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娇丽
作者:
情痴反正道人
《痴娇丽》是由清代“情痴反正道人”撰写的小说,共十三回。此书存在上下两栏的排版形式,部分内容缺失。作品又名《三妙传(摘锦)》、《白锦琼奇会遇》等,作者身份不详,收录于多部古籍中。故事围绕元代白景云及其表姐妹赵锦娘、李琼姐和陈奇姐的情感纠葛展开。该书在宣泄情欲的同时,也试图弘扬封建伦理,表现出笔酣墨饱但格调不高的特征,受到后世评论家如薛洪勋的关注。
目录
第一回 白公子乌山遇三姬
第二回 芙蓉帐白翻红浪
第三回 赏月留连春色尽泄
第四回 金凤玉露欢意相逢
第五回 三妙寄情又赴蓝桥
第六回 白生奇姐雨意云情
第七回 四美连床夜雨魂迷
第八回 庆节上寿笑会饮
第九回 凉亭水阁春意风流
第十回 玉碗卜缔姻联佳丽
第十一回 锦娘割股大义救亲
第十二回 奇姐贼营临难死节
第十三回 碧梧连枝双凤和鸣
情痴反正道人的其他作品
作者没有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月波洞中记
佚名
《月波洞中记》是宋代学者郑樵创作的一卷文献,收录于《通志·艺文略》。该书记述了老君在太白山月波洞的九篇文章,涵盖了相术相关内容。晁公武在《读书志》中也有提及,声称其源自唐代任逍遥在月波洞石壁上所见。该书在后世术家中鲜有引用,仅在《永乐大典》中存留一些信息。文中探讨的相法较为精细,且包含了古老的仙术理念。虽然篇名众多,但普遍学者认定原本仅为一卷,后来的附录尚未考证其真实性。
大乘显识经
地婆诃罗
《大乘显识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意识的本质与功能。经文通过阐述“显识”与“藏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根本结构,强调了知觉与智慧的相互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还对修行者的觉悟之道有指导意义。经中提到,真正的智慧离不开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入理解,鼓励信众超越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作为研究佛教思想和修行方法的重要文本,《大乘显识经》对后世的佛教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申鉴
荀悦
《申鉴》是东汉末思想家荀悦的重要政治与哲学论著,主要目的是为皇帝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全书分为五卷,分别讨论政体、时事、社会风俗和杂论等内容,反映出荀悦深厚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背景。他结合了道家的辩证法及自然观,将社会批判与道家思想有机融合,推动了史学发展的演变。明代学者黄省曾为其著作注释,多版本广泛流传,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隋炀帝艳史
齐东野人
《隋炀帝艳史》是明代齐东野人创作的一部小说,共四十回,详细描绘了隋炀帝的奢靡生活。作者基于《大业杂记》、《隋遗录》等历史文献,以及唐宋笔记小说,强调该书引用的真实史事,并未虚构。尽管标榜小说,作家在《凡例》中明确遵循正史,使其作品兼具文学与历史的价值。清代作家褚人获吸收该书元素,编写《隋唐演义》,其影响延续至后世,甚至在《红楼梦》中也有所体现,展现了《艳史》的重要性和流传。
文子
辛钅开
《文子》是道家经典之一,传为老子弟子文子所作,内容主要阐述老子思想,形式上常以“老子曰”开篇。书中包含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包括“道”的概念、自然规律等。其初见于《汉书·艺文志》,后经汉代竹简出土确认其存在。尽管有争议认为今本可能为伪作,但《文子》在唐代被尊为道教经典,与《老子》和《庄子》并列。今本分为十二篇,整体重视回归自然与道的分析,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