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
作者:
李百药
《北齐书》是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记录了北魏分裂至北齐灭亡的历史。作品成书于636年,主要记载北齐的历史,因而也被称为五代史的一部分。尽管在南宋时期遭遇散佚,现存仅有少量卷帙,后人进行了补写,但内容仍然较为真实。该书的目录包括帝纪和列传,其中详细列出北齐历代帝王及重要人物的事迹,成为研究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
目录
帝纪
帝纪第一 神武上
帝纪第二 神武下
帝纪第三 文襄高澄
帝纪第四 文宣高洋
帝纪第五 废帝高殷
帝纪第六 孝昭高演
帝纪第七 武成高湛
帝纪第八 后主高纬 幼主高恒
列传第一 神武娄后 文襄元后 文宣李后 孝昭元后 武成胡后 后主斛律后 胡后 穆后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
列传第六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弟长弼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归彦 武兴王普 长乐太守
列传第七 窦泰 尉景 娄昭(兄子睿) 厍狄干(子士文) 韩轨 潘乐
列传第八 段荣(子韶) 孝言
列传第九 斛律金(子光 羡 兄平)
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列传第十一 贺拔允 蔡儁 韩贤 尉长命 王怀 刘贵 任延敬 莫多娄贷文 高市贵 厍狄回洛 厍狄盛 薛孤延 张保洛 侯莫陈相
列传第十二 张琼 斛律羌举 尧雄 宋显 王则 慕容绍宗 薛修义 叱列平 步大汗萨 慕容俨
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
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族弟密 族人愍 族叔景遗 卢文伟孙询祖 族人勇 李义深
列传第十五 魏兰根 崔?(子瞻)
列传第十六 孙搴 陈元康 杜弼
列传第十七 张纂 张亮 张耀 赵起 徐远 王峻 王纮
列传第十八 薛琡 敬显儁 平鉴
列传第十九 万俟普 子洛 可朱浑元 刘丰 破六韩常 金祚 韦子粲
列传第二十 元坦 元斌 元孝友 元晖业 元弼 元韶
列传第二十一 李浑浑弟绘 李玙 郑述祖
列传
列传第二十二 崔暹 高德政 崔昂
列传第二十三 王昕 弟晞
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
列传第二十五 萧明 萧祗 萧退 萧放 徐之才
列传第二十六 杨愔 燕子献 可朱浑天和 宋钦道 郑颐
列传第二十七 裴让之(弟诹之) 谳之 皇甫和 李构 张宴之 陆卬 王松年 刘祎
列传第二十八 邢卲
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列传第三十 辛术 元文遥 赵彦深
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列传第三十二 尉瑾 冯子琮 赫运子悦 唐邕 白建
列传第三十三 暴显 皮景和 鲜于世荣 綦连猛 元景安 独孤永业 傅伏 高保宁
列传第三十四 阳斐 卢潜 崔劼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
列传第三十五 李稚廉 封述 许惇 羊烈 源彪
列传第三十六 儒 林
列传第三十七 文 苑
列传第三十八 循吏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列传第四十 外戚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
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李百药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惠能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教义集,记录了其生平与言教,强调“自性本清净”和“顿悟成佛”的思想。该经文语言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的重要依据。传统上认为慧能亲口所说,法海所记,但20世纪以来的研究对其作者及内容的来源提出了新见解。尽管存在争议,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坛经》的核心思想反映了惠能的教导,并包含后人增补的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
古代医者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素问》通过黄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阐述了疾病的病理和治疗理念,倡导以“治未病”为主,强调养生和延年。该书的成书时间存在争议,普遍认为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其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对后世医学乃至预防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经典,还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体现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大集会正法经
施护
《大集会正法经》是佛教经典之一,深刻阐述了佛法的智慧与实践。该经文通过丰富的故事和比喻,揭示了众生因果法则和解脱之道,强调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书中描绘了佛陀在大集会上讲述法义,传递了对修行者的启迪与指引,鼓励人们在纷繁的世俗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大集会正法经》不仅适合佛教信徒研读,也为所有渴望心灵成长与理解生命真谛的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通过此经典,读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佛教的核心思想,助力自身的修行与觉醒。
七侠五义
石玉坤
《七侠五义》是清朝长篇章回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由艺人石玉昆创作,后经多次改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前27回聚焦于包拯的英勇事迹,中40回讲述展昭与白玉堂的对抗,以及五鼠归附包拯的经过,最后50回围绕襄阳王的阴谋展开,体现侠义精神。人物设置丰富,包括南北侠和五义鼠,多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生活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早期武侠作品,《七侠五义》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刚经
释迦牟尼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记录了释迦牟尼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主要探讨佛教的空性和慈悲精神。该经文简短却涵义深刻,强调超越文字经验的直观体验,是禅宗的核心经典之一。《金刚经》不仅在中国文学中有诸多汉译本,且其影响深远,成为修行者的重要指南。经典中提到的“诸相皆空”理念,揭示了世事的虚幻与真实,大大推动了佛教哲学的深入发展。自古至今,它激励着无数信徒追求智慧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