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僧宝传
作者:
慧洪觉范
《禅林僧宝传》是宋代释惠洪(1071~1128)所撰的传记,收录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全书共三十卷,记录唐、宋两代八十一位禅僧的生平与道德。该书基于达观昙颖禅师的五家传进行增补,同时还纳入了嘉祐至政和年间云门、临济宗的杰出僧人。卷末附有舟峰庵庆老的补作,介绍法演、悟新、怀志三位大师。此外,还有祖琇所著的《僧宝正续传》和清代自融的《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也被收录。
目录
序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禅林僧宝传引
卷一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卷二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卷三
汝州风穴沼禅师
汝州首山念禅师
汾州太子昭禅师
卷四
福州玄沙备禅师
漳州罗汉琛禅师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卷五
潭州石霜诸禅师
邵武龙湖闻禅师
筠州九峰虔禅师
吉州禾山殷禅师
卷六
云居宏觉膺禅师
澧州洛浦安禅师
卷七
天台韶国师
筠州九峰玄禅师
南康云居齐禅师
瑞鹿先禅师
卷八
圆通缘德禅师
南塔光涌禅师
洞山守初禅师
南安岩严尊者
卷九
龙牙居遁禅师
永明智觉禅师
云居简禅师
卷十
重云晖禅师
瑞龙璋禅师
林阳端禅师
双峰钦禅师
九峰诠禅师
龟洋忠禅师
卷十一
洞山聪禅师
雪窦显禅师
天衣怀禅师
卷十二
荐福古禅师
卷十三
福昌善禅师
大阳延禅师
卷十四
神鼎諲禅师
谷山崇禅师
慧林圆照本禅师
卷十五
衡岳泉禅师
法华举禅师
卷十六
广慧琏禅师
翠岩芝禅师
卷十七
浮山远禅师
投子青禅师
天宁楷禅师
卷十八
大觉琏禅师
兴化铣禅师
卷十九
余杭政禅师
西余端禅师
卷二十
言法华
华严隆禅师
卷二十一
慈明禅师
卷二十二
黄龙南禅师
云峰悦禅师
卷二十三
黄龙宝觉心禅师
泐潭真净文禅师
卷二十四
仰山伟禅师
东林照觉总禅师
卷二十五
大沩真如喆禅师
云居祐禅师
隆庆闲禅师
云盖智禅师
卷二十六
圆通讷禅师
净因臻禅师
法云圆通秀禅师
延恩安禅师
卷二十七
明教嵩禅师
蒋山元禅师
金山达观颖禅师
卷二十八
法昌遇禅师
杨岐会禅师
白云端禅师
卷二十九
大通本禅师
报本元禅师
禾山普禅师
云居佛印元禅师
卷三十
宝峰英禅师
保宁玑禅师
黄龙佛寿清禅师
补
五祖演禅师
云岩新禅师
南岳石头志庵主
慧洪觉范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尚书
佚名
《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汇编了多种体裁的文献,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帝王的言论和政令,还保存了尧、舜等上古历史的重要资料。历史上,《尚书》经历了今文与古文的争论,今文本由汉代的伏生整理,而古文本则受孔安国家族的影响。清华大学的竹简发现证明了古文尚书的伪造问题。《尚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思想有着重要影响,其语言古奥难解,注释资料丰富,至今仍在广泛研究与探索中。
东西均
方以智
《东西均》是清代哲学家方以智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1652年,分为28篇,探讨了宇宙奥秘和对立统一的道理。书中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主张“二而一,一而二”,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与运动。方以智通过“交、轮、几”的概念揭示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心为其哲学核心,倡导在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超越对立,形成统一的公心意识。虽然该书在历史上鲜有关注,但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增多,对其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贡献给予认可,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
不空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是一部经典的佛教文学作品,围绕文殊菩萨的智慧和慈悲展开。文殊师利菩萨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萨,象征着智慧与觉悟,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哲理,传达了追求智慧的重要性和觉悟之道。书中汇聚了诸多佛教故事与教义,旨在引导信众思考人生的真谛,修身齐家,弘扬正义与慈悲。《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不仅具有宗教价值,更为读者提供了哲学启发,促进心灵成长,值得广泛阅读与传播。
周礼
佚名
《周礼》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作,成书于战国时期,传为周公旦所著,记录了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和官制。全书分为六篇,涵盖政治、军事、教育、祭祀、法律等领域,展示了古代官制的全面结构。尽管其真实性受到历代学者的争议,但近现代出土文物的发现为其可信性提供了支持。《周礼》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解析儒家文化与古代社会组织的重要文献,也体现了历史变迁中礼制的演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周礼》与《仪礼》、《小戴礼记》被并列为“三礼”。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翠微先生北征录》是南宋军事家华岳所著的重要兵书,又称《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该书记录了华岳在被贬期间构思的军事和治国策略,包括“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其内容充满历史底蕴,虽在清代之前鲜有传世,却在顾广圻的跋文中再度引起关注,体现出其古朴的魅力和厚重的文化价值。书中反映了华岳的官场经历和对国家的忧虑,成为研究宋代兵法及其历史的重要文献。至今《翠微先生北征录》已存在于世,分为十二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