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先生北征录
上一章

守地

臣闻故乡之歌,帝王不能免;怀土之念,小人不能忘。彼其丘墓之营,非一祖一宗之积;田园之乐,非一朝一夕之故。

一旦装束以迁,襁负而去,吾之产庐皆贼人之营寨,吾之马牛皆贼人之脍炙。遗弃之敖仓米粟,反有以资贼人之粮食;遗弃之金宝财帛,反有以资贼人之裹囊。吾之父老皆颠 齐于道路,吾之幼稚皆遗掷于沟壑。见父老之颠 齐,则弟子无心于战斗;见幼稚之弃掷,则父兄无心于守御。

稽求之于昔,靖康、绍兴之间,横涧山之不守,而濠梁以陷;紫金山之不守,而三邑以戕。大江之南,平时丰稔,犹藉两淮粒食以给岁月;一旦淮北之民,反辐凑于平日倚籴之地,月添食众一千万口,月添食粟九千万石。积以岁月之久,计以繁剧之数,商车既竭,廪工亦空。当是之时,米斗五十银两五百,留于淮 Й者皆伤杀,奔于江南者皆饿死。此其事业之不振,盖基于山寨、水寨之不可守也。验之于近,去冬今春之间,钟离、定远之民,不安之于高九郎、烽火、横涧、文贤之山,而濠梁之民皆罹于变迁之苦;安丰、寿春之民,不安之于燕九娘、龙神、二郎岗、芦塘之山,而芍陂之民皆沦于转徙之难,盱眙、高邮之民,不安之于毛工、胡鼻、莲花山,而淮东之民皆死于瓜州、杨林江船之不得渡;霍丘、正阳之民,不安之于铁脚、桐山、枫原、西安之山,而淮西之民皆病于英六、北峡关守把之不能出。当是之时,近畿一路,白骨如市,举目一观,横尸满野。父老幼稚为无辜之鬼者,不知其几千万人;牛羊粟谷为贼人之所有者,不知其几千万计。此其败亡之踵至,亦基于山寨、水寨之不守也。

夫兵家之法:在我无间之可乘,然后彼之间可乘于自固之后;在己无隙之可伺,然后彼之隙可伺于自治之余。故古人不务攻敌之城,而必重于守己之城;不务掠敌之地,而必坚于守己之地。己之地能守而不拔,则彼之虚可乘,而无内顾之忧矣;己之城能守而必固,则彼之隙可伺,而无后顾之患矣。

今国家屯兵于淮东,西淮东素号为川泽之国。川泽之国多水寨,虽淮西亦有之,未如淮东之多。所凡小洲、大渚、沙屿、石碛,水势环绕,人所不到之地,皆水寨也。自谢杨、绿杨、石镜、老鹳新开诸河而言,凡四十余处,而相通之寨九。故当修为水寨,使近水之民皆居于一寨之中,而无虏劫之患,顾不便欤?然或者犹谓织席为芦,流亡之民固可以偷安;积土为垒,迁移之粟固可以自足。然外无重城,何以捍贼兵之暗度;内无坚壁,保以杜贼兵之潜步?殊不知水寨之法,浅则有伏牛暗楗,可以破贼人之楼舰;深则有草拉沈缆,可以挽贼人之舟楫;浮则有棉穰稻杆,能使贼船之来,车不可蹋,橹不可摇;沈则有锤锥浮钩,能使贼船之来,浅不可移,深不可去。芦牌苇筏,阻以撞竿斜桩而不可到;则因风纵火之术,贼不可施,而我反可施。浮罂坐鼓,阻于拦河截汊而不可入;则浮箭流火之术,贼不可用,而我反可用。凡修水寨之秘法二十有七无不毕备,则吾之民老弱偕安,而贼人无路之可通;吾民之粮牧兼全,贼人无门而可破。所积之物,吾军苟至,则资以三军之用,而有以寓夺敌之基;所居之城,贼兵苟至,则视以为腹心之忧,而不敢以为无人之境。然则今日守边之策,其可移于此邪!

