百里
卷四十九 接疏
卷五十 钧世
卷五十一 省烦
卷五十二 尚博
卷五十三 汉过
卷五十四 吴失
卷五十五 守塉
卷五十六 安贫
卷五十七 仁明
卷五十八 博喻
卷五十九 广譬
卷六十 辞义
卷六十一 循本
卷六十二 应嘲
卷六十三 喻蔽
卷六十四 百家
卷六十五 文行
卷六十六 正郭
卷六十七 弹祢
卷六十八 诘鲍
卷六十九 知止
卷七十 自叙
葛洪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悲华经
昙无谶
《悲华经》是大乘佛教经典,分为十卷,由北凉的昙无谶汉译。经文介绍了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的由来,以及释迦牟尼的出世因缘。该经典包括汉译、藏译和梵文本等多个版本。汉译本共分六品,涵盖转法轮、陀罗尼等内容。藏译本由多位印度僧侣与西藏翻译官合作翻译,分为15卷5品。尽管《悲华经》早期译出,但在汉传佛教中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唯有明末藕益大师对此经进行了力荐。
列女传
刘向
《列女传》是西汉儒家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古代女性事迹集,收录了105位女性的动人故事,旨在表彰她们的高尚品德与反抗精神。该书分为七卷,内容涵盖母仪、贤明、仁智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儒家对女性的看法。尽管其中一些观点在当今被视为不公,但其影响深远,许多故事如“孟母三迁”等仍被广泛传颂。随着时代变迁,《列女传》为后来的史书设立了专门记录女性事迹的先例,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演变。
仪礼
佚名
《仪礼》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详细记载了周代士大夫的礼仪,涵盖冠婚、朝聘、丧祭等不同类别。虽然秦代前的篇目不详,但汉代高堂生传承下来的《仪礼》共包括十七篇,古文版本则多达五十六篇,现已遗失。从商周时期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到汉代只存的十七篇,《仪礼》如同一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记录了宫室、服饰、饮食及丧葬等礼仪。尽管其文本艰涩,仍对后世的礼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百家针灸歌赋
佚名
《百家针灸歌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医经典之一,专注于针灸疗法的理论与实践。它汇集了历代针灸学家的经验,通过歌赋的形式将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清晰呈现。书中不仅包括丰富的穴位知识和治疗手段,还强调了针灸操作的技术与注意事项,为学习和掌握针灸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是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的重要资源。
地藏菩萨本愿经
实叉难陀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地藏菩萨的慈悲与愿力。经中描述了地藏菩萨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尤其是遭受地狱痛苦的灵魂,强调了因果法则和轮回的真理。通过地藏菩萨的庙宇和信仰,信众祈求保佑与超度,表达了对家人和亡者的深切怀念与祝福。这部经典不仅弘扬了无私的大爱和普渡众生的精神,也引导人们重视善行与悔过,对信仰者具有深远的启迪与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