今国家屯兵于淮西,而淮西素无山林之地。山林之地多山寨,虽淮东亦有之,而未能如淮西之为多。处凡山{山童}巅峭,于上平下险、无路可登、无阶可陟、人所难到之地,皆山寨也。

自安六、信阳、舒城、东巢、庐江诸沿边而言,凡九十四处,而外有无水之砦六。故当修为山寨,使近山之民皆居于一寨之中,而无流窜之患,顾不便欤?然或者犹谓登山为险,固足以为一时之计;绝顶为营,固足以苟目前之安。然上无井泉,则罂藏桶贮之水,不足以给旬月之久,其何以经贼人之围守?下有平坦,用木耒、石炮之具,不足以历时日之深,其何以备贼人之弓弩?殊不知山寨聚竹为轮,透竹为筒,可以为纟就绪之器,而天雨之水既得于留藏而充足于日用;曲木为架,断木为车,可以为远汲之溜,而山泉之水又得于引传而备御于天旱,阴岩石窟,可以种水以浸润自生;合槽埋水,可以积水而清溃不绝。虑粮食之难运于上,则有粮船、斜车以济夫人力之所不可及;虑贼寇之易至其下,则有浮木、溜脚,以绝夫人迹之所不到。方员二色之耒,随其山之险易而不使之妄发;灰火二色之炮,随其贼之远近而不容于巧避。烧土为圆,可以粉贼人之皮笠;击石为弹,可以破贼人之顶板。硬弩之外,又造蹋脚城,以杜贼径,使贼人之兵可见而不可近;强弓之外,又造轮箭车,以避贼矢,使贼人之箭可发而不可及。凡山寨之秘法三十有六无不毕备,则吾民之老幼皆安,而少壮愿从于战斗;吾民之粮用皆全,而盗贼无从而掳掠。近寨而攻,则上寨甚险,而不得以遂其谋;越寨而过,则下寨甚易,而或得以袭其后。然则今日守边之策,其可后于此耶!

前日国家注意于海、泗、宿、亳之地,而淮南之地反不注意;究心于唐、邓、陈、蔡之区,而襄汉之区反不究心。故大兵长驱于前,而彼适得以蹑我之后;诸道并进于北,而彼反得以[ B] 吾之南。老幼流亡,而少壮无心于捍御;城邑毁残,而将士无心于战守。遗粮弃谷,皆敌人之赢余;流马奔牛,皆敌人之辎重。使无二三偏裨极力捍御,则几使长淮之南尽入虎口,大江之北均为鱼肉!有志之士,岂不痛哭于此!为今日之计,莫若行下两淮州、军,每一寨置寨官一员,令借补资秩,以为之主宰。每十寨置一将,令系省特差,以为之提督。民有自备一寨,与众同居者,厚以大恩;民有自出钱粮与众用度者,优之以赏。仍令劝谕土豪形势、总首统辖,及愿补名目之士,纠其迩住之民,依山水二寨成法修治,于官无费,于民有益。

庶使沿边之民,或有缓急,各无流徙之忧;而义勇、弩手、忠勇等军,亦安于战斗,而无老幼妻孥之患矣。臣故曰守地而复无其备者此也。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卷一 平戎十策
再上皇帝书取士招军御骑陷骑得地守地恩威利害财计马政
卷二 治安药石
治安药石
卷三 治安药石 军国大计一
和议
卷四 治安药石 边防要务三
山水寨屯要捷径
卷五 治安药石 破敌长技一
陷骑
卷六 治安药石 将帅小数八
搜伏反泄暗认潜易急据分渡自认就顺
卷七 治安药石 器用小节十有三
甲制人甲制马甲制马军甲制弩手甲制弓制
卷八 治安药石 器用小节
弩制弓箭制弩箭制鞍制靴制马枪制叉枪制
卷九 治安药石 采探之法五
采探候望聚探关递密辨
卷十 治安药石 戒饬将帅之道四
将帅轻死将帅好战材财相用豪杰为间
卷十一 治安药石 守边待敌之策二
禁涉观衅
卷十二 治安药石 足兵便民之策四
劝募省运广士实边
字号大小
行距